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王的頻繁出現,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區已經出臺地產調控措施,但地價依然一路走高。業內人士透露,地王如此“批量制造”事出有因,部分地王是通過“協商摘牌”、事后退款的形式人為制造的,許多時候房企為了自己附近的樓盤價格升高,會故意哄抬土地價格等。
統計顯示,截至6月29日,今年全國已出現205宗單宗超過10億元的高總價地塊,51宗超過30億元的高總價地塊,3宗超過100億元的高總價地塊。144宗溢價率超過50%的單宗地塊,約是去年同期的8.5倍;92宗溢價率超過100%的單宗地塊,約是去年同期的45倍。
內幕一:“協商摘牌”事后退款造地王
“現在很多地王都是為了拉高地價而被刻意造出來的。” 一位房地產資深業內人士坦言:“協商摘牌,內定摘牌人,協商價格,高出部分退還,事實上房企并不一定為此付出了那么高的價格。”
除了退款之外,部分土地還會捆綁上一些小的項目,從而增加其價值,“比如捆綁PPP項目、附送城建項目、附送小地塊等等,很多都是買一送三、送四、送五,不這樣,人家是不會投的。”該業內人士直言。
同時,上述業內人士也直言,舉牌后退款確實涉及到利益輸送的問題。
內幕二:部分地王不為賺錢僅為“帶動周邊”
另一位房企人士也直言,地王并不一定為了賺錢,很多地方政府造出地王只是為了帶動周邊。“一塊地拿出來,周邊在售小區的開發商會自覺去陪標,一起叫高地價,給外人顯示出爭奪地價的樣子。”而這樣一塊地王拍出,周邊小區的房價自然會水漲船高。
此前,也有全國性房企的管理層在搶地大戰落敗之后輕松地表示:“我們有自己的拍地策略,最終雖然這塊地并沒有被我們收入囊中,但是間接可以帶動我們在當地的新盤銷售。”
而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用新地王為老地王“解套”是房企的慣用策略,高地價可以反哺周邊的房價。不過,最終房企是否能順利回款還是要靠購房者買單,爭相高價拿地的房企是否能被下一輪“地王”解救,依然是個未知數,風險很大。
內幕三:國企央企猛拿地王為財務增值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全國在一二線城市出現地王潮的根本原因還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而這一“資產荒”現象,在國企央企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為何現在地王都是國企拿?因為利率便宜,國企舉債成本低,同時賬上現金多,無處可投;另外一個是財務上權益可以增值。”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透露。
據其了解,目前國企手上資金特別多,“好多國企手上都捏著兩三百億元,必須要投出去,而房地產無疑是相對安全又可以增值的資產。”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