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但是目前中國對外投資額只占全球當年跨國投資量的6.3%,存量資產只占全球的2.3%。與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比,這些數字還是極小的。這也同樣意味著,我國對外投資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現在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大家“走出去”的愿望都十分強烈,但資金供應和對外擔保困難是兩大制約因素。除此之外,熟悉當地法律、進行盡職調查、解決文化沖突,以及可能產生的訴訟糾紛,都是我們“走出去”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從敞開大門引進來到有能力“走出去” 從1978年開始,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已經走過了36個年頭,36年來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經濟領域,對外開放模式前30年以吸引外來投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主,現在轉變為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近十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以平均年增長40%的速度高速增長,這聽起來增長幅度很大,但是這與我國最初的基數很低有關系,也表明我國對外投資已經呈現出繁盛發展的勢頭。2013年我國對外投資額達到87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第一位是美國,第二位是日本。2012年中國企業在投資地給當地繳納的稅金超過了220億美元,雇傭外國的員工超過70萬人。2013年1至10月份,我國對外投資累計69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6%。如果以這個水平推算,2013年全年近1000億美元。到2012年底為止,中國對外投資的存量已經超過了5230億美元,遍及179個國家和地區。去年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跨國投資額下降了17%。但是即便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對外投資仍然逆勢上漲,反而比上一年增加了17.6%。
因此,從以上的趨勢我們可以預測,今后五年,中國海外投資完全有可能達到5000億美元,并且這只是按照前幾年已經取得的成績一個平均的推算。盡管我國在對外投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由于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因此,到現在為止,海外投資額僅占全球當年跨國投資量的6.3%,這個數字并不是特別大,而存量資產只占全球的2.3%,這和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比,應該說還是一個小數字。這意味著,今后中國對外投資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同時,還應該看到的是,我國從敞開大門引進來到有能力“走出去”,無論是在投資領域還是對外投資的目的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對外投資的領域,從最初主要以獲取國內短缺的礦產和能源資源,發展到今天以尋找市場、擴大產品對外出口、轉移國內過剩產能等為目的,涉及制造業、基礎設施,以及農業、文化等領域。對外投資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如果說在對外投資方面有什么經驗或者教訓,我的體會是,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對外投資還是一個很陌生的領域。因此,熟悉當地法律、進行盡職調查、解決文化沖突,以及可能產生的訴訟糾紛,都是我們“走出去”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比如,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投資鐵礦,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中信泰富目前背在身上的一個很大的包袱,它原來的合作伙伴現在是他的訴訟對手,官司也還沒有結束。為什么會走到今天的地步?其中的經驗教訓之一是對當地的法律、營商秩序和文化背景不了解,這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總結的地方。類似這樣的案例不只是中信泰富,包括早期在秘魯投資鐵礦,在贊比亞投資銅礦,企業和當地的勞工糾紛等等這樣的一些問題也是比較多的。
目前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愿望都很強烈,步伐也很快,但是也存在著制約“走出去”的需要克服的困難。第一是資金問題。現在有很多知名的民營企業家,在做“走出去”投資的業務。盡管你問他有錢嗎?他回答沒問題,錢不是問題,但到真正投資的時候錢還是問題。比如,一位民營企業家在印度尼西亞拿到幾個電廠項目,并且在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看中了一處房地產,要設一個辦事處,也不是很多錢,600萬貸款。開始時,各家銀行都說沒問題,真到要貸款時不行了。雅加達說要請示總部,總部說要上代委會,代委會說要專家評估;樓快要住進去了,錢還是貸不下來。最后,找到了淡馬錫的一家公司,通過發債,才把這個事情解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第二個障礙就是對外擔保。無論做出口生意或是對外投資總是會有風險,擔保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業務。國家現在做大筆進出口和投資業務擔保的保險(放心保)公司,只有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而現在“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希望擔保的越來越多,但是中信保所能擔保的金額就這么多,企業就要排隊。本來是一個很好項目往往因為缺少擔保,就走不出去。這是一個大問題,應盡快解決。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