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信息化建設評價
行業信息化總體成效。計算機、因特網及工具類軟件大規模普及應用。隨著國內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硬件性價比大幅提高,各類工具軟件大量推向市場,行業內已普及計算機、成熟工具類軟件及因特網應用。行業內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甩圖版),文字、圖表處理電子化(辦公軟件),計算機輔助結構計算、工程預算、鋼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擬施工、3D建模、測量定位、圖像處理等。在計算機輔助工作上獲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提高了崗位工作效率。
網絡通訊大規模普及應用。隨著因特網在全球范圍的推廣,網絡通訊得以大范圍普及應用。建筑行業存在流動性大、工作地點分散,地域覆蓋范圍廣等行業特性。借助因特網技術,行業內大范圍實現了電子郵件、及時通訊、網絡短信、網絡電話、網絡傳真、視頻會議等。網絡通訊極大地降低了通訊成本,提高了通訊效率。企業還普遍利用因特網技術建立內部廣域網絡,開通網站,提高信息發布與溝通效率。
信息共享水平提高。借助存儲技術及網絡搜索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內獲取信息的方式已逐漸網絡化、電子化,提高信息共享的及時性及便利性,信息存貯及交流的成本大幅降低,知識的可復制性、可繼承性大幅提升,開始出現知識管理的需求。
團隊工作效率提高。基于網絡技術及協同辦公系統技術的發展,企業在不同程度上利用網絡環境協同辦公。在網絡環境下的協同辦公特別適合建筑施工行業特點,打破時空局限,事務并行處理,提高團隊工作效率。
專業管理子系統普及應用。部分專業化、標準化基礎較好的業務子系統如:財務、HR、物資等率先實現信息化管理,市場上也推出這類業務的基本標準化產品,在行業內普及推廣應用。
嘗試項目管理信息化。“十一.五”期間,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行業新特級資質標準的推動下,部分企業嘗試核心業務信息化,圍繞項目管理全過程實施包括成本管理在內的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有的企業還大膽實施ERP系統,以財務為中心推進成本管控。實施效果也許不盡人意,但為業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豐富了對項目管理信息化的認識。
出現一批專注于建筑行業的軟件廠商。國內市場上出現一批專注于建筑行業的軟件廠商,為行業信息化建設發揮出專業化的作用,他們在參與行業信息化建設中也不斷積累經驗,探尋中國建筑行業特色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培養出一批復合型信息化專業人才。通過信息化實踐,企業及軟件廠商培養出一批復合型信息化專業人才,為行業信息化建設發揮著溝通橋梁的作用。
行業信息化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企業需求變化快且不穩定,信息系統及開發技術不能很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而帶來的業務需求變更,目前還沒有做到“隨需而變”。
二是由于企業管理業務的系統性、復雜性及軟件技術的專業性等原因,異構系統將長期存在,對系統集成帶來挑戰,影響信息系統發揮整體效能。
三是企業管理中存在大量非邏輯化的現象,目前的信息技術還難以應對。
四是行業標準化基礎弱,個性化強,管理信息系統難以完全標準化,需要定制及二次開發,造成系統實施風險大、成本高。
五是行業內缺乏信息化管理經驗,行業傳統的業務管理模式、體系并不完全適合信息化管理。信息部門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的定位與價值尚未形成行業統一認識,部分企業的信息部門長期處于邊緣化狀態。
六是在應對特級資質達標過程中,出現了不切實際的突擊式、包裝式信息化的現象,造成資源浪費。
七是項目管理信息化還不成熟,處于嘗試、積累經驗階段。由于對項目部業務特性及業務環境認識不到位,系統與業務融合性不足,人機交互性差,造成基層用戶抱怨多,總體實施效果不盡人意。在項目管理信息化上業界還沒有真正公認的標桿。
八是用戶與開發商合作中的困擾問題。目前市場上還提供不了適應行業核心業務的統一標準化產品,需要用戶與軟件廠商合作定制或二次開發核心業務系統。系統上線后還需要長期維護升級,容易給用戶及開發商都帶來困擾。用戶抱怨系統不穩定,操作不方便,專業公司響應不及時;軟件廠商抱怨用戶需求改變頻繁,表述自相矛盾,反來復去,系統維護成本高。在管理系統上軟件廠商與用戶不是簡單的商品買賣關系,雙方如何合作,實現雙贏仍有待雙方進一步努力。
