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老區人民——甘肅慶陽小盤河水庫工程導截流成功側記
發布日期:2016-09-22來源:編輯:
[摘要]
“成功截流啦……”
“成功嘍,截流啦……”
隨著小盤河水庫工程成功截流,甘肅省慶陽市,這座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被譽為“永遠的紅區”,素有“隴東糧倉”的古城,成為電建建設者們的閑談之資,而工程承建者中國水電十一局又再次成為他們的焦點話題。
小盤河水庫及供水工程作為慶陽市最大水利項目,是為解決慶陽市工業性缺水問題和水資源持續利用問題,破解慶陽市水資源瓶頸制約、保障長慶橋工業集中區和寧南煤田用水需要的一項造福隴東人民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該工程最大壩高35.5米,壩頂長272.5米,壩頂寬6米,水庫總庫容4732萬立方米,年供水量3386萬立方米,工程由水庫樞紐、輸水管道和凈水廠等組成。
12月8日,作為承擔主體施工任務的中國水電十一局第六分局接到中標通知書后,第一時間集結精兵強將和調配施工機械進場,精心組織,科學規劃,于12月16日,承載著老區人民殷切期盼的小盤河水庫及供水工程開工建設。
急先鋒 勇挑戰
先鋒開路,砥礪前行。在施工建設的大軍中,測量工作是整個工程施工的“引導線”,它直接引導著工程施工朝著正確的軌跡前行,更是施工質量保障的前提。
薛永春和揚長平是最早來到小盤河項目的測量員。他們率先奔赴黃土高原中的工程腹地。施工開工的時間已經是12月份了,這在大西北已經逐漸進入嚴寒氣候了。穿著大棉襖,頂著嚴寒,扛著沉重的測量儀器徒步翻山,在測區展開測量工作。點多,面廣,路難走,往往一個數據的取得需要經過反復的測量,這就迫使的他們不得不在山間叢林里來回的攀爬,有的地方沒有道路,就用繩子捆綁著樹,采用“空降”的方式下去測量。而這所做的一切只為了精準數據的獲得。
導流明渠的開挖,他們亦步亦趨,依舊可以看見他們奮戰在一線的身影。測量人員的缺少,加之工期的緊迫,白天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夜間也需要加班加點測量。只要工地有需要,他們總是隨叫隨到。從工地上帶回大量數據,還得加班加點,對設計圖中的測量坐標及標高數據進行復核,在項目條件受限制的情況下,不斷優化測量方案,有效保證了施工順利推進。
路漫漫 長求索
跑步進場的職工們,很快就遇到了第一個棘手的問題—拆遷與阻工。在安土重遷思想的影響下,祖輩生活在黃土地里的村民不愿離開。前期施工遭遇多次村民阻工,項目部為了保持公司文明施工形象,造福百姓的宗旨,停工多次進行協調,耐心解釋,積極協調。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尋求地方政府幫助。主動與村支書溝通,積極與阻工村民進行對接。最終項目部最大程度的幫助村民保留他們的財產,努力打開村民心結,積極與附近村民打好關系。終于完成了導流明渠右邊坡最后三戶拆遷工作。
項目的前期施工主要是導流明渠的修建,為小盤河截流創造條件。按設計要求,導流明渠全長378.35米,渠底凈寬20米,雖然屬于臨建工程,但在整個工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在汛期來臨之前順利導流,后期無法進行基坑開挖和混凝土澆筑作業,直接影響著整個施工進展。
導流明渠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底部存在較厚的巖石層,施工中采用液壓破碎錘進行破碎處理,施工速度較慢,機械損耗嚴重。
進入5月份以來,持續高溫天氣,對工人和機械都是考驗。施工區域存在短時強對流天氣,有時黃土遮天無法看清施工作業面,有時產生強降雨、冰雹等天氣,導致不得不短時間停工。
人少,施工難度大,天氣變化大,工期非常緊,怎么辦?
趕工期!搶工期!
項目部采取多重措施全面加快工程建設,加大人員機械設備投入,投入施工人員是初期進場的數倍。項目部召開“大干60天” 勞動競賽動員大會,動員項目部全體職工打好導截流這場攻堅戰。項目部根據施工情況,將全體人員和設備實行“白加黑”輪流導,,這個施工區域機器轟鳴,熱鬧不凡。土石方開挖峰值最高每天1萬立方;土石方回填施工高峰期最高填筑量為每天5000立方;導流明渠鋼筋石籠護砌從最開始的每天30多個到每天150個,鋪設最好峰值約每天300個,小盤河項目全面掀起大干高潮。
5月29日,導流明渠完成土方開挖完成;6月13日,導流明渠鋼筋石籠護砌完成。此時,關于導截流這個節點已經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6月15日,在上游導流明渠作業面,隨著封堵圍堰被挖開,小盤河河水開始緩緩流入導流明渠;在上游圍堰作業面,自卸車、裝載機、挖掘機忙碌不停,歷時一個小時,上游圍堰順利合攏。小盤河水庫工程成功截流,為確保工程防汛度汛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標志著工程正式轉入大壩主體施工階段。
多少個日日夜夜,小盤河施工現場都是機器轟鳴,沒有停歇的腳步,也沒有一絲倦怠的念想,因為每一位參建者心里清楚地知道,小盤河水庫工程寄予著老區人民殷切的希望。
奮戰的日子是艱苦的,但戰線上的職工卻咬緊牙根勇往直前。調度員郭濤,由于天氣炎熱干燥,左右鼻孔毛細血管先后破裂流血不止,用醫用藥棉塞進鼻子后,仍堅守工地。 80后的小伙張冰,在項目上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大管家”,他既負責物資也要管理綜合辦公室,每天是最早踏進辦公室最晚踏進宿舍的。項目全體職工都一心撲在工地,頂風冒雨默默地工作,不訴苦,不退縮。
創文明 樹樣板
任何初到工程現場的人,都會被聳立在山頭的“中國水電十一局建設精品工程造福老區人民”十九個鮮亮而又莊重的紅底白字標識所吸引,扣人心弦,既展現了公司的良好形象,也彰顯著職工奮戰的士氣,時刻指引著項目全體職工團結奮進的前進方向。
作為一項利民工程,項目剛開工就是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規范施工,注重過程控制,精細管理。項目部以質量、安全為核心思想,層層聯動,推動管理精密化。為針對各種施工難點,項目部首先細化工程節點,再對每個工程節點深化設計,優化施工方案,逐漸“蠶食”各類施工障礙,不僅保證了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施工質量。
施工區域內,基坑臨邊防護、危險區域警示標識、宣傳教育標牌等錯落有秩;場內渣土車輛、灑水車、裝載機穿梭有序;機械、機電器具、材料擺放整齊,科學有據;設備上醒目位置張貼的操作章程內容充實,責任明確……行走在場內道路,給人的感受就是文明、精致、規范。
小盤河項目部營地,這個被職工們親切稱為“家”的地方,處處體現著人、物、環境的和諧自然。營地整體布局漂亮、規范、大氣,大門厚重、沉穩、氣派,公司標志處于醒目位置,讓員工一走進工地就有強烈的歸屬感;辦公樓前的空地鋪滿綠草,間或種植著低矮的喬灌木,參差不齊,錯落有致;“規范履約、安全履約、誠信履約”的精神、走廊上懸掛著代表公司發展改革的工程形象圖,突顯著濃厚的企業文化。食堂內干凈整潔,“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思一飯一菜來之不易。美好的駐地環境不僅給職工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也使公司良好形象得以充分展示。
綠色人文環境,建一座園林的項目部,讓員工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溫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