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建優質工程報道之四】大浪淘出第一流——金沙江魯地拉電站機電安裝紀實
發布日期:2017-09-20來源:編輯:
[摘要]
吳仲敏 陳俊
作為公司獨立中標的單機容量最大、合同額最高的機電安裝工程,金沙江魯地拉電站4號、5號、6號機組自2009年8月簽訂施工合同到2014年10月全部投產,項目部通過嚴密的過程管控、精心的組織策劃,嚴謹的工作作風,向業主提供了質量一流的產品,公司成功躋身國內超大機組施工第一梯隊。2016年,該項目榮獲“中國電建優質工程獎”。
科學調配,好方案促進高效率
魯地拉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電源點和云南省“十二五”重大建設項目之一,屬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規劃的第七級。電站以發電為主,裝設6臺單機容量36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16萬千瓦,屬一等大(1)型工程。
公司于2009年8月20日與云南華電魯地拉公司簽訂了金沙江魯地拉水電站機電安裝工程,合同工程包括3臺套水輪發電機組及相關附屬設備的安裝調試,廠內滲漏排水系統,廠內中、低壓氣系統,廠內強迫補氣系統,全廠接地系統,全廠通風空調系統等設備安裝調試。
該工程為地下式廠房,作業環境潮濕昏暗,前期施工中,安裝電路主線沒有引入作業面,很多基礎工作都采用油動設備協調配合,造成廠房內環境污染嚴重,作業人員工作環境大受影響,為此,項目部針對廠房內煙塵較大,通風散煙困難等情況,有針對性的部署安排工作:一方面加快安裝用電主線路架設速度,另一方面通過調整資源投入,增大進洞風機功率及數量,加快風流速度等,降低洞室煙塵含量。項目部還增加了勞保用品投入,為職工提供更專業更高效的防塵口罩,降低環境對職工健康的危害。針對在潮濕環境作業的工作人員,項目部積極調整上班作息時間,優化作業人員隊伍,改成每班人員作業不超過4個小時,及時補充陽光。在技術優化方面,項目部還新增了抽排水設施,減輕洞內積水,保證環境干燥。
2014年,魯地拉電站受“環評風暴”影響,各個施工部位均被叫停,致使工期嚴重滯后。項目部一方面將已經安裝部分設備進行保護,另一方面將現場施工情況整理,立即與公司溝通,組織專家進行方案優化。在優化過程中,在工序不能壓縮的環節,項目部以質量為重,積極與業主溝通,要求業主順延工期。同時,項目部合理調配資源,加強人員與設備投入,充分銜接工序時間,制定有效可操作保證措施等,進行進度把控。最終,項目如期按照既定節點目標完成驗收移交工作。
在“干事”的同時,項目部還注重“育人”。施工期間,項目舉辦了兩期青工技能競賽,激發了廣大職工學習技術、提高技能的熱情和創造活力;舉辦一次職業技能鑒定,主辦方為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屬的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以魯地拉項目為依托,分批次進行了筆試和實際操作,共通過高級技師5人,技師12人,高級工18人。事實證明,這些活動極大地推進了工期。
標準不降,嚴要求筑就高質量
魯地拉項目中標伊始,公司即將其定位為戰略品牌項目。項目部以質量一流為追求目標,領導班子認為:科學和先進的管理是產品質量的保證。
該合同工程自2011年3月10日基建開工,至2014年10月31日最后一臺機組正式發電,共歷時4年。從策劃伊始,項目部就對工程進行細化分解,制定質量管理計劃,制定管控措施,過程全程監督,及時糾偏,總結不足,調整方案。為實現質量目標,項目部針對性的做了許多具體工作,體現出了三局人的“精品”情節。
發電機廠家天津ALSTOM提供的轉子疊片,無需洗片、稱重,無需排定堆積表,開箱后即可直接進行轉子疊片。項目部根據4號、5號機組的安裝數據,內部制定了6號機組的疊片稱重程序,對每一箱矽鋼片進行稱重、分類,多花費工時一個月,多耗費人工約5400工日,共計總投入約80萬元,完成了6號機組的疊片稱重、分類堆積的程序。最終結果令人滿意,得到了業主、廠家和監理的好評。6號機組安裝完成后,所有在線監測數據為魯地拉所有機組中最優。
