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發布第四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名單,其中,旅游PPP示范項目數量為27個,投資總額為349.17億元,較第三批入選項目數量增長92.86%,投資額增長54.2%,數量遠高于體育、文化、健康、養老等其他四大幸福產業。
此舉成為投資大潮風起云涌的當下,旅游PPP項目“一馬當先”的生動寫照,也為全域旅游如火如荼的關口,優質旅游“多點開花”注入了嶄新動能。
旅游PPP項目“一馬當先”底氣何在?又緣何能夠撥動優質旅游的“一池春水”?未來還有哪些“痛點”亟待突破?
政府:“四兩撥千斤”——撬動社會資本提升公共服務
PPP是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是指政府、營利性企業和非營利性企業以某個項目為基礎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的模式,通過授予特許經營權等方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形成一種伙伴式合作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分擔。
伴隨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PPP模式也水漲船高。由于旅游PPP項目具有現金流良好、盈利能力較強等特點,已經成為促進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的重要模式。
國家旅游局此前發布的《2016中國旅游投資報告》顯示,2016年國家加大支持PPP模式投資力度,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逐步擴大了PPP模式的應用。截至2016年11月,旅游行業項目PPP投資數量592個,占PPP投資項目總數的5.7%,總投資額6115億元。
旅游PPP示范項目的支點效應,引發了各部門、各級政府力推旅游PPP模式。
2017年,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旅游局等19個部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第四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申報篩選工作的通知》提出,優先支持旅游信息化提升工程;旅游廁所、旅游服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特色旅游功能區、國家精品旅游帶、國家旅游風景道、特色旅游目的地等重點領域旅游公共服務項目。
國家旅游局還積極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國家專項建設資金690億元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與國家開發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十三五”期間將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2.1萬億元信貸支持。
《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提出,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
《青海省加快提升旅游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通過旅游產業基金、旅游資產證券化、PPP模式、上市籌措資金等手段,搭建旅游資本運作平臺。
安徽省印發《關于將旅游業培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的意見》提出,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支持社會資本以股權投資、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參與旅游開發建設。
湖北省不久前公布的55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中,PPP和政府投資旅游項目26個,總投資額327億元,分別占項目總數和總投資額的47%和31%……
不難看到,各級政府部門在大力實施全域旅游戰略、全力推進優質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正在將PPP模式作為撬動社會資本的重要支點。旅游PPP模式正在成為各地啟動大項目投資、拉動地方經濟的新模式和主要方式。
專家分析,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老百姓對民生改善方面的需求在顯著增加,PPP成了一個撬動包括旅游產業在內的新興的產業投資杠桿,不僅能匯聚社會資本的投資力量,為旅游景區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還能在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等多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企業:“天然的基因”——激發投資活力壯大市場主體
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是實現優質旅游發展的根基。PPP模式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在于不斷壯大旅游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投資活力。在不少業者看來,“旅游業擁有天然的PPP模式基因。”
2017年,北京懷柔雁棲湖景區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而再次享譽全球。而令世人印象深刻的雁棲湖夜景,充分借鑒中國畫“勾、皴、擦、點、染”等手法,呈現出“大山大水,水墨畫卷”的效果,一時風生水起。而此前2016杭州G20峰會上,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錢江兩岸大型聲光秀,同樣驚艷了世界,成為旅游名城杭州的新地標。而這兩地美輪美奐的風景,是同一家光環境運營商北京良業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巧妙運用PPP模式的作品。
“現在的很多項目,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運作獲得收益,從政府的角度說,有時會出現財政不寬裕的情況,通過PPP模式一方面可以幫政府減輕壓力,另外一方面也與政府有更多的溝通機會,同時還可以確保項目實施起來會比較可持續。”北京某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用PPP模式開發夜間旅游項目,實現了政府、市民及游客、生態環境、社會資本方、專業服務商等多方共贏。
當前,全國景區中,屬于國有性質的占53.3%。有專家分析,國有性質就必須要考慮公益性,但要謀求發展,就必須具有商業性。采用PPP模式,可發揮政府政策支持和企業市場化運作的雙重優勢,基礎設施建設由政府主導,運營由企業主要負責,通過低成本解決景區運營費用問題,兼顧景區發展的公益性和商業性特征。也正是這種雙重屬性,決定了旅游業適用PPP模式的“天然基因”。
專家:“任重而道遠”——健全市場機制共同防范風險
時下,PPP模式風生水起的背后,我們也要看到,這一模式在我國起步時間較短,市場機制還不成熟,法律監管有待健全,仍需相關各方共同防范風險,確保順應“從高速增長轉向優質旅游”的時代風向。
先看一組數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旅游投融資研究報告(2017)》顯示,781個PPP入庫項目投融資規模達到9283億元,項目類型較為集中,大多分布在貴州、內蒙古、新疆、山東及湖南等省份。目前,近90%的項目仍處于識別階段和準備階段,只有85個項目進入了采購階段和實施階段,項目落地率普遍偏低。
不僅如此,由于旅游PPP的期限一般長達20-30年,投資金額大、期限長、收益低,也會為政府和企業帶來經營風險。PPP項目的融資額度大與投資回報期偏長之間的矛盾造成了PPP項目融資的巨大困境。
對此專家表示,旅游項目的收益率低,且在運營的過程中,社會資本面臨低收益的風險,而社會資本做的項目屬于公益性質,按理應該獲得高收益,因此財政在兜底的時候應該分擔風險。旅游PPP要保持項目的盈利性和財務的可持續性,不應該在PPP模式下,給地方政府形成新的債務增長源。
業內人士針對PPP旅游項目呼吁,要按照長期規劃發展思路,正確處理好景區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以資本運作,釋放其數百億數千億的產業市場價值,并切實有效推進全域旅游、鄉村旅游以及旅游PPP項目。
專家表示,確保PPP模式在旅游行業既能開枝散葉,又能防患于未然,需要政府和企業兩方發力、雙管齊下。一方面要發揮企業家精神,讓企業有活力,全面提升傳統旅游吃住行游購娛要素,挖掘旅游新要素,加快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政府要深化機構改革,讓管理有作為,用市場方式整治旅游市場秩序,創新旅游綜合管理機制。
對此,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旅游局將與財政部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旅游PPP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優質旅游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