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市場分割問題由來已久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建筑人廣泛的關注,中鐵建董事長孟鳳朝在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國企混改座談會上談到中鐵建有700多個子公司,其中有200多個是為了投標注冊的“空殼”;仔細研讀新聞,我們發現幾個細節:一是孟總談到這個問題是從子公司的混改話題轉換過來的;二是李克強總理問“這是哪里的規定?”,參會部長回答“其實就是為了在當地征收營業稅”;三是李克強總理對有關部門說:“建筑市場應該是統一的市場,不能搞地方分割!”,相關部門負責人當即表示,他們正在印發文件,對濫設門檻的地方準備約談、曝光。
如果進一步對會議的場景進行分析,可以猜想更多:一是高層領導了解市場被分割的現狀嗎?李克強總理是了解的,否則不會有《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但那是國家層面的;部門領導既知道建筑業市場的現狀,也知道造成的具體原因,只是他們只能設計有限的規則,解決有限的問題,他們解決不了地方利益的問題,部門領導顯然也不愿意看到由于利益問題形成建筑業的分割市場;二是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對建筑市場分割的現狀了解深入、為其所累,深惡痛絕,而又無可奈何;仔細查閱孟鳳朝董事長的簡歷,他一直在建筑央企工作,從中鐵建到中交再度回到中鐵建,他對子公司的詳細數字如數家珍,可見對企業情況之熟悉,市場分割給孟總帶來的痛是深切的,話題的轉換既顯其機智也是自然流露。三是建設部早就在制定相關規定,會馬上發布相關,并且執行方式會比較具體,否則不會有“約談、曝光”的說法,但仔細想想,建筑部能約談誰?能約談地方主要領導?約談稅務局嗎?除了表明積極的態度,做力所能及的份內事情,又能做什么?
建筑業市場分割為人所詬病并非今天,市場分割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首先是區域的分割;區域分割有稅收利益的因素,有保護當地企業的因素,有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利益的因素;無論什么因素,區域分割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其次是行業或者部門分割;今天我們看到主要的建筑細分領域都可以看到主流的企業,鐵路建設的中國鐵建和中國鐵工;能源建設領域的中國能建和中國電建,一些省級比較強大的行業或者區域建筑企業;我們也可以看到行業市場分割的影子。
相比較而言,行業市場分割相對隱性,面對人員團隊、經驗、技術、裝備、品牌等障礙,人們只能平心靜氣接受;而區域市場分割則被人們廣泛詬病,其障礙的有形性、廣泛性,赤裸裸的利益需求,以及對企業經營成本和精力耗費的影響巨大,顯而易見制約大企業的發展;隨著建筑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建筑企業有可能到更多的區域承攬業務,實施上,目前大型建筑企業的業務多數已經遍布全國;建筑企業自身不斷發展和能力不斷提升,企業需要而且能夠在更多的區域去發展自己的業務,且能實現有效的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分割與企業發展的矛盾比過去顯得更加突出;而區域分割在管理者獲取利益以后,其行為被利益不斷強化,從進省到進市,甚至發展到進縣,層層設卡,讓建筑企業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做項目就要成立公司,地方追求利益和不同地方利益的不一致,讓建筑企業深受其害;孟鳳朝董事長感受到的,也是所有的建筑人都感受到的,孟總所痛是很多大型建筑企業所痛,君不見多年來建筑業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君不見建筑業媒體文章的譴責和呼吁?
面對企業的疾呼和總理的重視,9月21日,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以最快的速度發出了2015年140號文《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在總理座談會后,為推進建筑業市場統一開放提出了解決區域市場分割的操作策略,規定15條2155字,非常簡單,都是操作層面的具體細節,我們可以大致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首先是企業在工程承攬地信息報送的簡化;其次是直接提出禁止八個方面的變相行為,這些都是過去各個地方主要的“作孽”方式;第三是建立省際協調聯動機制名單,隨時溝通相關情況。
從道、法、術三個層面看建筑業統一開放市場的建立
為什么解決市場分割如此之難產?或者說,多年來為大型建筑企業帶來苦痛的政府管理模式改變如此之難?
其實,建筑業市場的分割只是中國各行業市場分割的一個影子,而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只是全國建立統一開放市場的一部分,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行業市場,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義,我們在未來也許還會碰到很多利益和人為的障礙,但大勢正在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的市場,是一個道法自然的過程,而《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只是術和操作層面的問題,那么道在何處?法在何處?
