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在甘孜——四川甘孜兩河口雅道I標施工紀實(圖)
發布日期:2016-11-02來源:編輯:
[摘要]
清晨,明媚的陽光便灑滿整個山谷,一縷縷云霧繚繞山間,清澈的鮮水河河水湍急,依稀聽見遠處傳來的山歌,半山腰間,錯落有致的車輛在通往雅江的復建縣道順暢通行。
2016年6月30日,由公司三分局承建的四川甘孜兩河口水電站移民代建工程雅江縣—道孚縣復建縣道XV02線Ⅰ標項目(以下簡稱“雅道Ⅰ標”)正式建成通車。
甘孜故事蕩氣回腸,電建兒郎魅力綻放。
時光回轉,鏡頭切換,在這片雪域高原,十一局人實干苦干,兌現承諾,以扎實的履約表現奏唱了一曲高亢的魅力贊歌。
魅力一:艱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
2014年10月6日,中國藏區綜合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工程——兩河口水電站正式開工,計劃于2015年11月底開始截流并圍堰填筑,2016年6月開始大壩堆石填筑,隨著主體工程的不斷推進,鮮水河水位將逐漸上升而淹沒原先縣道。
2014年3月底,公司抽調精兵強將進駐甘孜雅江,一場水電人與惡劣施工環境的精神較量激情上演。
雅江,地處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與草原的過渡帶,在藏語中名叫“亞曲喀”,即為“河口”之意。它是雅礱江重要渡口之一,鮮水河與雅礱江于此交匯,兩河口水電站也由此得名。
雅江是康巴地區的腹地,也是川藏公路的必經之地,有著獨特而又神奇的自然景觀,也有著茶馬古道上嘆為觀止的康巴人文景觀。美麗風景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生存之苦。在我們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高寒、缺氧、紫外線強、生活不便等都在挑戰著人們的意志。
雅道Ⅰ標項目地處川西高原深山峽谷,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承受著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缺水、缺電、沒網絡、無信號,這些都是對項目前期的考驗。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完善生活設施迫在眉睫。進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決水源問題。藏區地質地礦復雜,找到的很多水源大多無法飲用,前期進場人員只能在找到的諸多水源中,篩選出幾處看似較為干凈的水源進行水樣檢測,結果大都不合格,不過,好在通過建設沉淀池、加裝過濾器等,水質檢測終于達標,水的問題解決了。
通訊信號和網絡都不通,無法辦公,怎么辦?項目部聯系了當地移動公司,前期進場人員與移動公司的員工積極配合,自告奮勇,沖在最前方,穿梭在茂密復雜的山林間,歷經三個多用,終于搭建起了溝通外界的橋梁。
2015年8月,在去往項目的路上,新分大學生黃茂勇和一起去的幾個小伙子便不同程度出現頭暈惡心等高原反應,剛到項目上心里就開始打“退堂鼓”了。
在項目待了幾個月,這六個原本長相白白凈凈的大學生,逐步適應了這里的工作環境,而他們的膚色也都慢慢變成了我們熟知的“高原紅”。
在和老員工慢慢相處的日子里,黃茂勇他們每每聽到前期接網線、找水源等一件件感人的事件,心里“退堂鼓”的聲音就越小,隨著分局和項目對新分大學生“五關心”的一件件落實,最后這群小伙子靠著一股子拼勁兒,慢慢堅持了下來。
現在,他們依然在兩河口項目堅守,沒有一個人選擇退出,對選擇十一局他們無怨無悔。
項目施工期間,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張玉峰,黨委書記馮真理多次到雅道Ⅰ標項目指導工作,親切慰問參戰職工,對大家身上那股精氣神兒給予高度評價。公司召開的有關會議上,說到雅道Ⅰ標項目時,馮真理不禁為之動容:他們身處高原,高寒缺氧,水燒到八十多度就開了……
邊坡清理
魅力二: 攻克蜀道之難 開辟履約之路
雅道Ⅰ標項目沿鮮水河右岸逆流而上,從起點至密貴溝右岸,全長9.57公里,其中隧道3座,總長1396米,大中橋梁2座,明線長8.02公里。
兩河口管理局局長王金國曾用六個“最”來說明雅道Ⅰ標的難點:一是施工便道難度最大;二是路基的邊坡最陡,雅道Ⅰ標平均坡度達到63°;三是安全風險最大,該標段沿線地形地質復雜,明線開挖、邊坡支護、隧道開挖支護等施工過程中,高空墜落、物體打擊、坍塌、冒頂、施工交通、爆破作業安全等風險因素較多;四是保通壓力最大,上方道路施工過程中,要保障下方縣道通行,當地藏族村民訴求較多,每個節日都要求隨時通行,有效時間被縮短。據統計,曾有幾個月平均每天有效施工時間只有3個小時;五是隧洞施工的條件最差,沒有條件修建便道,只等路基形成之后,才可以具備兩端掘進的條件;六是施工工期最緊,相對雅道的九個標段來說,雅道Ⅰ標工期最短,必須在有限工期內滿足電站截流的要求。
工程剛開工,項目便就被賞了個“下馬威”。雅道Ⅰ標合同開工日期為2013年9月16日進場,實際開工時間為2014年3月28日,晚了6個多月,導致項目工期緊張、任務加重,按原計劃已經投入的設備和人力已不能滿足需要,初始局面相當被動。
2015年春節前,業主發函催促加快節點進度。
時值春運,分局安全總監張建偉陪同公司國內工程監管中心主任劉松林連夜驅車從鄭州出發,行駛1700多公里山路趕往雅道I標,進入項目指導工作。
為了實現節點目標,在大家一起研究下,項目部決定加大人員設備投入,實行班子成員分區負責,責任包干,嚴格對施工進度、安全、質量把關,積極組織開展 “勞動競賽”活動,迅速掀起大干熱潮。
縣道保通,白天施工時間被縮短,那就晚上搶著干。
全體職工自愿犧牲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每天天不亮出發,晚上12點休息,這樣一步一步將被動局面扭轉過來。
晚上施工不僅僅是對體力、耐力的考驗,更是對安全、質量、技術管理的考驗。項目部現場管理人員24小時輪班,質檢安全人員24小時緊守報檢。
晚上施工燈光昏暗,無法觀察山頂落石和腳下懸崖怎么辦?
