家門口的“心”工程——三門峽市政道路項目施工側記(圖)
發布日期:2016-11-02來源:編輯:
[摘要]
“道路寬敞了,不再擁擠了,我們的心也暢通了。”家住三門峽市大嶺北路的張先生由衷地說。
“現在好了,門口的路修的平整多了,出門再也不用擔心摔跤了。”住同一小區的李阿婆高興地說。
第六分局在三門峽市區承建的七條道路工程,全面進入瀝青鋪設施工階段,部分道路已具備通車條件,工程建設勝利的曙光,已近在咫尺。
而回想這個被稱為三門峽市 “民心”工程的施工過程,參戰者們覺著是那般地艱難、艱辛和艱苦。
榮耀的背后,流淌著無數的汗水……
市民期待 征拆先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私家車輛的不斷增多,堵車,在小城三門峽市已是司空見慣。
老城區的道路改造勢在必行。
2016年初,搬遷至省城鄭州多年的水電十一局承接了這些老城區道路的改造任務,其麾下的第六分局負責具體施工。
這個市政道路項目主要包括向青路、會紡路、倉庫路、六峰北路、六峰路南延、大嶺北路、北環路等七條道路,施工內容有路基、路面、雨水、污水、照明、綠化等六方面,為三門峽市路網骨架。
2016年3月25日,工程正式開工。
“三門峽是水電十一局的發源地,是我們的'老家'。這是公司在三門峽市的重點工程、形象工程,更是三門峽市民期待已久的民心工程。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在家門口把工程干好,向各方交上一份優秀的答卷。”公司總經理張玉峰在察看工程建設進度時鄭重承諾。
任務,壓在了第六分局參戰干部職工肩上。
開工之初,因為是第一次進入市政道路改造項目,許多工作對于第六分局參戰人員來說都是陌生的,工程推進一度緩慢,各種質疑之聲接踵而來,大家個個壓力異常。
而打開工程局面的首要任務,就是路面“紅線”內各種附著物的協調拆遷問題和排除各類阻工干擾。
項目僅交通疏解、管線調查及遷改、綠化遷移等手續多達十多項,涉及區建設局、區環保水務局、交警大隊、交通運輸局、區城管局、各路段街道辦事處、供電局、水廠等十幾個政府部門和地方單位。手續,需要一家家地跑,工作,需要一家家地做。
此外,七條道路,分布在三門峽市區的不同地段,涉及的工廠、企業、居民樓眾多,需要做好宣傳通告、協調教育。不理解的人說,施工要改道,噪聲也大,太影響出行、影響生活了。工程沿線人員的各種意見,匯集成一個很復雜的雜音,干擾著工程施工。施工過程中,不僅要降低市政交通壓力、保護既有市政管線,而且要維持現有居民及工廠正常運轉,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大家知道,只有盡快做好協調工作,才能順利打開施工局面,在緊迫的施工工期中搶得先機。經過項目部班子多次討論,最終認定,一方面要熟悉各部門、各單位相關規定,認真準備審批材料,提高審核效率;另一方面主動出擊,立足本土優勢,借用眾多社會資源,在公司的大力幫助下,創造條件開始施工,才能改變被動局面。
面對來自各方面時不時出現的干擾阻工現象,項目部迎難而上,一方面成立對外協調部門,依托居民委員會、村委會、街道辦事處等調解糾紛,發揮近鄰、睦鄰優勢,嘮家常,交朋友,認真傾聽,耐心解釋,講明利害關系,盡最大努力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在輕松的氛圍下開展協調工作;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針對特殊施工部分,集中施工資源,快速、連續、加班施工,縮短施工時間,減少對周邊廠區、居民的影響。
“北環路段有23根電線桿,要找供電公司;向青路段有幼兒園及門面房,要找前進街道辦事處,4根電線桿和變壓器要找供電公司,還有未拆遷民房要找崖底街道辦事處;六峰北路的大中海門衛房、圍墻及便道,需找中海國際……”項目副經理韓鸚在記錄本上詳細標注了七條路的各個遷改點及涉及單位。作為項目對外協調負責人,韓鸚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糾紛現場,穩定雙方情緒,闡述明理,確保施工正常進行。不僅如此,面對七條路的各個協調點,韓鸚采用逐個擊破方式,協調好一根電線桿后,再進行下一根,整改好一條地下管線后,再整改下一條,每日跟蹤調查,不怕磨嘴皮子跑斷腿,不停催促相關單位。就這樣,總是把遷改及糾紛解決在進入施工工序前,極大保障了項目正常、快速的施工生產。
