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今年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投資已接近500億元,重點解決社會關注、群眾反響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23日透露,2017年,中央財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專項資金規模497億元,截至目前已經下達390億元。
尤艷馨介紹,今年,國家實施了一批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尤艷馨介紹,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60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13個省(區、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保障燃煤鍋爐整治、散煤替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等,其中60億元專項用于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272億元,為改善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尤艷馨介紹,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5億元,支持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等,主要用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截污納管等,有效保障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年度目標任務實施。“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216億元。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尤艷馨介紹,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5億元,主要用于31個省(區、市)土壤(含重金屬)污染防治,新啟動一批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150億元。
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面,尤艷馨介紹,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億元,重點支持南水北調沿線及重點水源地周邊,主要用于農村污水垃圾處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從2008年啟動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435億元,到2017年底,預計可完成整治村莊約12.9萬個,受益人口近2億人。
在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方面, 尤艷馨介紹,國家進一步擴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范圍,中央財政在去年支持4個項目基礎上,今年已安排20億元,支持青海祁連山(10.110, -0.13, -1.27%)重點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另有一批項目正在報批中。該資金主要用于礦山修復治理、土地綜合整治與修復、自然植被恢復等,在遵循自然規律、跨部門協作、系統治理保護等方面邁出了新步伐。
尤艷馨介紹,今年國家還加強環保監管能力建設,安排預算資金13個多億,主要用于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事權上收、保障采測分離、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建設、環境衛星監測及航空遙感—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能力建設等,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提高監測數據質量、保障核與輻射安全。
尤艷馨說,環保部還配合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政府投資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促進污水、垃圾處理行業發展。開展第四批環保PPP項目推介、審核。截至2017年9月底,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環保PPP項目個數和投資額分別占PPP項目庫項目總數(14220個)和總投資額(17.8萬億元)的比例接近20%和10%。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環保投資合計4.17萬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長了92.8%,年均增長近10%。2016年完成投資9220億元左右,較2015年增長4.7%。“十二五”期間政府環保投資839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達到了14.5%。其中中央各項環保資金累計支出近1800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140%左右。
隨著投入的加大,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3%、31.3%和31.9%。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的29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達到或者優于年度水環境質量目標,85個地市中有172個斷面的水質類比有所提升。
尤艷馨同時對記者表示,環保歷史欠帳較多,投入規模和需求之間的差距較大。“從2016年情況來看,環保投資占GDP比重為1.3%,從國際經驗來看比較低的。污染治理設施直接投資只能占到需求的一半左右。”
尤艷馨說,部分環保投資效率也不高,重建設輕運行,缺乏對后期的運營維護資金的投入保障,監管的效果不大好。部分項目預期的環境績效也難以實現。環保投資市場機制不夠完善,包括回報機制不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不健全、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不高,還遇到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制約了社會資本投資的積極性。
尤艷馨表示,中央財政資金還是要解決重點地區的突出環境問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南水北調沿線、貧困地區、生態脆弱地區今后加大投入力度。黑臭水體、飲用水水源地、農村環境治理等也都是環保短板領域,需加大投資力度。同時,環保部將強化落實企業的污染治理責任,加大企業的污染治理的投資。建立基于績效的專項資金分配機制和獎懲機制。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