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業人工成本構成
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根據國家的勞動政策、法令和管理制度規定所負擔的全部勞動人事費用。
我國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一)職工工資總額,即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是企業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項目。由于工資總額是計提其它人工成本和福利費用的基礎,所以在人工成本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社會保險費,即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其它保險等社會保險費用,具有法律強制性。隨著國家加大對社會保險改革的力度, 企業社會保險費用正在逐年加大。
(三)福利費。主要用于企業職工公共福利設施建設的費用。由于醫療費和退休人員費用將逐步轉移到社會保險中, 該項費用正在相應減少。
(四)住房基金。即企業為改善職工居住條件而支付的所有費用, 包括企業支付的職工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等。職工個人按工資總額的10%進行繳納, 單位按其繳納的基數之和10%計提繳納。
(五)教育經費。企業為教育培訓職工而支付的費用, 包括企業辦學、各類培訓所支付的費用,
(六)其他人工費。如工會經費、勞動保護用品購置費、招聘費用、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等。
二、建筑人工成本上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目前建筑市場農民工緊缺是不爭的事實,每個施工企業都覺得勞務人員難找,人工費飛漲,而定額人工調價甚微,施工企業成本控制壓力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
(一)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人工成本上漲的持續動力。國家經濟的發展與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我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始終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各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也保持了類似的上漲趨勢。由于國內經濟發展過快,基本建設迅猛發展,無論是交通建設中的高速公路、鐵路建設、機場建設;還是港口碼頭建設、水利、電力建設、礦產開發、市政建設等,還是石油、化工等建設,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大力發展催促著建筑工程建設規模的空前膨脹,直接導致勞務緊缺,民工難求,人工價格一天一價,導致農民工市場流動性極大,用人成本持續上升。
(二)愿意從事建筑業生產的勞動者逐漸減少是人工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一些發達地區建筑行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民工荒”現象,愿意從事建筑業生產的勞動者逐漸減少,建筑業企業只有用高工資的辦法來吸引農民工,導致建筑人工費不斷上漲。建筑業是國家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行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大多數農民在擇業的時候首先會考慮其它行業,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才會暫時從事建筑業的生產。而且,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就業崗位的機會;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執行,以及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也使得更多的農民子女進入學校學習;這些促使我國建筑行業勞動力結構發生著變化,迫使人工成本不斷增加。
(三)國家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關注和保護是導致人工成本迅速上漲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國家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與農民工密切相關的曾經非常嚴重的“工資拖欠”問題,經過近5 年的全面治理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果;一些關系到農民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關系到改善農民工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法律法規,盡管仍然非常不完善,但正逐步在國家或地方建立起來。隨著我國和諧社會的進一步建設、城鄉統籌的進一步探索,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必將受到越來越廣泛、全面的關注和保護,這樣以農民工為主要從業人員的建筑行業的人工費必將有較大幅度的突進式提升。
