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江 朱啟立
全自動一體化智能降塵系統、塔吊防碰撞預警監控系統、機電全程采用BIM5D技術建造……走進中建二局三公司未來科技城南區A08總部辦公項目工地,一系列高新智能工地管理系統讓觀摩者應接不暇。
未來科技城項目作為中建二局首家2.0標桿工地的示范項目,在局觀摩工地基礎上,以局最新《2.0標桿引領工地指導手冊》為藍本,成本管理為核心,工期履約為引擎,全面升級管理,成立了“冷帥創新工作室”,抓住“創新”主題,開展“五小”創新活動,打造出了智能化等各方面亮點突出、具有震撼性視覺效果的工地,那么現代化2.0工地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中建二局三公司北京未來科技城項目降塵防霾實現信息智能化
霧霾“狙擊手” 智蹤環境變化
“只要施工現場LED顯示屏上PM2.5超標時,位于現場塔吊,道路兩邊,主樓、基坑周邊的降塵防霾系統,就會全部逐級自動開啟……”。項目總工傅志華向筆者介紹,項目部使用的全程信息化和智能化自動綜合環境監測平臺信息系統,在狙擊霧霾降塵方面的神奇效果。
在工地入口最顯眼的位置,筆者看到LED環境綜合監控信息屏上面清楚的顯示出現場內風向、風速、揚塵、噪音、濕度等實時監測信息。據介紹,該系統完全由項目部人員自主研發。
項目部將PM2.5、PM10等檢測探頭與噴淋系統進行聯動,當監測到空氣中PM2.5或PM10大于200m³/μg時,LED監控平臺上的警燈及安裝在現場的廣播會報警5分鐘,然后位于現場北側雨水收集池內的加壓泵接到控制箱發送的信號,會把雨水收集池內的水加壓供到噴淋系統的管道內,塔吊大臂噴淋、樓層間噴淋、道路兩側升降式噴淋會逐級開啟,以高中低三位立體形式進行降塵防霾。此外,該系統還可以進行手動控制噴灑,進行降塵防霾。據統計,在項目13.8萬㎡總建筑面積和施工現場內,共設置近200個各式噴淋噴頭,與此同時,項目部還專門購置了自動多功能掃地車,每天定時灑水、清掃施工現場,抑制揚塵,1小時作業相當于15名工人的工作量。
施工現場
監控“千里眼” 智警塔吊碰撞
一進工地大門,筆者立刻被墻上類似雷達顯示屏所吸引,上面還不時顯示出預警信息。“這是我們最新的塔吊防碰撞系統,專門用于群塔作業。”傅志華表示。未來城項目工地共安裝8座塔吊,但由于場地有限,如何安排好8座塔吊的作業面、防止出現意外碰撞,就成為項目部頭等大事。為此,項目部特別引進塔吊防碰撞實時監控系統,對塔吊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及數據收集,同時通過該系統對群塔作業時相鄰塔吊的碰撞進行有效監控和控制,通過地面軟件,讓項目部和塔司能夠實時了解到塔吊運行狀態和危險情況。據了解,該系統可以對超載、超速、超高、風速等7項涉及塔吊施工安全的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對違章操作系統會及時自動停止該塔吊運行,實現對違章作業的自動化監控規避,保障作業安全。
“有了監控顯示屏,我們工作安全系數更高了。” 塔吊司機老張表示。據了解,過去由于塔吊車司機位置高,視覺盲點多,許多操作都必須依靠地面指揮人員完成,一旦配合失誤,往往會造成嚴重后果。為此,項目部特別引入塔吊小車視頻監控系統,在每臺塔吊小車上安裝了遠程視頻監控,并在大門口設置監視屏,通過安裝在塔吊小車以及吊鉤處的高清數碼攝像機,將實時圖像清晰地傳輸至駕駛室的顯示屏及其他顯示終端上。塔吊在建筑物背面等盲區吊裝時,塔吊車司機可通過攝像頭觀察吊裝物狀況、周邊環境和障礙物等,確保盲區吊裝安全。
隱形“身份證” 智導機電安裝
項目部在機電方面,全程采用BIM5D技術,采用基于“BIM技術,標注化生產、工廠化預制、機械化安裝、引領智能建造”的全新管理理念。工廠化預制,讓每個構件有自己的“身份證”是未來科技城又一特色亮點。
機電管線支架,是機電安裝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過去機電支架全部采用角鋼、槽鋼現場人工焊接,操作時不僅精度不易控制,同時工期時間長,用鋼量大。現在,項目部應用BIM軟件、廣聯達BIM5D軟件技術,只需在機電安裝前,對機電部分進行三維精確建模整合,在管線密集處進行支架深化設計,相同位置各個專業管線生成三維組合支架,深化生成的支架統一做信息錄入,并出圖進行編號,根據所生成圖紙,再場外加工生產各類支架,并就圖紙上使用部位生成二維碼,加工完成后運至現場,工人根據圖紙及二維碼信息進行安裝即可。
“現在我特別喜歡帶二維碼的工廠預制化構件。過去好多看似一樣的構件,其實細微尺寸都不一樣,而且有些特殊構件我們不會安還得去問別人,現在好了,我們只需用手機掃下上面的二維碼,即可顯示出該構件的安裝位置和安裝方法,特別方便。”80后機電工人劉洋明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此外,由于采用工廠預制化后,除了誤差小、工期短,美觀度高等優點外,因構件表面在工廠進行了鍍鋅處理,無需再進行除銹刷漆,大幅度延長了后期使用壽命,同時成品組合支架最大限度提高了管線的標高,節省了空間,在安裝速度上是傳統做法的6至8倍,同時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和鋼材的使用量。
項目部以極富科技感的智能建造技術,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信息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等特點,在深化設計、施工模擬、質量安全、商務物資管理四大板塊將三維模型與進度、質量安全和成本有機結合,從而實現5D應用,讓其融入施工,保駕護航,為這座將來具有世界一流水準、引領我國應用科技發展方向、創新研發平臺的未來科技城在建造期種下了高科技智能的種子。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