九是專業公司及用戶在行業信息化認識上還存在誤區,一些信息化項目采用了其他行業的嚴格標準化業務模式,一些管理系統強調規范化過于剛性,忽視了建筑行業中不確定性、離散性、非邏輯及松耦合的客觀存在,系統與業務在模式上不匹配,造成系統應用效果差,用戶抱怨多,開發人員被動的問題。有的系統甚至被迫廢棄。
總體評價。從總體上看,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動下,計算機、網絡、工具化軟件及部分業務子系統已在建筑行業普及應用,提高了企業工作效率及信息共享水平,給企業管理帶來了一定的使用價值,但行業信息化與管理融合的深度還不夠,核心業務對信息化的依存度還不高,現在還不能說信息化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專業軟件廠商還在成長中,對行業的認識還有待提升,對行業核心業務信息化的開發技術還有待完善。行業信息化的規律還有待繼續深入思考與研究。
資質考評對信息化建設的作用與影響
2007年3月國家住建部發布了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新標準,首次對特級資質施工總承包企業的信息化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對綜合項目管理系統有特別的要求),且將此作為申請和保持特級資質的必備條件。
從國內行業體制及管理模式看,資質考評對促進行業信息化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加快了行業信息化推進步伐,不少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加大了信息化建設力度。
但面對行業規模龐大,系統復雜,管理標準化基礎薄弱等客觀現實,資質標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出現了與標準期望目標偏離的問題,出現了不顧實際效果僅為資質搞包裝式信息化的問題。一些專業公司也在資質考評中隨波逐流,浪費客戶資源,透支了未來的市場,甚至損害了企業的聲譽。
現在資質考評已告一段落,有必要結合行業實際及這幾年信息化實施情況,客觀評估標準的內容,以利今后在標準的制定及實施中與行業實際相結合,促進行業信息化健康發展,避免資源浪費。
國內外信息化發展實踐證明,企業信息化發展存在階段性的規律,管理信息系統階段劃分理論在國際上有“諾蘭模型”“米歇模型”等。國內業界也出現一些類似的階段劃分模型。
國資委在2007年出臺了對中央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分析排隊的評價標準,(國資發[2007]8號)文。通過9項指標的分析(注:“9 項指標”分別是組織領導、建設規劃、資金預算、基礎設施、專業應用系統、綜合管理系統、管控體系、規范標準和安全保障。),將中央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分成5檔。從優到差依次為A、B、C、D、E,對應信息化不同發展階段。摘要如下:
A檔——價值整合階段。指企業信息化已進入多行業、多地區、多業務全面集成與協同,信息化可有效改造和提升企業價值鏈,提高創新競爭能力,企業信息化已全面融入企業的管理、生產、運營活動。
B檔——應用整合階段。指企業已基本實現了內部系統、功能和上下游的集成,開始以優化和深化應用為主。
C檔——系統整合階段。指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手段、工具應用已較廣泛,基礎設施較完備,具備了開始統一規劃,統一規范標準,消除“信息孤島”,實現內部數據互聯互通和多地區、多業務協同的條件。
D檔——系統建設階段。指信息化建設尚處于內部單位自行建設發展階段,內部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不同部門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管理業務需要,按照“急需先行”原則,開發建設了較多的適應生產、管理需要的應用系統,但還沒有統一的信息化總體規劃,管理體系也不具備整合流程的條件,應用系統還未由“部門級”向“企業級”發展。
E檔——應用起步階段。指信息化應用以單機和局域網為主,主要實現替代人工簡單勞動和小范圍、單業務的管理信息電子化,做到局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對照上述標準,總體上看國內建筑企業信息化,相當部分處于中間階段,部分企業還處于系統建設甚至應用起步階段。適度加快信息化進程也許可行,但不切實際搞跨越式信息化建設風險極大,弄不好會欲速則不達,勞民傷財。(作者: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 鄧和平)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