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地產“去庫存”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召開財經會議時提出后,瞬間“升格”為“基本國策”,上至國務院下到地方政府均積極配合,一時之間風起云涌,各種有利于“去庫存”的措施醞釀出臺。
以“刺激需求”去庫存非良策
目前坊間流傳的版本包括:一線城市取消限購、首次購房之自備款比例降為f2成、二套房首付降為3成、持續降準與降息、購房退稅乃至引進人才、放開戶籍管制、政府收購或承租空置商品住宅···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當然,我們必須看到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現實環境下,國家確實需要房地產維持GDP穩定增長,避免陷入硬著陸的泥潭之中,而欲達到這樣的效果,協助開發商“去庫存”是必要之舉。
惟仔細觀察上述舉措可以輕易發現,其著眼點均落腳于“刺激需求”而非“抑制新增”,但眾所周知的是,供與需之間是存在“相互為用”之“親密關系”的,如果只是為“去庫存”而“去庫存”將后患無窮!這也是我上期文章所提出的主軸觀察:“去庫存”必須建立在“抑新增”之上,否則徒勞無功,甚至加重病情。
歷史已證明“去庫存”知易行難
有人質疑我:問題總會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當前開發商的困境與房地產所扮演角色之重要,已經沒有太多考慮的時間與空間,必須盡快解決。更以樓市一旦崩盤所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以證明其觀點正確。如:失業率將飆升、經濟勢必倒退、民間貸款無力兌付、貨幣加速貶值、貧富差距拉大···等。
以上論述乍看是有理的,萬一房地產崩盤后遺癥相當可怕,關鍵是不考慮“抑新增”的“去庫存”只會導致房產庫存持續增長而非相反!最好的例證是截止今年10月底,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8632萬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萬平方米,環比再創歷史新高。其中,住宅待售面積1180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56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709萬平方米。而截止2013年9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44636萬平方米,僅僅過了兩年,全國待售面積增加了23996萬平方米,漲幅高達54%。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還有逾7.9億平方米的住宅新開工,超過48億平方米的住宅在施工,以及3.7 億平方米的住宅竣工。
任大砲又提餿主意
說明歷經始自于2014年6月,由地方到中央的救市措施,其結果是庫存量的破紀錄成長!更加值得玩味的是,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段,去(2014) 年7月住建部才高調宣示“千方百計去庫存”,結果呢——愈去愈存!突顯前列各種可怕窘境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使然,這種狀況若不改變,囧境的發生只有時間早晚,不存在逆轉可能性。
在各種解決房產庫存壓力的“餿主意”中,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任志強于近期“中國不動產金融年會”上所提出:需要放開政策,不限制購買第三套住房。“其實,還有一部分潛在的住房需求有待激發,就是全面放開二孩后,也許有很多人愿意買房子,短期之內可能還會微漲”。
直接炸掉也能“去庫存”
按此邏輯推演,遠古鯀以“筑高垻”圍堵治水便能成功,主張“疏導”的舜將無存在價值!而傻瓜都知道,減肥的最佳方法是運動+食物減量(抑新增),絕不會是調高肥胖的認定標準:“身高不變,體重由120斤變成150斤”的自欺欺人!
總而言之,我堅信唯有既“刺激需求”又“抑制新增”雙管斉下的政策,才能使房地產真正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否則事倍功半事小,抱薪救火事大!
若非要我回答“去庫存”的最簡單方式,我看把不具市場價值、形同廢墟的商品房直接炸掉改作休閑綠地,都比晾在那里曬太陽,政府還要費盡心機、徒勞無功的協助其去庫存,來得有效些。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