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淮南到上海滬西,從寧夏靈州到浙江紹興,從內蒙上海廟到山東臨沂,從內蒙扎魯特到山東青州,從新疆哈密到河南鄭州,五條特高壓輸電工程跨越千山萬水,飛架我國版圖。中國能建江蘇電建三公司作為參建單位,在這五座特高壓工程的建設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實現了從“零”到“質”的飛躍。6年特高壓,且歌且珍惜。
從無到有 旗開得勝
2014年12月,江蘇電建三公司成功中標±800kV靈州換流站工程,在特高壓建設領域切到了第一塊“蛋糕”。“企業轉型升級,最主要的就是在高端業務尋求突破。”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沙利民認為,“靈州換流站工程,在特高壓領域從無到有,實現了我公司一次非常難得的轉型突破”。
當年12月26進駐現場以來,他們編制了詳細的施工保障方案,完成基坑石方爆破工程量約45000立方米、材料加工區等臨建設施10000平方米、辦公區及生活區臨建2166平方米,并完成了場地混凝土硬化及道路施工工作。到2015年3月13日,第一罐混凝土按時澆筑,僅僅用了77天。速度之快,令人稱奇!
靈州換流站工程最難啃的硬骨頭,當數750千伏GIS基礎項目。基礎全長748.48米,寬25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750千伏GIS基礎工程。如果用工程元素劃分,可用三個數字來呈現:綁扎1134噸鋼筋、安裝3720塊預埋件、澆灌19844立方米混凝土。就是這么簡單的三個數字,背后卻是浩大繁重的工程量。
世界上最長的靈州換流站750千伏GIS設備帶電投運區域
在技術員黃繼看來,靈州海拔高、地質條件特殊、基礎設施構造相當復雜,在沒有現成施工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給施工帶來了嚴重挑戰。與施工難度相比,技術難度和7月底基礎完工的工期要求更是對江蘇電建三公司的一次考驗。
好事盡從難處得。面對難題與未知,他們敢為人先,迎難而上,以多項獨創的施工工法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GIS基礎工程施工中,針對冬夏白晝,溫差太大的西北氣候,分別編制了不同的保溫與養護措施;針對混凝土澆筑時熱脹冷縮、水分蒸發快、收光、壓光及拉毛等具體問題,發布了8個施工應用成果,防止GIS基礎施工質量通病發生;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層的澆筑方式,確保一次合格率100%;現場實行按日測量溫度,按時監查管控。”黃繼介紹,“4個月的時間,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業主項目部尋凱主任在交接儀式現場頻頻豎起大拇指:能準點高質量完成規模最大的GIS基礎施工,你們是名副其實的“鐵軍”。
初試鋒芒,旗開得勝。該工程分別榮獲2017年、2018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形成的施工成果《微風化特殊地質條件接地技術研究》獲中國電力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提高換流站室外GIS基礎預埋件一次驗收合格率》獲電力建設QC成果二等獎。這中間,融進了他們進軍特高壓的第一滴汗水,翻開了建設電力“高速路”嶄新的一頁。
從有到強 出奇制勝
懷揣著靈州特高壓工程建設的成功經驗,江蘇電建三公司更加自信。2015年12月,他們又一次成功進入上海廟—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承建內蒙古上海廟特高壓換流站任務。
代表中國電網技術最高水平的特高壓,從來就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重要集散地。送變電黨支部書記唐龍祥說:“在創新方面,我們從未缺席。”上海廟項目管理團隊,派出的是一支平均年齡35歲的“青年軍”,項目啟動時,就提出“創國優精品工程、創高效管理團隊、創黨建示范窗口”目標。他們把眼光放在“創新”這一更高的目標上,引領著項目管理和技術的雙突破,一展身手,大放異彩。
以工藝創新為例,按照“策劃先行、樣本引路”的方針,推廣“首基樣板”施工法,全站作業區域共實施了“標準工藝”46項。2017年4月2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等媒體,經現場觀看和介紹講述,引起極大關注。特別是全國首創的“綜合樓面磚防脫落”工藝創新得到《國家電網報》等媒體的追蹤報道。