統籌管理 齊頭并進
如果把三門峽市道路網比作一盤棋的話,那這九段路如棋子般隔離分布在棋盤各方,而項目部的目標就是如何破解這個“珍瓏棋局”,盤活這盤棋。
項目部深知,誤打誤撞解開“珍瓏棋局”的情節只能發生在虛構的小說里,而現實中卻要面對實際,統籌謀劃,步步為營。
三門峽市政道路工程包含9個片區的道路工程、給排水管道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子項目工程專業跨度較大,存在空間及時間的并行、交叉現象;范圍分布廣,施工工作面分布在市區的市政道路、小區及工廠區域,呈點、線、網狀分布,施工管理難度高,而且工程七條新建道路有三家設計單位,具體施工內容又不盡相同,無疑加大了施工難度。項目部對這七條路進行深入剖析,反復比較多種施工組織方案利弊,考慮道路強度、位置及施工期的周邊干擾,最終統一思想,制定圍繞向青路、會紡路為主線,穿插進行周邊北環路等道路的施工方案。
項目部根據工程特點,開工伊始全線同時施工,各路段平行作業,路段內流水作業,明確關鍵線路并確保施工。同時優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人員隊伍及施工設備,滿足施工需求,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生產,抓住施工的重點難點,提高作業效率,使安全、質量和進度同時滿足要求,力爭做到均衡生產,以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最大化。
“大家看看北環路(分陜路-209國道)的路床施工面貌,北環路施工比較快,路床已經出來了,各條路段都學習學習;相對北環路,六峰南路施工進度有點慢,要加快進度,……”生產例會上,技術質量部副部長吳治昊展示ppt時說道。為加強施工質量過程管控,保證施工進度,結合當前施工進展情況,在每周的生產例會上,吳治昊采用詳實的PPT播放的方式,列舉工程實際發生的典型案例,各路段實圖對照,糾錯改正,獎優罰劣,避免泛泛空談,用全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科學解決和正確處理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市政道路對工期進度要求特別快。項目部積極創新施工思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適時把大流水施工變成小流水作業,以主車道為主,其他附屬物為輔,倒排工期,調整施工計劃,細排施工優先順序;科學組織,開展“大干100天”勞動競賽活動,發揮職工頑強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不斷掀起施工高潮;充分發揮激勵機制導向作用,以強激勵機制為抓手,促進施工大干氣氛,帶動施工高效生產;抽調精兵強將成立趕工突擊隊,攻堅急難險重任務;合理利用資源,實施“白+黑”施工模式,不斷加快施工進度;依據施工工期的總目標確定分目標,再將分目標層層分解、落實,以確保分目標的實現來確保總目標。
“這是一項家門口的形象工程,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民心工程,一定要嚴把質量關,尤其是地下管道施工,更是不得絲毫馬虎!”這是副分局長、項目經理夏偉經常強調的一句話。在地下管道施工中,項目部從定位測量定位,到雨水、污水、給水管路的鋪設,回填等工序都層層把關,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質量達標,每道工序必須由現場技術員監督施工;在溝槽開挖后,質檢人員、測量人員和試驗人員對溝槽底寬、坡度、中心線等進行檢查;做閉水試驗時,必須首先灌水并保持48小時以上;在回填過程中,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并層層報驗回填密實度,待合格后方回填下一層……,正是這種嚴格的過程管控力度及工序銜接把關,三門峽市政道路工程9個片區的道路地下管道工程相繼基本完成,同時在接下來的路基施工中,科學管理,精心組織,各條路段彎沉實驗一次性全部通過,為完成施工任務總體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揚塵防治 踐行責任
