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今年6月,浙江省建筑業行業協會先后走訪了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浙江省天和建材集團、中天建設集團、寶業集團、東南網架公司、遠大住工(浙江)公司等企業,實地考察了浙江省建投工業化產業園、浙江省天和集團生產基地、中天集團建筑產業化研發生產基地、寶業集團的PC生產流水線和樣板小區建設工地、東南網架錢江世紀城人才專用房工地。還遠赴長沙、合肥,考察了長沙遠大住工的建筑工業化成果,參觀了該公司PC部品生產廠和承建的保障房工地,考察了寶業安徽分公司中德合資項目的生產廠房和承建的保障房項目。參加了寧波市建協組織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對金華市建協和廣廈建設集團作了書面調研,總體情況如下:
一、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規劃目標
建筑產業現代化是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模式,將房屋建造全過程聯接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實現開發建設、設計研發、生產加工、施工裝配、咨詢服務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從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質量。
隨著人口紅利逆轉、資源日益緊缺、成本持續上升、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筑業高能耗、高污染、高事故的現狀已經不可持續。為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求建筑業要從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向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轉變,通過整合設計、生產、施工、服務等整個產業鏈,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確保提升建筑業勞動生產率和工程建設整體質量,降低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實現建筑業的轉型升級。
因此,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建筑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也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1999年,國家出臺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深圳、沈陽、紹興等7個城市相繼被確定為國家試點城市。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加快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建筑體系,發展建筑工業化基地,開展建筑工業化建筑示范試點。李克強總理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無論舊城改造還是新城建設都要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俞正聲主席主持召開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研究建筑產業化工作。《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明確指出,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目前全國有40家開發企業聯盟型及部品生產企業型企業列入試點基地。試點城市積極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在加強領導、政策支持、標準制定、項目示范等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做法。
2012年,浙江省政府以辦公廳152號文件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意見》,確定了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提出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要求到2015年,建筑工業化建造體系初步形成,建筑工業化技術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建筑工業化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建筑工業化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浙江省預制裝配式建筑(PC建筑)開工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單體建筑預制裝配化率(PC率)達到30%。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正式起步,預示著浙江省建筑業轉型升級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二、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
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起步較早,中間雖有起落,但一直未中斷探索和實踐,近幾年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引起國家建設主管部門的重視。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被命名為全國住宅產業化基地,紹興市被列入“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精工鋼構、亞廈裝飾也被列入本專業國家級試點企業。在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過程中,浙江省以紹興地區的PC結構和杭州地區的鋼結構兩種結構體系為主導,并呈現以下特點:
(一)已有成型的生產流水線企業
