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將于10月26日在京召開,“十三五”規劃將是討論的重點。“十三五”規劃的特殊之處在于,這既是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的第一份五年規劃,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后一個五年規劃。
“十三五”規劃將會重點討論哪些內容?“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哪些領域值得重點關注?本報告中,我們將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十三五”規劃將重點討論哪些內容?
首先,從十八大以來中央委員會歷次會議的主要議題看,分別涉及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簡政放權、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促進公平等內容,這些議題體現了本屆政府的執政理念,將是“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內容。
其次,今年5月習主席首次闡述“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并提出“十大目標”,對比上一個五年規劃,不僅目標數量精簡,且新增保增長、生態文明、脫貧扶貧三大目標,調結構、促創新、改革三大目標順位明顯提前。
第三,“十三五”規劃課題也同樣精簡至27個,其中經濟轉型升級動力、國企改革、走出去戰略、信息經濟、教育現代化和海洋生態文明等六個概念首次提及。
最后,“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兩個領域的綱領性文件均在規劃發布前出臺,預示這兩大領域在“十三五”規劃中將著墨甚多。
1. 規劃目標降維,增長保量提質
投資者們關心的第一個問題是,十三五規劃中將會著重討論哪些內容?我們可以從十八大以來中央委員會議歷次會議主題、習總講話透露的“十大目標”、前期課題規劃,以及國家近期相關政策四個方面進行發掘。
1.1 增長,民生,改革,公平:一個都不能少
十八大以來中央委員會歷次會議的主要議題體現了本屆政府的執政理念,以往會議的主題或將在“十三五”規劃中集中呈現。
具 體看:十八大強調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提及了經濟增長和居民人均收入兩大目標;一中全會和二中全會的主題分別是黨的人事任用和政府的職 能轉變;三中全會聚焦于全面深化改革,明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旨在促進公平,實現共同富裕。
因而,總結此前的五次會議,我們認為,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簡政放權、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促進公平,都將成為“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內容。
1.2 保持經濟增長領銜,重視調結構促創新
今 年5月,習主席在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首次闡述了“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提出了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 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的“十大目標”。
對比前兩 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精簡了目標個數,在強調保持增長的“量”的同時,也更注重提升增長的“質”,其不同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精簡目標數 量,由十一五的14個和十二五的16個降至10個,更聚焦于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二是新增加了保增長、生態文明、脫貧扶貧三大目標,“保增長”取代“轉方 式”成為第一目標。三是“調結構”、“促創新”、“改革”三大目標的次序較“十二五”明顯提前。
1.3 規劃課題數量精簡,六大領域首次提及
“十 三五”規劃課題也同樣進行了精簡。與“十二五”規劃60個研究課題相比,“十三五”規劃課題高度凝練,僅27個。但在精簡數量的同時也同樣也有新增亮點。 我們注意到,經濟轉型升級動力、國企改革、走出去戰略、信息經濟、教育現代化和海洋生態文明等概念首次在規劃課題中提及。我們預計,這些方向勢必會成為 “十三五”規劃的新亮點。同時,工業結構升級、現代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環保和醫療等領域也仍是課題關注的焦點,有望在“十三五”規劃中繼續推進。
1.4 兩大綱領率先發布,或將成為規劃重點
而 規劃發布前期的重要政策文件同樣值得重視,因其往往會在規劃中重點著墨。今年以來,《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 見》兩個綱領性文件已率先發布,并均被確立為未來國家戰略方向,可以預見的是,“十三五”規劃中,這兩大領域同樣會重點提及。
2. 增長方式轉型,增長動力升級
投 資者們關心的第二個問題是,“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具體而言,中國經濟將以怎樣的方式實現增長?如何實現增長與轉型的平衡?經濟增長的動力 又是什么?我們認為,“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將“保量提質”;改革和創新將是實現增長與轉型之間平衡的關鍵因素;而人力資本、改革和創新,將為經濟增長 提供新的動力。
2.1 保持增長壓力仍大,“十三五”底線6~6.5%
十八大“翻一番”的目標是穩增長的硬約束。“保量”即保持經濟增長,其大背景是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確保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然而,自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從頂峰的14%以上下降一半至7%左右。而十八大目標也由十六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和十七大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降為“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
“十三五”期間平均增速底線或為6.5%。但即便十八大下調目標增速,完成難度也依然較大。假定2015年GDP增 速能夠達到年初政府制定的目標值7.0%,則“十三五”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速仍需保持在6.52%,才可實現“翻一番”的目標。而3季度GDP增速已跌 破7%,若2015年GDP增速降至6.9%,則未來五年年均增速需保持在6.54%以上。因而我們預測“十三五”期間GDP平均增速底線或為6.5%。 考慮到其間GDP增速或緩慢下行,單年度增速底線或為6%。
2.2 改善民生提高收入,促進公平共同富裕
“提質”即提高 經濟增長的質量。從居民部門來看,“提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其大背景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2020年實現城鄉人均收入比2010年 翻一番。這一目標完成壓力相對較小。2008年以來,居民收入實際增速持續超過GDP實際增速。2011-2014年間,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為 8.0%,農村居民年均收入實際增速為10.2%,人口平均后約為9.1%,遠高于8.1%的GDP年均增速。這意味著,完成城鄉居民收入翻番所需未來6 年的年均實際增速僅為5.9%,壓力大幅緩解。
