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施企協課題組
建筑工業化是指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生產方式,取代傳統建筑業中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業方式。它的重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我國實現建筑工業化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是緩解行業勞務緊缺的需求,也是促進全社會資源節約的需求。
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歷程和現狀
1993 年制定的《中國21 世紀人居報告》中提到“住宅產業”,這是建筑工業化在我國最早的體現。1995 年,國家啟動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標志著住宅產業開始受到國家關注。同年,原建設部下發了《建筑工業化發展綱要》,加快了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步伐。1999 年,國家在總結“2000 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成果的基礎上,開始推廣康居示范工程,并將其作為住宅產業化的載體和發展方向。自此,我國的住宅產業化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2006 年原建設部下發《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試行辦法》,目前在全國已經先后建立了27 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有近300 多個國家示范工程項目正在實施。2011 年住建部制定的《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 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2013 年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下發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等文件中都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和推動建筑工業化。
上述表明我國的建筑工業化工作正在積極有效地向前推進。近年來,在三個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一是工業化整體技術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通過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一方面推動了我國工程建設的技術進步,同時也促進了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在工程建設中的廣泛應用。
二是建筑工業化尤其是住宅產業化工作的組織框架基本形成。全國各主要省市都成立了住宅產業化工作機構,并將住宅產業化工作列入到日常工作中。近年來,北京、上海、河北、江蘇、深圳、沈陽、濟南、合肥等省市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以及相應的鼓勵政策,有些城市已經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成績,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是推動建筑工業化的市場動力逐步增強。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建筑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勞動力與技工日漸短缺,這從客觀上促勞動力與技工日漸短缺,這從客觀上促使越來越多的開發企業、設計單位、施工企業積極投身到建筑工業化工作中,把推進建筑工業化作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4 年5 月至6 月,中施企協派專人對我國建筑工業化現狀進行調研,調研組先后到天津市住宅集團、江蘇中南建設集團、沈陽萬融建設集團、赤峰宏基建筑集團、積水置業(沈陽)公司、萬科集團等多家建筑工業化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對目前建筑工業化推進情況有了深入了解,同時也發現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激勵和引導建筑工業化創新發展的整體機制沒有形成。首先,一些地方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推進建筑工業化工作還缺乏深刻的認識。建筑工業化主要通過市場力量來推動,但也需要政府積極地引導。其次,支持建筑工業化的政策還沒完全到位。現有建筑工業化政策還不是強制性的,缺乏必要的鼓勵措施。
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的建立是企業實現建筑產品大批量、社會化、商品化生產的前提。目前,除了各個工業化試點企業自定標準外,國家沒有出臺行業強制性標準,工業化的設計、生產、安裝和驗收等各環節的標準都有缺失,造成工業化標準體系建設不夠完善, 并且滯后于整個行業發展的現狀。現行稅收制度增加了企業負擔。目前,大多數建筑工業化企業在生產過程和現場組裝施工時都要繳納稅款,這樣明顯存在重復征稅現象。據測算,重復收稅會造成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成本上升10% 左右,增大了企業負擔。
地域差異制約建筑工業化發展。各地方政府對工業化項目的容積率、預制裝配率等指標要求不同,造成工業化企業要根據不同地域的要求去被動適應,否則不能通過審批、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嚴重制約了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對加快推進建筑工業化工作的建議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工業化的推進機制。建筑工業化關聯度大,涉及行業多。因此,推進建筑工業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組織實施體系,從體制、機制、技術、政策上共同推進。各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現狀,確定推進建筑工業化的目標和工作步驟,統籌規劃、明確重點、有序推進。要從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入手,從產業鏈各環節、各生產要素的技術與管理層面上全面推進建筑工業化。
2010 年以來,北京、上海、安徽和浙江等地均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建筑產業化工作。2010 年北京市出臺《關于推進本市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2011 年上海市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本市住宅產業化的若干意見》,2012 年安徽省制定《安徽省住宅產業現代化“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 年浙江省實施《關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意見》。這些《意見》和《規劃》有效地推進了建筑工業化工作,對全國其他省市也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建筑工業化技術標準的制定。
加快建筑工業化技術標準的制定,形成一套包括構配件設計和生產、施工裝配的審批、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以及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標準體系,并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技術標準與現行技術規范的兼容和統一。有了技術標準體系,才能夠實現部品的規模化生產,進一步帶動通用建筑部品的研發和生產。同時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建筑工業化的可持續發展。
盡早出臺建筑工業化產業扶持政策。目前,涉足建筑工業化的企業還比較少,未形成規模化發展。作為建筑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之一,當前產業扶持政策的制定與落地對于建筑工業化的推進尤為關鍵。
具體的扶持政策和優惠制度,包括研發經費的補貼、合理的稅收或稅收優惠、貸款扶持等財政金融政策,確定預制裝配率、容積率等非財政政策的優惠,以及項目審批周期的縮短等方式。例如,上海市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本市住宅產業化的若干意見》中指出,2015 年整體式住宅當年裝配面積占全市住宅開工總量的20% 左右,單體住宅結構的預制裝配率達30% 以上。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促進企業發展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積極性,一定程度緩解因生產方式變革帶來的成本增加。隨著工業化產業的發展壯大,逐步形成規模化效應,產業逐步發展至良性發展階段。
打破地區壁壘,為全面推進建筑工業化提供條件。為了全面推進建筑工業化工作,建議統一各地對建筑工業化工程項目的審批、施工過程監管、竣工驗收等環節的規定,改變各地方政府規定差異較大的現狀。同時,各地應逐步統一建筑工業化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打破地區限制,為建筑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條件。
充分利用資源,構建順暢的建筑工業化產業鏈。在調研過程中,企業建議在住宅建設中將結構施工和后期裝修相結合,構建完整的工業化產業鏈,以達到充分利用資源、縮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的效果。
早在2002 年,原建設部下發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要求推廣一次性裝修或菜單式裝修模式,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和擾民等現象。但是由于結構設計與裝修設計的銜接問題以及對結構驗收和裝修驗收時間限制原因,《意見》一直未能有效實行。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將結構設計與裝修設計統籌考慮,并用法律法規的方式加以規范、保證,為后期的配套部品標準化生產打下基礎。同時,結合建筑工業化實際,制定一套靈活有效的驗收制度,避免結構驗收和裝修驗收時間差異對工業化項目工期的影響。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