在安全管理中,策劃并實施了區域圍欄、裝修材料展示區、現場配電箱、集中消防室、“三查三交”平臺等9個文明施工亮點。
在質量把控上,更是“高起點”,所有項目全部按照國優標準施工。在長152米750千伏GIS基礎作業中,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不均勻沉降,主動增加技術難度,采用了設置伸縮縫7道、后澆帶3道的方法;振搗時盡量避免與埋件地腳螺栓接觸,嚴禁與模板接觸;基礎表面滿布鋼絲網,轉角處增加放射筋,避免混凝土出現裂縫;地下管溝實施“看板管理”,進行日通報機制,保證了管道施工“分段敷設、分段打壓、分層回填”舉措的落實。
工程現場實行“痕跡化管理”,每一道關鍵工序都留下影像、視頻資料,并納入工程檔案管理。施工圖紙全部“掛圖上墻”,上墻的還有“作戰沙盤”,詳細列明了各區域施工內容、資源配置需求以及進度計劃等,實時全面掌握施工情況。依托微信公眾號開發了換流站安全質量管理平臺,打造出了現場安全質量隨身信息化的管理樞紐,內容一應俱全,既方便又實用。
這些只是上海廟“年輕團隊”管理與創新的一個縮影。管理與創新的雙輪驅動,在上海廟這幫年輕人的手中,深度融入實踐,綻放出耀眼的光芒。2017年國慶假期間,CCTV13新聞頻道直播“喜迎十九大、自豪中國夢”大型特別節目“還看今朝”走進內蒙古篇中,在清潔能源部分,重點介紹了中國能建江蘇電建三公司參建的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扎魯特和上海廟換流站項目,集中展現了全體建設者建設大國工程的情懷。
從強到高 無往不勝
“在特高壓這個電網工程的最高競技場上,最大的競爭就是核心技術。”送變電公司總經理王躍勇說“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在特高壓這個高端市場搶占先機”。江蘇電建三公司在特高壓建設中如饑似渴的掌握著關鍵技術,僅僅5年時間,獲得中國電力工程優質獎1項,中國電力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省部級QC成果一等獎3項,擁有電力行業工法1項。2017年12月31日,江蘇電建三公司公承建的“世界首臺300Mvar調相機”同扎魯特±800kV換流站一起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在調相機安裝技術領域成為世界領軍企業。
扎魯特換流站
如果說特高壓是電力輸送的“高速公路”,那么調相機就是電網的“安全衛士”,調相機能夠保證電網運行平穩可靠,解決無功與電壓問題,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無施工標準、無參照工程、無技術依托,一切從零開始。”在現場負責的送變電副總經理劉懷平說。時至今日他的桌上,仍然整齊地擺放著調相機一摞摞方案,翻開方案解釋道:通過對調相機安裝工藝流程以及施工環境的研究,我們從數十種方案中進行了兩個關鍵創新:一是采用建筑信息模塊技術與液壓提升技術相結合,應用BIM技術對調相機安裝進行“現場直播”,讓施工人員“身臨其境”,確保了施工方案的可靠實施;二是BIM技術首次與特高壓300Mvar調相機工程施工相結合,通過碰撞檢測技術,及時調整設計和廠家圖紙中的問題,動態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解決了專業之間上百處碰撞點。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江蘇電建三公司在鎮江總部承辦了國家電網公司《調相機安裝驗收規范》討論會,國家電網直流分公司交流部主任張誠介紹“內蒙古扎魯特至山東青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電壓等級±800千伏、額定輸送功率1000萬千瓦特高壓直流工程的標準化示范樣板。扎魯特換流站安裝的新一代調相機是本工程最核心技術之一,安裝的世界首臺新型調相機,在正式實現投入商業運行后,已作為一個成功的榜樣。中國能建江蘇電建三公司作為第一家負責施工的單位,為調相機施工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掌握了安裝核心技術。”江蘇電建三公司會同參戰的兄弟單位進行了技術交流、編寫和審查,形成了統一的《調相機安裝驗收規范》初稿。這個規范又是一個“中國標準”。
中游擊水,奮楫者進;長野征程,篤行者遠。從蹣跚起步到茁壯成長、從陌生領域到問鼎尖端技術,江蘇電建三公司講述的“特高壓”故事仍在繼續。在特高壓這條“電力高速”路上不斷“換擋提速”,駛向更寬、更廣、更高的未來。(文/劉志云 厲紅新)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