建筑業統一市場的改革之道: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建筑業存在的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普遍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或者競爭方式不公平,阻礙優勝劣汰,這些都是中央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認識到的。從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市場經濟的一個新的定位,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而不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那么政府的作用和市場有什么不同?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有了這個道層面的決定,我們有理由相信建筑業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是不可逆的過程。
建筑業統一市場的改革之法:國發(2014)20號文和建市(2014)92號文,國家和行業層面對市場統一做出具體的要求。國發(2014)20號文即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是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整體指導性文件,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要求政府采用寬進嚴管、以管促放、放管并重的方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體制比較成熟、制度更加定型的市場監管體系。
《意見》提出了7個方面的工作任務。首先就是放寬市場準入。凡是市場主體基于自愿的投資經營和民商事行為,只要不屬于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領域,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政府不得限制進入。改革市場準入制度、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禁止變相審批、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完善市場退出機制。這是國務院層面的文件,如果用心研究這個文件,可以看到文件中對涉及的主要事項都提出具體的牽頭部門;所有行業、所有部門、所有區域政府都要遵守國務院的這一文件要求;建筑行業也不例外,顯然,現在建筑業的某些準入與這一文件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必須改革,從改革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這是哪里的規定?”可以看出他對此的不滿。其他六個方面包括:強化市場行為監管、夯實監管信用基礎、改進市場監管執法、改革監管執法體制、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完善監管執法保障。
而緊接國發(2014)20發布的建設部建市(2014)92號文,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5部分23條5300字,這一《意見》中關于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是著墨最多的內容,7條2000字,沿著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條主線,“意見”把建筑行業如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放在顯著位置,這些措施包括:統一國內市場,消除區域和行業的進入壁壘;淡化建筑企業資質,使行業的競爭轉向能力競爭而非資質競爭;非國有投資自主選擇是否招標發包,降低交易費用、減少交易環節;工程造價體系與市場接軌,價格由市場說了算;總體上市場能解決的事情讓市場去辦,這些措施對建筑業建立信用經濟、契約經濟、客戶經濟將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顯然,在建筑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管理邏輯上,主要的障礙基本打通,要實現統一市場的目標,則需要有具體的操作辦法,那就是需要操作的術。
建筑業統一市場的改革之術:建市[2015]140號,即《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這個《規定》其實是一個簡單明了的文件,內部不多不復雜,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明確建筑企業進入新的市場只要簡單報送信息,并明確了信息為四項內容,兩項注明為復印件,并強調不得要求重復報送;第二是禁止變相行為,排列出八種情況,比如其中“以本地區承攬工程業績、本地區獲獎情況作為企業進入本地市場條件”和“要求企業法定代表人到場辦理入省(市)手續”的文字非常有趣,前者采用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模式刁難人,后者是要來掙錢先拜山頭的官本位主義;當然,我們不知道將來還會有什么新的模式出現,不過規定最后一條是“其他妨礙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的行為”,為文件的操作保留空間;第三是建立省際協調聯動機制名單,建設部又市場監管司負責相關聯絡工作,但聯絡機制如何,并沒有明述。
看起來,建筑業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從道、法、術三個層面,基本的體系已經建立了,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似乎可以預期,果真如此嗎?
對于建筑業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人們擔憂什么
我們不妨先看三個人的觀點,這是我在微信轉發建市(2015)140號后,一些建筑業微友的回帖:“應付型的!更應查查住建部及相關協會哪些不作為、亂作為的東西!這個市場如此混亂,作為主管部門把矛盾轉到地方就沒事了么?工商、稅務、人力資源等部門的它能管得了!業主行為的混亂又如何呢?又是一紙空文!”“遺憾的是這件事住建部并沒有話語權,這么快就出臺文件也不過是應景而已,形式大于實質。類似文件以前就發過,市場該怎樣還是怎樣,部里的兩年治理行動又加劇了這種現象,真真笑死人了”“行業謊謬的東西還很多,比如投標要法人到場,xx獎...,不管最后執行如何,還是希望多聽到總理談建筑業,領導重視是改革動力”。微友們的觀點有些尖銳甚至刻薄,但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建立統一開放建筑市場的殷殷期望,同時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擔憂,以其過去被“狼來了”忽悠的種種失望。
對于建筑業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人們擔憂什么?
首先是對于部門、行業、區域利益的難以協調的擔憂;建筑業不是建設部一個部門能管得了的,沒有多部門的協作和支持,一個簡單文件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事實上,過去類似的文件并不是沒有,目前存在的問題,正反映了過去文件的作用甚微;要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不僅需要建設部的努力,還需要更多相關部門的努力。
第二,文件談到的主要是區域市場準入的問題,只是開放市場的第一步,區域市場分割的主要原因是稅收的利益問題,不解決稅收利益問題,企業即使進入一片新的市場還是會被以另外一種方式“收拾”;除了區域市場,行業市場如何統一開放?要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需要進一步理順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利益關系不理順,節外生枝的事情難以避免。
不過無論如何,建筑業建立統一開放市場在道、法兩個層面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基礎,這是潮流;而建市(2015)140在術層面已經開啟了一個好的開端,我們期待它能產生好的執行效果,即使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只要走在進步的路上,就值得期望;我們也期待更多政策和更多部門的配合,使其產生組合拳的效果,這樣統一開放的建筑業市場的建立就不會太遠。
(作者系上海攀成德企業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福和)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