項目職工現場盯守,拿手電筒照明來巡視各個作業面,大家說這是用手電筒來照亮履約路。
邊坡襯砌
魅力三:榜樣的力量 把山下的路搬上去
三分局分局長趙喜云長期在項目蹲守,住在高山上搭起的板房里,忍受著痛風反反復復發作的折磨,與職工堅守在一起。
趙喜云曾生動形象地說:“我們干的就是要把山下的路搬上去”,確實,正在修建的路和原縣道呈平行線?,F而今兩條美麗的平行線正點綴著兩河口庫區鮮水河岸邊的高山。
三分局分局長助理吳峽民,曾在雅道Ⅰ標堅守2個月,主抓項目履約。期間,基本天天住工地,想吃饅頭了,就從項目部帶幾個過去;面對著高原地區高血壓病易犯的問題,他寧肯身上時刻揣著降壓藥,都不曾退卻,一直“釘”在一線直到項目通車。
被問及“是什么支撐著你堅守在這里?”,吳峽民笑著說,“作為一名黨員,我應該發揮榜樣的力量,為項目履約貢獻自己的力量”。
連續的下雨,道路邊坡塌方,炸藥無法通過車輛運送到二工區,導致開挖工作無法進行?!拔胰ソo咱扛炸藥”,在綜合辦公室主任高宏濤的牽頭下,項目部廣大職工加入到運輸物資的行列,大家每人扛著24公斤的炸藥箱往上走。
“我們也來幫忙”,一工區協作隊隊長時保峰,帶著自己的隊伍和設備來到洞子的另一面,“我們和二工區從兩面夾擊,爭取趕在節點目標時間前打通這個洞子”,杜米2號隧洞開挖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杜米2號隧洞,雅道I標全線貫通的最后一個攔路虎。地形的原因導致杜米2號隧洞只能等到兩邊的明線段施工完后才能開始開挖,洞子的兩邊分別是一工區和二工區,于是就有了上面時保峰帶隊伍幫二工區打洞子的場景。
在高原上干體力活絕對是一種考驗。祝海東,項目炸藥庫的“老管家”,這個工作枯燥但并不輕松,施工高峰期的時候,每天炸藥的搬卸量都在3噸左右,有時候忙得連做飯吃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問及他的感受,他說,“作為一名老水電,干這點活不算啥,只要工程能如期完工,就是再累點我也能堅持!”
這里的安全生產的壓力很大,在半山腰打通一條路出來,防止碎石墜落是重中之重,既要“防上”,也要“防下”,“防上”要防止上方的碎石墜落,“防下”要確保下方原縣道通行安全。
“生命大于天”,安全總監顏維江每天總是最早來到施工現場,一到雨季,他帶著項目安全管理人員吃住在現場?!案冻隹傆惺斋@”,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項目開工至今,實現了安全生產無事故。
億扎隧道
魅力四: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2014年4月的一天,雅江縣瓦多鄉學優村村民夏兵兵家方向的上空突然冒起火光、濃煙,接到瓦多鄉政府的求援電話,項目部立即組織人員設備迅速趕往夏兵兵家救援。
經過2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撲滅了熊熊燃燒的大火,但這場火災對于本就貧困的夏兵兵家無異于雪上加霜,了解情況后,項目部組織職工為其捐贈2000元幫助災后重建,夏兵兵顫抖著雙手接過那2000元捐贈款,含著淚水連聲說,“謝謝!謝謝!”,事后,為表示感謝,瓦多鄉政府和夏兵兵特地為項目部送來一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錦旗。
在2014至2016年的三年間,雅道I標項目多次為瓦多鄉小學捐贈圖書及學習用品,為雅江扶貧救災日捐贈食品、生活用品,每逢大的節日項目部積極參與與當地村民的聯歡活動。
對外溝通協調至關重要,項目黨支部副書記王小軍,長期奔走在協調前線,如今早已成為藏民家中座上賓。
一件件的事情,逐漸勾勒出電建兒郎的形象,項目部的干部職工也深得當地民眾的信任。
當地藏民老郭一家更是對電建兒郎情有獨鐘,大力支持自己心愛的小女兒澤仁央卓與電建兒郎陳緒亮戀愛、結婚,如今小夫妻倆生下了一個女兒,生活和和美美,羨煞旁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當地藏民參加到兩河口電站的建設當中,當地村支書優修阿日開心的說“道路建好了,方便了我們的出行,也增加了我們收入,這一年就多了四五萬。現在我們在山上蓋了新房子,感謝電建人”。
嘹亮的山歌還在山谷回蕩,湍急的鮮水河奔騰而過,兩年多的辛勤付出終于迎來了醉美的收獲。
2015年12月29日,杜米2號隧道貫通,雅道I標實現了全線貫通的目標。2016 年 4月 30日,雅道I標具備路基通車條件。2016年6月30日,雅道線I標主體施工任務基本完成,實現了如期通車的目標。
兩河口建管局向公司發來表揚信,對項目實現重要節點目標表示祝賀,對公司對兩河口水電站建設的關注、支持及做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此刻,他們有的歡呼,有的歌唱,有的默默流下欣喜的淚水……
項目職工的藏族婚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