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會員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郵箱登錄

保持登錄

用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

返回

您可以選擇以下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工程建設網,一分鐘完成注冊

登錄 | 注冊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

投稿郵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聯 系 人:靳明偉

聯系電話:010-68576852

在線咨詢: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靳編輯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邵編輯 ×

所在位置:首頁 > 綜合資訊 > 正文綜合資訊

央行研究局局長:金融機構從沒見過地方政府破產 存在財政兜底的幻覺

發布日期:2018-06-19來源:網絡來源編輯:張繼蕊

[摘要]

   6月14日訊 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于6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邁入新時代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鳳凰網財經全程直播。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論壇上表示,我們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模式導致地方政府債務剛性兌付,并不是誰花錢誰發債,都是通過代發,對金融機構大家現在批評比較多,但宏觀來說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析不準確,地方政府一大塊是來源于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發債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平衡,而是對中央兜底的預期,微觀上來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確的財政約束,金融機構從來沒有見過地方政府的破產,金融機構存在財政兜底的幻覺,從而扭曲了自身的決策。以下是發言實錄:

   徐忠:今天上午介紹了大量的金融改革的工作,但對防風險是不是足夠呢?剛才楊主任已經回答了,緊緊依靠金融改革還是不夠的,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在討論是寬松貨幣政策有利于去杠桿還是適度松緊,近年杠桿處于高位,勞動生產力處于低位,貨幣空間很小,從2009-2016年,貸款平均利率是在下降,而在去年累積下降了46.5%,但是我們在利率下行的同時,我們的杠桿卻是上升,關鍵是什么,關鍵在于我們的資產回報率下降的更快,所以說未來一段時間里面,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防風險這個主題,核心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力,而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的關鍵就在于財稅體制改革,整體上來看,我們的財稅體制改革滯后是各項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產能過剩的僵尸企業占用過多財政金融資源,經濟內生動力培育不出來,第二從勞動力成本來看,社保繳費使得傭工成本太高,從土地成本看,我就不講了,剛才大家講了房地產的問題,總之,只有通過財稅改革,我們才能夠降低成本,才能夠推動新經濟的增長。

   第二個角度,我們的杠桿,2017年我們的宏觀杠桿率上升的速度明顯放穩,企業杠桿率159%,比較高,但實際上來說我們大量的高杠桿實際上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也就是說我們從杠桿樂觀結構來看,問題在于政府的杠桿比較高,2016年如果考慮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中國廣義口徑政府部門杠桿率為62.2%,已經超過了歐盟警戒線標準,居民的杠桿最近上升的比較快,上升的比較快也是房地產的原因。

   第三個角度,道德風險是地方政府債務最大的風險點,財稅改革滯后是大風險,從歷史看,由于中央地方財政關系一直沒有理順,首先是分析政府間的權責劃分不清楚,導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無序擴張,第二政府債務與非政府債務沒有明確區分。

   第三,剛性兌付使得道德風險十分嚴重,我們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模式導致地方政府債務剛性兌付,并不是誰花錢誰發債,都是通過代發,對金融機構大家現在批評比較多,但宏觀來說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析不準確,地方政府一大塊是來源于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發債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平衡,而是對中央兜底的預期,微觀上來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確的財政約束,金融機構從來沒有見過地方政府的破產,金融機構存在財政兜底的幻覺,從而扭曲了自身的決策。

   實際來說,由于制度沒有規定地方政府破產,金融機構也不知道如何執行地方政府破產,壞賬如何處理,哪些地方政府資產可以彌補壞賬的損失,總之我要得出的結論就是說,僅僅推進金融改革,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不足以解決高質量發展轉型和防范金融風險面臨的問題,從實體經濟來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政策是用來解決短期問題,難以解決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從金融穩定來看,采取流動性管理措施,有助于暫時緩解危機,國際來看,全球的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正常化,都在推動結構性改革,誰的結構性改革徹底,誰就會在下一輪經濟發展中搶得先機。

   當前,避免宏觀經濟金融的副作用,實現高質量增長和防風險,只有利用好寶貴的改革創造期,落實結構性供給側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部門的約束,有利于破解民營部門背后的玻璃門旋轉門,本身就是釋放改革紅利,提高全要素生產力,財稅改革怎么改,這幾點肯定要實施,改革地方稅收體系,降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要建立一級政府一級稅收權,提高地方政府收入與支出的匹配度,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框架,提高地方政府預算管理和財政信息透明度,探索地方政府財產破產制度對地方政府行為形成約束,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投資建設

行業要聞

會議活動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