以寶業集團、杭蕭鋼構、精工鋼構、亞廈裝飾、東南網架等為代表的企業走在全省的前列。
寶業集團與日本大和房屋合作,共同研發了“密柱支撐鋼結構低層工業化住宅體系”,2013年10月,雙方合資的第一條輕鋼裝配式結構體系生產線建成投產。2011年9月,寶業集團與德國西偉德集團公司合作,在合肥建設了一條年產50萬平方米的疊合板裝配式結構體系生產線。隨后,又建成占地150畝的省內首條疊合板裝配式結構體系生產線,設計可年產裝配式住宅40萬平方米。整條生產線完全按照目前德國最先進的技術進行設計制造。目前,該公司在合肥有6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正在建設,在紹興也有35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項目,在上海還有兩個項目。另有300畝地的輕鋼結構項目正在實施,并有產品出口。
2009年,由杭蕭鋼構設計、施工的全國最大的鋼結構住宅示范工程武漢世紀家園竣工,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由11棟22至24層的高層建筑住宅組成,是我國第一個完全國產化的高層鋼結構住宅建筑項目。杭蕭鋼構除在蕭山興建了住宅鋼結構構件生產基地外,在桐廬又興建了住宅鋼結構配套三板體系生產基地。目前,杭蕭鋼構年生產規模初步達到1000萬平方米、產值300億元,成為引領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龍頭企業。
(二)產業技術日趨成熟
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企業多項技術走在全國前列,產業技術日趨成熟。
精工鋼構的“精工集成建筑體系”改變了傳統建筑分專業各自設計的模式,將建筑的各大組成分為多個產品子項,對各子系統的建筑、結構、水、電、暖通進行一體化的產品設計,以實現建筑的各功能要求。集成建筑通過建筑產品的一體化、標準化,將大部分的建筑產品通過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并將零散的材料實現工廠的單元化集成生產。從設計、制造、運輸安裝都利用建筑信息化(BIM管理平臺)進行管理運營。
亞廈裝飾“木制品設計制作安裝一體化”體系,實現了裝飾用木制品生產自動化、節能環保化、設計制作安裝一體化。
東南網架研發的“裝配式綠色低碳民用鋼結構建筑體系”,通過“三板(內外墻板、屋面板)”關鍵技術研發、裝配式民用鋼結構建筑建造關鍵技術研發、配套設備集成技術研發等,形成集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樓板、預制化墻板、整體式廚衛等技術于一體的綠色建筑模式,實現了鋼結構住宅建筑的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
面對缺乏產品標準的困難,許多企業不等不靠,自行制定企業標準。省天和建材集團加強以PC構件為主導的產品研發,組建PC構件項目課題組,編制了《裝配整體式住宅混凝土構件制作、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和《預制混凝土外墻板》企業標準。
寶業集團已經完成企業標準《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設計規程》、《疊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墻構件制作、施工、驗收規程》的編制,2013年3月,經浙江省建設廳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家通過技術論證,已完成備案工作。精工鋼構整體裝配式外墻系統、屋面系統等技術規程也已通過省建設廳論證,準予在全省推廣應用。
紹興市采取“寶業集團+高校”模式,成立了新型建筑工業化研究中心,中心日常運營在紹興市建筑業管理局的指導下進行。圍繞新型建筑工業化、綠色建筑相關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由寶業集團主導進行;涉及政策法規、標準規范、試點示范項目、應用獎勵等政府相關事宜由研究中心向主管部門提出意見,目前中心已開展相關工作。
(三)示范項目加快實施
杭州市蕭山區充分發揮其鋼結構產業位居全國前列的優勢,大力推動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在住宅建設中的應用。錢江世紀城人才專用房項目建筑總面積66萬平方米,杭蕭鋼構、東南網架、省建工集團承建的一期一組團約計38萬平方米,全部采用裝配式鋼結構體系建造。東南網架為該項目申報的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工程獲批2013年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范工程,獲得國家專項資金補助2400萬元。此外,正在籌建的恒達鋼構辦公樓、遠大住工(浙江)公司臨江產業化園項目也是蕭山區裝配式鋼結構體系示范項目。
紹興市以寶業集團為引領,重點推行PC結構體系。目前從事建筑工業化的企業達到近30家,已落實多個項目試點,總建筑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
省天和建材集團利用預制構件制造的專業優勢,與有關房地產企業合作,生產PC部品,進入建筑工業化制造商行列。
浙江省新型建筑工業化“1010工程”項目建設進展良好,截至8月底,“1010工程”基地總占地面積5286畝,已有9個基地開工建設,占地面積3766畝,“1010工程”項目總建筑面積67.68萬平方米,已有9個項目開工建設,建筑面積48.88萬平方米。
(四)更多企業正在跟進
隨著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浙江省許多企業認識到,這是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路徑,抓住機遇開展了大規模的投入和建設。
浙建集團在德清縣臨杭工業區啟動了建筑工業化創新基地,計劃總投資30億元以上,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500余畝,定位于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產業發展平臺,以PC預制結構、鋼結構、裝飾產品部件和建筑機械四大應用領域為主,力爭打造成國家級建筑工業化基地。目前,省二建鋼結構生產制造基地作為首個入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中天建設集團將建筑產業現代化作為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建立了中天建設產業現代化有限公司,在德清縣簽下了400畝土地的轉讓協議,作為中天集團的第一個生產基地,也是集團的示范基地,目前,廠房正在建造中,預計明年PC生產線試生產。同時,還準備在北京、西安等地再建四個產業化基地。