由于全國各地從中央到地方對農民工的關注,公眾和農民工自己都覺得工作很辛苦,很臟、很累,付出很多而得到的太少,而看到自己一塊磚一鏟砂蓋起來的房子自己卻一輩也買不起,只有有錢人才能買得起。社會的不公平,心理的不平衡,促使一些人希望得到更多的工錢,急切的求富心態促使工價漲得太快。
(四)國家農業發展政策,農產品價格增加,而農民得到的政策性補貼增加,減免稅收等,直接促使農民愿意留在家里從事農業,減少外出務工,導致農民工市場緊張,一工難求,并且流動極大,哪里工價高往哪里流,隨時想走就走,進入一個非良性的價格,越漲流動越大,流動越大價格越漲,迫使農民工工資水平普遍上升的非正常社會現象。
(五)原本勞務輸出的大省,現在明顯輸出減少,除了農民留在家里從事農業以外,本地的基本建設留住了大量的農民工,如西北的建設發展,其中重慶成直轄市后的大力發展以及四川、山西、甘肅、河南等西北省份經濟的發展,使原來勞務輸出大省現在輸出明顯減少,致使沿海經濟區農民工工資上升。
(六)由于地震、雪災、洪水等自然災害原因,災后新城市、新農村建設造成建筑施工總量增加,勞務需求增加。如四川地區2008年的地震,基本建設破壞很大,重新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務人員。留住了本地的部分農民工,還有部分外省的施工隊伍加入,使原來勞務輸出的大省變成需要更多勞務輸入的省份,加劇了農民工市場的供不應求的局面,迫使施工企業人工成本上漲。
(七) 農民工的機會成本和生活成本增加,導致工價增加。農民工流動性大、工價高,直接結果就是農民工機會成本增加,站在這山望著那山,騎馬找馬。現在農民工在外地工作,由于當地的房價、物價等價格增高,使農民工生活成本增加,加上身在外地,每年來回務工地和家鄉的交通困難及交通費用增加,也使農民工更多地選擇留在本土或離家更近的地方從事農業或建筑勞務,致使建筑企業普遍人工成本上揚。
(八)新生代農民工比重上升,他們對勞動報酬、戶籍待遇、勞動保障等方面的要求遠遠高于父輩,在務工選擇上自我意識大為增強?,F在及今后的農民工將會更加緊缺,80、90后的年輕人很少會從事建筑勞務工作,一方面是現在年輕一代受到教育程度比較高,有更愿意或更需要的工作可以做,更多的成為白領;二方面,現在的年輕人從小養尊處優,大部分還是獨生子女,還有多少人能干這樣吃苦受累的活?施工人員結構的調整也將促使人工成本的增長。
三、人工成本上漲應對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意識。一是充分認識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是實現建筑企業經營目標需要。企業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行為, 人工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強成本核算、控制和降低人工成本費用,降低勞動消耗, 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利潤率, 追求利潤最大化;二是充分認識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是適應市場竟爭的需要;三是充分形成全員參與成本管理意識。廣泛發動群眾進行日常人工成本控制和監督,從企業領導、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都要參與成本管理, 讓每個人自覺地在工作中朝著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方向努力。
(二)合理定編定崗, 減少人員浪費??刂迫斯こ杀緦嶋H上就是如何運用最合理的人工投入,獲得最大產出。而“ 合理” 一指人力資源總量和配置結構盡可能做到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發揮;二指花在人力資源上的各項費用保持最低水平, 給企業帶來最佳效益。針對多數施工企業冗員較多、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情況, 必須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力資源結構調整, 合理科學地定編定員。要從精干、高效、效率、效益出發, 圍繞現代企業制度, 逐步與國際企業管理接軌。施工生產一線工人要向復合型工種轉變;第二, 二、三線的管服人員要盡量并崗兼崗。
(三)加強定員定額管理, 實行定額和效益工資。企業定額工作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科學組織生產和分配的重要基礎。一是在基層凡是能夠計算和考核工作量的人員和班組都應實行定額管理和效益工資。按照完成勞動定額狀況計算工資報酬, 管服人員應按生產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核定工資基數, 并與效益掛鉤;二是企業領導的工資分配應與企業的總體效益、生產經營目標完成程度掛鉤;三是完善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人工成本登記控制臺賬和各種核算考核辦法。結合企業特點采取靈活多樣分配辦法, 充分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 提高工效, 降低人工成本。
(四)嚴格培訓考核, 提高生產工人的技術素質。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與考核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 也是提高工人技術素質、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方面。因此, 企業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克服短期行為,要把工人技術培訓與考核放在重要工作日程上, 建立健全各項培訓與考核工作制度, 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與考核規劃和計劃,認真抓好落實。采取靈活多樣、有效的方法進行培訓與考核, 建立激勵機制, 激發工人學技術熱情, 充分挖掘現有人才的潛力。
