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8時28分,經過為期19個月的緊張施工,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中國電建集團首個產業援疆項目——位于新疆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克孜勒蘇河中游河段的塔日勒嘎水電站首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標志著中國電建集團產業援疆取得實質性成果,對于促進當地實現資源優勢轉換,緩解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提高邊疆地區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具有十分積極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效益。
塔日勒嘎水電站是綜合開發治理克孜勒蘇河的關鍵工程,為具有徑流調節能力的龍頭水庫電站。工程由攔河大壩、發電引水隧洞、電站廠房等主要建筑物組成。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和灌溉。塔日勒嘎水電站由中國電建集團旗下的中電建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控股開發,克州新隆能源開發公司負責項目建設和運營,中國水電六局負責工程建設總承包,湖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負責項目設計,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西北公司負責項目監理。據克州新隆能源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勝介紹,公司正在開發建設的克孜勒蘇河中游塔日勒嘎、夏特、八村三座水電站,具有高海拔、高地震帶、高泥沙含量等特點,加上深厚覆蓋層、地質活斷層、長引水隧洞施工等,幾乎集中了水電工程建設所有的施工難題,在國內水電項目開發史上極為罕見。克孜勒蘇河在柯爾克孜語中意為“紅水河”,河水中夾雜著大量泥沙,顏色呈紅色,河水泥沙含量極高,多年平均泥沙含量高達每立方米6.2公斤,是大渡河等內地河流泥沙含量的20倍以上。整個流域處于天山和昆侖山交匯處地震帶上,工程設計抗震裂度高達9度,為目前水電站抗震裂度之最。烏恰縣地處中國版圖最西部,享有“中國西部第一縣”的美譽,塔日勒嘎水電站因此也被稱作“中國最西部水電站”。
中國電建集團把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放在首位,高度重視克孜勒蘇河流域項目的開發保護工作,組建了專業化的水電開發企業,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大膽進行設計優化,降低投資、加快進度,積極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新疆農業大學、喀什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單位開展高泥沙含量、高地震帶背景下的水電工程技術難題攻關,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提出的庫區泥沙淤積問題和電力生產過程中的機組磨蝕問題應對方案,對于堅定投資者信心、科學指導工程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工程建設期間,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各方牢記職責,不辱使命,克服了地處偏遠、冬季嚴寒、風沙漫天、地震頻發、維穩形勢嚴峻等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通過嚴把進度、質量、安全關,工程建設快速推進,質量優良。
目前大壩已蓄水至2250米正常蓄水位,監測數據表明各項參數正常,電站并網運行正常,投資也有望控制在執行概算范圍以內。塔日勒嘎水電站地處帕米爾高原的高寒、高海拔區域,每年有效施工期僅為8個月左右,首臺機組實際工期僅為19個月,比原計劃提前4個月時間實現發電目標,創造了“塔日速度”,贏得了各方贊譽,開創了水電工程建設的奇跡。克孜河水電開發項目被列為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產業援疆項目,享受國家應有的優惠政策。自治區、州、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主動服務,積極營造安全和諧的施工環境,妥善解決項目融資、移民征地等各種問題,確保了首個項目順利推進并提前投產。
據了解,克孜勒蘇河流域中游河段水能項目規劃為2庫6級,設計總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項目總投資約65億元。一期開發建設塔日勒嘎、夏特、八村三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8.2萬千瓦,年發電量12.65億度,工程設計概算總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三座水電站建設期累計繳納稅費7000余萬元,建成投產后每年將交納稅費5600余萬元。流域電站建成投產后,將極大地緩解南疆三地州用電緊張狀態,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