在魯地拉機電安裝的基建施工過程中,魯地拉機組的座環焊接是最特殊、焊接難度最大的。魯地拉機組座環的總體重量是160噸,分為四瓣在現場拼裝,其焊接要求全部為一類焊縫,焊縫處板厚170毫米,焊量較大,且由于母材坡口較小,焊工操作不易,易產生裂紋和夾渣且不易處理。為此,項目部組織公司專家到現場進行指導,并組織項目部全體員工參與研究,同時開展了2項QC小組活動,分別為:《提高大型座環現場焊接質量及工藝改進》和《提高大型蝸殼現場拼裝質量及效率》。
細密的指導、監督管理措施,保證了座環焊接質量及工期要求,樹立了企業良好的質量信譽,并縮短工期2個月。為此,業主、監理、設備廠家給予了項目部好評,業主專門向水電三局發《賀信》表揚“水電三局的風采”,并鼓勵項目部“再譜新章”。此外,項目部《提高大型蝸殼現場拼裝質量及效率》的QC成果,獲得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頒發的2015年度電力建設QC成果三等獎。
項目部的質量管控遵循“全員全過程”原則,針對特殊項目,制定內部安裝流程,確保過程質量;項目部每人均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年終進行考核,使項目全員參與安全管理。工程管理體系健全,特別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良好,保證了施工質量的優良。
本合同單位工程共計4個,優良率100%;分部工程共計10個,優良率100%;單元工程共計151個,優良率100%。趕搶工期共計5個月,交付的機組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從無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安裝質量優良,得到了業主和監理的認可。
堅持創新,巧工藝產生好效益
由于廠房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下機架到貨時間較晚,無法參與導水機構的預裝,項目部改在定子組拼、下線完成后進行下機架的吊裝,以水輪機轉輪及大軸中心為基準調整下機架,采用這一新技術措施,以創新保質量,以質量保工期,節約了施工成本,保證了工期。
在轉子工位被占用的情況下,為保證關鍵節點的轉子組裝,項目部在安裝間原下機架組拼工位進行轉子的組拼及焊接,保證了施工質量,節約了工期。
水輪發電機組盤車時優化彈性盤車方案,此工藝大大提前了計劃工期,給機組后期總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也保證了發電工期。
座環、蝸殼探傷采用TOFD探傷檢測新型設備,即衍射時差法超聲探傷,這一新設備的采用,保證了探傷質量和設備的焊接質量,節省了工期。以魯地拉項目為依托,公司購買了首臺TOFD探傷儀并加以推廣,該成果獲得2012年度公司職工技術創新三等獎。
針對大型水電站分瓣座環部件現場組拼與焊接,結合魯地拉電站自身特點,采取在安裝間對分瓣座環進行組拼與焊接,在工作條件和環境都優于機坑內組拼及焊接,相比機坑內減少大量操作平臺及支架,節省人力、材料及工期,節省施工成本。該項成果獲得2012年度公司職工技術創新二等獎。
水輪發電機轉子在磁軛疊裝完成后進行熱加墊工序,在熱加墊前,需測量轉子磁軛與大立筋之間間隙,采用轉子磁軛與大立筋間隙測量裝置進行間隙測量,該產品的設計生產及使用,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能夠有效的、準確測量出大立筋與磁軛間隙。保證了機電安裝的工期效益、安全效益。2014年12月,項目部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利申請,專利名稱:水電站轉子磁軛與大力筋之間間隙的測量裝置。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15年4月頒發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采用10千伏高壓電源進行定子鐵芯磁化試驗,操作方便簡單,結果合格,節約了工期,且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通過不斷的技術方案優化及技術創新,該合同工程共獲得經濟效益380余萬元。
金沙淘盡六年浪,機電安裝第一流。水電三局在魯地拉電站的精工良建,贏得的不只是一個“電建優質工程獎”,還有一張锃亮的超大機組安裝品牌和一片廣闊的市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