其二是縮小貧富差距。四中全會強調要促進公平,實現共同富裕,而6月中旬習主席在貴州調研 時,也強調要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事實上,“人均收入”僅是均值指標,未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改革開放后的30年間,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上升, 但貧富差距也持續擴大,08年時達到49.1%的歷史高點。其后,基尼系數開始下降,但仍高于40%的國際警戒線。縮小貧富差距、推進扶貧脫貧將是實現共 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3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業去產能,服務業崛起
而從企業部門看,“提質”意味著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盈利持續提升。當前工業化進入尾聲,企業“提質”意味著必須轉變增長方式,升級增長動力。
轉變增長方式改善企業盈利的路徑有兩條:一是提升企業利潤率,而企業利潤率和產能利用率高度相關,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工業去產能仍將持續;二是尋找新的增長點,因而制造業升級、發展信息經濟和服務業崛起也都是勢在必行。
2.4 多管齊下動力升級:舊動力分化,新動力培育
增 長動力決定經濟未來。工業化時代,我們依靠人口紅利、對外貿易和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高速增長。但隨著人口紅利消失、房地產周期見頂,工業化時代步入尾 聲。從生產要素出發,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中,資本的作用將有所下降,人力資本、技術創新和制度變革將取而代之,為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而在“十三五”期間,經濟仍未徹底完成轉型,仍需新舊動力同時發揮作用。
舊動力將有所分化。為彌補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影響,“十三五”期間或完全放開二胎政策,但效果較為有限。制造業內部的分化將表現為,鋼鐵、水泥、煤炭等傳統行業持續去產能;高端裝備[0.00%]制造業將借助“一帶一路”,成為“走出去”戰略的中堅力量;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將孕育新的增長點。服務業內部,新興消費正在崛起,“十三五”期間仍將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的成長空間極大。出口的重心在于提升出口競爭力,因而提高出口附加值、提升服務貿易占比將是未來的方向。
新 動力將發展壯大。提升人力資本意味著教育、醫療、體育等多個行業將迎來機會。技術創新將助力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升級,“中國制造業2025”和“互聯 網+”則是創新的載體。而制度層面的改革也將為“十三五”時期的中國經濟釋放紅利,三中全會《改革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上取得決定性成果,而隨著兩份《意見》的出臺,國企改革也將由頂層設計階段轉入基層落實階段。
3. 戰略機遇凸顯,利好資本市場
投資者們關心的第三個問題是,“十三五”期間,哪些領域值得重點關注?基于前一部分的分析,我們認為,“十三五”期間或將出現六大戰略機遇,值得重點關注。
3.1 教育現代化:提升人力資本,仍需加大投入
人力資本是未來經濟增長動力之一,而加強教育則是提升人力資本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規劃課題首次提及教育現代化,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六部委則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其落腳點均為未來五年。
但 從目前看,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始終處于偏低水平,直到2012年才超過4%,不僅遠不及英、美、法、德等發達國家,還落后 于巴西等其他金磚國家。而全國教育經費也主要來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由于管制等原因,民間投入仍顯不足。提升人力資本、加大教育投入將勢在必行,而這也 意味著教育、醫療、體育等多個行業將迎來較大機會。
3.2 制造業升級:中國制造2025,從制造到智造
“中國制造 2025計劃”是中國實現制造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其整體政策架構將是“1+10”方案,即一個綜合的整體戰略中長期規劃,外加10大重點行業領域的具體推 動計劃。這10大行業將會成為未來中國產業投資、政策扶持的重點領域。其制定前后歷時近3年,而最終實施將會歷時十年左右的時間,是本屆政府的中長期戰 略。
3.3 現代服務業:新興消費百花齊放
發展現代服務業一直是近幾屆“五年規劃”的核心要務。“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第 四篇曾單獨就“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做了詳細闡述,我們預計促進現代服務業大發展仍將成為“十三五”期間助力經濟轉型的核心方向。改革開放以來, 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加速,兩方面因素將共同推升消費性服務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而從當前居民消費結構看,食品類消費、非食品類傳統消費、新興消費三分天下。未來消費領域的新增長點或來自于養老家政健康消費、信息消費、旅游休閑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和教育文化體育消費。
3.4 綠色經濟:降低能耗,治理污染
“綠 色發展“依然是規劃目標之一。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是未來能源“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指導,該計劃將優 化能源結構放在重要位置,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 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非化石能源領域將迎來重大機遇。
而9月底習主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再次發表中煤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明確提出將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中國將跑步進入低碳綠色時代。
3.5 信息經濟:發展“互聯網+”與大數據漸發力
在 “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中,“信息經濟”被首次提及,有望成為新亮點。實際上,今年以來,信息經濟相關領域的相關政策已開始不斷發力。國務院分別在今年7 月和9月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與《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而目前工信部信息通信行業“十三五”規劃編制已全面啟動。
根據阿里研究院披露的《中國信息經濟發展趨勢與策略選擇》(總報告),信息經濟新動力將由三個方面構成,即新基礎設施(云+網+端)、新生產要素(信息(數據))、新分工網絡(實時網絡協同)。
3.6 國企改革:撥云見日,加速起航
“十 三五”十大目標中,“改革”的次序較“十二五”大幅提前,而國企改革在“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則被首次被提及。“十三五”期間,改革將真正進入深水區,而國 務院在五中全會前夕先后發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意味著未來五年國企改革仍是改革的重中之 重。本輪國企改革的大背景是經濟步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因而更注重在監管、產權、經營等多個方面全面深化的進行改革。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