(五)擇優選用外部勞務隊伍。由于建筑企業所承擔的任務一般都具有苦、臟、累、險的特點, 且在室外高空作業需要從業人員年齡輕、體力強、有技術、能吃苦。目前自己隊伍一線工人多數年齡偏大、體力弱、技術不高, 不能適應建筑企業的發展。因此, 擇優選擇、合理使用外部勞務隊伍對于調整施工企業工人隊伍結構, 保持企業旺盛的戰斗力, 降低人工成本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要精干隊伍主體, 培養內部骨干隊伍,提高帶勞務人員的素質;另一方面要選好、用活外部勞務, 形成“ 用在企業、訓在地方、需用即招、用后即退”機動靈活的用工機制。在使用和管理上堅持錄用條件, 嚴格制度管理, 加強教育培訓,并與內部職工隊伍一樣嚴格要求。
(六)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萍寂d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生產過程的流水作業方法和工藝操作技術的運用, 是企業降低人工費用必由之路和發展方向。我們必須認識科技就是生產力, 要把先進的工藝技術, 包括新材料、新設備、新能源推廣應用到生產中去, 通過推廣應用新技術, 不斷簡化工藝過程, 縮短工藝流程, 盡可能地減少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消耗。在運用新工藝的基礎上, 不斷推廣先進的操作方法,使生產過程盡可能地連續化, 高速度, 減少中間環節, 壓縮待料、周轉處理時間, 節約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七)全面推行責任成本管理。物耗高、效率低、浪費大, 這是施工企業經濟效益低的突出問題, 除外部因素外, 內部經濟責任制不落實, 成本管理未與職工利益緊密掛鉤也是其中重要因素。實踐證明, 在企業內部全面推行責任成本管理是挖潛增效的有效方法。其主內容是將直接發生成本費用的單位和業務管理部門, 劃分為若干成本費用中心, 并根據其可控制的職責范圍、規定的定額、取費標準和結算價格, 編制出責任成本預算, 采取合同形式進行內部承包, 并將職工收入與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緊密掛鉤, 實行節獎超罰??筛鶕袌鰞r格采用“ 倒算” 出來的成本指標, 按照歷史最好水平層層分解到班組、個人, 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 眾人肩上有目標的責任共同體, 促使職工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成果,使個人利益同企業利益緊密結合。
(八)建立和完善制約機制。人工成本是最難管理、最容易突破的一種成本。為此, 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 要采取措施使各種推動人工成本上升的因素相互制約。建筑企業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完善人工成本指標體系和科學評價辦法。特別是建立對工資成本和全部人工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核算、分析、控制調整、評價考核的內部科學管理體系。在加強對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指數、人工成本比重等反映水平和監督指標下, 實行人工成本的預算控制, 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和人工成本水平。
四、企業實際做法與經驗
1、堅持走實體化道路,降低用工成本。
我們自始至終堅持走實體化道路,施工隊伍均為自有職工。2011年人均日薪約130元左右,較勞務分包節約80-100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用工成本。
2、強化勞務基地建設,擴展招工渠道與范圍。
自2005年起,公司陸續開展勞務基地建設。目前公司分別在江蘇、四川、貴州等10省建立了20余個基地,近百個聯絡點?;卣心家痪€職工占職工總部80%以上,勞務基地建設增強了企業與當地政府的溝通,直接面向廣大職工,減少了中間環節,縮減了勞務費用。
3、建立企業定額,節約用工成本。
公司自1996年起至今,已建立了完整的企業勞動定額。將定額用工與零工費用包干相結合,提倡節約分成,超用處罰的機制,培養節約意識,節約用工成本。
4、實行貨幣化管理,實現多勞多得。
依據公司內部定額,以班組為單位實行貨幣化管理,多勞多得,最大限度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工效。
5、推廣全預制裝配技術,實現工廠化施工。
公司引進全預制裝配技術,由傳統現場澆筑施工轉為工廠化生產,大大降低了勞動力使用。經對比,目前工程現場人員僅為傳統作業方式的20%,公司獲評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
6、加大四新技術推廣,提高工人功效。
公司始終強調四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每年創效達40000萬元,先后在工程使用了鋼筋調直機、門式腳手架、C010組合鋼模、模板早拆體系、BC細石混凝土泵及液壓爬模等。(作者:江蘇中南投股集團董事長 陳錦石)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