“這個項目不同以往,不僅保證安全、質量和施工進度的同時,更要把揚塵防治納入到施工過程控制的重要部分。”在項目的周生產例會上,夏偉重點指出。
進入7月以來,三門峽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響,這進一步提升了工程施工要求。項目部積極響應,自覺承擔央企社會責任,把揚塵防治工作放在施工內容的重中之重。根據工程特點,采用設置圍擋、灑水降塵、覆蓋裸土、垃圾封閉等方法控制施工揚塵,并沖洗施工車輛輪胎,防止泥土帶出現場,及時清運施工過程堆放的渣土等等一系列措施,務求做到六個100%標準。
“在環保投入上一定不能打折扣”是項目領導班子統一的認識。為此,項目部專門召開環保施工研討會,對揚塵防治工作進行精心規劃,合理配置揚塵防治設備,不斷加大環保投入。為滿足施工現場濕法作業,項目部為9段路各自配備了灑水車、霧炮及進出車輛沖洗裝置,并在每輛灑水車后安裝射程在20米以上的綠化灑水高炮,不僅如此,還大量購買防塵網,前后累計達40多萬平方米,確保了施工現場長期裸土100%覆蓋。
在環保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積極開展揚塵防治全動員活動,黨員帶動團員,團員帶動群眾,增強職工文明施工意識,使每位職工自覺融入到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來,并根據七條路的地理位置及項目部人員配置,統一劃分責任區鋪蓋防塵網,實時監控,實時執行,實現動態跟蹤覆蓋,不僅確保施工現場不留揚塵死角,而且增強了員工之間的凝聚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大大增強了揚塵防治工作效率。
項目部專門成立負責環保施工的文明施工隊,統一管理,統籌安排,不斷加大施工現場巡視力度,在每條路段都配備隊員,監督、協助施工人員揚塵防治工作,成立QQ群,微信群,實時上傳、下達現場文明施工要求。文明施工隊隊長肖雨欣,四十多歲的一個忠厚漢子,項目部都親切的喊他“肖隊”。面對形勢嚴峻的揚塵防治工作,肖隊毫不退縮,勇挑重擔,在烈日炎炎下每日穿梭于七條道路的施工一線,檢查、完善圍擋的封閉情況,覆蓋防塵網的邊邊角角,指揮灑水車及時灑水降塵等,每天汗流浹背,有時還顧不得吃飯,卻毫無怨言。肖隊的家就在三門峽,可是為了項目環保工作,自工程開工以來卻從未回家過過夜,用他的話說就是,“萬一有急事,在項目上住的話處理起來更方便些。”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項目部化整為零,注重細節,積極創造施工條件,在保證環境治理達標的同時,不斷推進施工建設,贏得了工期保證,成功打贏了一場環保、施工“兩線作戰”的漂亮仗。
9月15日,經過參戰干部職工的全力拼搏,第六分局承建的三門峽市政道路項目第一條路——分陜路順利完成瀝青鋪設,提前具備通車條件。
9月28日,第二條道路開始鋪設瀝青。
10月1日,第三條道路瀝青鋪設完成……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業主、監理相繼發來賀信,對水電十一局第六分局在工程建設中的良好表現給予充分肯定。
變主動為被動,變質疑為肯定。水電十一局第六分局始終以一顆責任之“心”,為三門峽市的“民心”工程不懈努力著。而參戰者們通過他們的實際行動,維護、樹立、塑造了企業的優秀形象。
國慶前夕,業主將三門峽市斜橋路、復興路兩條道路再次交由水電十一工程局施工。這份莫大的信任,必將鼓舞著參戰人員繼續發揚“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為“老家”三門峽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