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項目適用范圍、部門聯審機制、合作伙伴選擇、規范價格管理、開展績效評價、做好示范推進等方面,對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提出具體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在加強PPP項目的規范管理一則中提到,要擴充項目儲備,各省份發展改革部門要建立PPP項目庫,并從2015年1月起,于每月5日前將項目進展情況按月報送國家發改委。
對于社會資本普遍關注的合同規范問題,發改委在發布 《指導意見》時一同印發了《通用合同指南》,對PPP項目的合同主體、合作方案、投資計劃及融資方案等都提出了具體意見。
規范合作關系
1996年底通車的泉州刺桐大橋,為內地首例BOT(建設-運營-移交)項目,曾被樹為典型。數據顯示,1997年,刺桐大橋的通車費為2371萬元,到 2006年這一數字上升到8100萬元。不過,2006年后政府相繼修建了6座大橋,刺桐大橋成了唯一一座收費大橋。2013年刺桐大橋的通車費用降至 4200萬元。
“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后來人一些提醒。”建設刺桐大橋的名流公司董事長陳慶元曾告訴記者,由于當時合同過于簡單,很多后續問題難以解決。
在PPP模式早期探索階段,陳慶元的故事并不少見,他說,“政府今后要推動PPP,一定要出臺一個有法律效應和法律依據的標準合同文本。”
陳慶元們的困境得到了政策層面的回應。上月底,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規范合作關系保障各方利益,對 PPP項目的業主選擇、價格管理、回報方式、服務標準、信息披露、違約處罰、政府接管以及評估論證等進行詳細規定,規范合作關系。
和《指導意見》一同發布的是一份針對PPP項目的 《通用合同指南》。這份指南分別對合同主體、合作關系、投資計劃及融資方案、政府移交資產、運營和服務、收入和回報、不可抗力和法律變更、合同解除、爭議解決以及其他約定等做出詳細規定。
不過,一份指南當然不是包治百病。“(指南)只是提供參考,離地方能夠使用還很遙遠。”金永祥認為,PPP模式的項目本身情況大多比較復雜,真正的規范要靠每個項目的專業化運作。
各地需建PPP項目庫
如果說之前,發布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旨在解決鼓勵社會投資的“投什么”、“誰來投”、“怎么投”三個問題,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則是對PPP模式做出更細分的規定。
不僅如此,《指導意見》還要求各省份發展改革部門建立PPP項目庫,及時跟蹤調度、梳理匯總項目實施進展。從2015年1月起,于每月5日前將PPP項目進展情況,通過全國發展改革系統縱向網按月報送至國家發改委。
據記者了解,報送內容包括文字材料及進展情況表。進展情況表分為在建項目和擬建項目兩部分,需要填寫項目名稱、建設內容及規模、行業、項目總投資、PPP操作模式、社會資本情況、項目進展情況等基本內容。文字材料則主要包括PPP項目的推進措施、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及意見建議等內容。
金永祥認為,隨著PPP項目數量的增多,采用項目庫管理可以避免“打亂仗”的現象,對涉及不同行業的項目進行統籌安排,做到項目建設有條不紊。
此外,《指導意見》將PPP項目分為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三類。
對于具有明確的收費基礎,并且經營收費能夠完全覆蓋投資成本的項目,可通過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T)等模式推進。
對于經營收費不足以覆蓋投資成本、需政府補貼部分資金或資源的項目,可通過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附加部分補貼或直接投資參股等措施,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等模式推進。
對于缺乏“使用者付費”基礎、主要依靠“政府付費”回收投資成本的項目,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采用建設-擁有-運營(BOO)、委托運營等市場化模式推進。
各地PPP熱情已經被點燃,四季度江蘇推出首批15個擬運用PPP模式的試點項目,投資總額達875億元;天津采用PPP模式建設運營的公共設施達20個,總投資超過500億元;安徽公布第一批42個城市基礎設施類PPP項目,總投資709億元。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