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正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之一的房地產去庫存成為關注焦點。記者調查發現,至少已有28個省區 市出臺去庫存相關方案,效果初步顯現。但不少與會專家認為,目前中小城市庫存壓力大、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全面推進去庫存任重道遠。
去庫存成效初顯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確立房地產去庫存基調以來,至少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相關方案。這些方案大概包括:明確去庫存時間表和路線圖,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財稅補貼與信貸寬松“齊上陣”,庫存房屋改變用途得到“突破”。
來自國家統計局等機構的權威數據顯示,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2169萬平方米,比4月末減少521萬平方米,是今年以來房地產庫存連續第三 個月下降。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721萬平方米;重點城市待售面積規模已降至去年末水平以下;非重點城市待售面積減少量也逐月增多。
三四線城市是難點
參加天津達沃斯論壇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多地在去庫存方面已有實質性舉措,但完成目標仍需突破多重阻力。
專家認為,房地產庫存包括已建成的商品房待售面積、在建未售面積以及待開發土地面積形成的潛在供應量,如按三者總量計算,按照2015年銷售速度,全國房屋庫存需5年以上才能消化完畢。
天津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徐保滿等認為,房地產去庫存的難點在三四線城市,尤其是人口凈流出的中小城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房地產研究室相關專家認為,按照2015年的銷售速度,在計入施工面積和待開發土地面積的情況下,一線城市去庫存周期大致為2年7個月,二線城市是4年5個月,三四線城市為10年8個月。
另外,據記者了解,相比住宅,許多城市的商業用房和寫字樓去庫存壓力更大,部分城市按照2015年的銷售速度,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去庫存周期或在10年以上。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周立群認為,目前在天津、廣州、成都等城市,均出現商業地產存量過大、去化較慢的情況,“商業地產庫存實際上才是‘難啃的骨頭’。”
不少與會專家認為,各地“地王”頻出也在擾亂市場預期,不利于去庫存的進一步推進。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