廣廈建設集團于2013年底成立了浙江森鉑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化、研發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的科技公司。公司生產基地設在嘉善縣魏塘工業園區。計劃總投資8.3億元。一期投資4.6億元,占地120畝。建成后廠房規模23000平方米,三條生產線,主要生產住宅PC構件、內外墻板、樓板、陽臺、疊合板。年產量達30萬立方米。
杭州市引進了湖南遠大住工,成立了遠大住宅工業(浙江)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現代建筑產業園計劃年內建成投產,并開建1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項目。
在寧波,由東部新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寧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普利凱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3億元,注冊資本1億元,占地120畝,地處寧海灣循環經濟開發區。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普利凱品牌鋼筋混凝土疊合樓板、墻板、預制樓梯及陽臺等系列建筑預制構件產品。現已成為寧波市新型建筑工業化試點企業、浙江省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目前,公司正在申報國家級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
目前,建筑產業現代化正在乘勢而起。但是,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對傳統建筑業的一場顛覆,不僅僅關系到施工安裝企業,還涉及設計、定額、造價、招投標、監理、物流、咨詢服務等各個層面,需要全行業統籌目標和路徑。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雖然已經起步,但形勢不容樂觀,與先進省市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總體進展緩慢。實現省政府下達的目標,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企業也面對著不少困難,存在很多困擾。
1.政策法規還不完善
國家層面尚未出臺相關的行業制度體系和技術標準,設計、定額、造價、招投標、監理、物流、咨詢等各個環節的技術規范。
尤其是驗收標準的缺失,嚴重制約建筑產業現代化建設。作為產業現代化中的制造方式--建筑工業化,目前先行企業采取的自定標準、主管部門組織技術論證的方法只能是權宜之計,企業標準畢竟不能替代行業標準,否則將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調研反映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需要從設計、生產及施工高度契合協調,但現有行業管理制度專業細分,客觀上增加了新的生產方式推廣的難度。
2.政策扶持缺乏力度
浙政辦發2012-152號文件中雖然提出了一些政策,但缺乏具體實施辦法。相比于紹興市、寧波市和柯橋區、上虞區、諸暨市等地方政府出臺的推廣措施和扶持政策,省級層面的政策支持明顯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其次,政策落地涉及許多職能部門,單靠建設主管部門一己之力難以成效。
如果沒有責任制以及強有力的考核相配套,好政策將會陷入畫餅充饑的尷尬境地。
3.產業基礎比較薄弱
浙江省眾多中小建筑企業是市場實施主體,他們的理念、實力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要求距離甚遠。目前,該省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極其不平衡,受土地、資金、人才三大因素制約,除紹興、杭州外,其他地區政府和建設主管部門尚未將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39家特級企業中大部分尚未介入這一領域。已經開展建筑工業化工作的企業,生產規模不大,同時還需要在研發設計、構件生產、安裝施工三個環節的協調配套上下功夫。由于浙江省先進設備制造業不夠發達,PC構件生產線設備制造、模具設計加工、配套五金材料等支撐體系未形成產業鏈。適應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尚未建立。
4.專業人才極度缺乏
推行建筑產業現代化,適用人才缺乏是個大問題。
首先,專業做建筑工業化的設計人才極缺,這類人才的短缺將成為一個瓶頸。其次,部品生產和現場裝配的工藝流程應由產業工人來完成,傳統建筑業中的農民工將無法勝任。三,按照建筑工業化方式建設的項目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現行項目經理的知識結構、管理理念、專業能力都需要重新培訓方能適應。
5.產品缺少市場認可
無論鋼結構體系還是PC結構體系,都是一種新型結構體系,一個新產品,市場對其質量、價格有一個評估、接受的過程。試點項目反映,成本要比原來略高,質量上使用的是企業標準,使得業主、消費者不愿接受。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建筑工業化前期投資資金巨大,但市場有多大,近期有多大,遠期有多大,企業心中無數,因而不敢放開手腳。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建筑產業現代化在浙江省的推進,應盡快得到解決。
三、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對策措施
最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的《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結合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現狀,提出如下建議:
(一)納入地方發展規劃
要結合浙江省建筑強省發展的總目標,著眼長遠,將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規劃中的關鍵內容納入省、市“十三五”規劃,尤其是建筑強市必須作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主力軍。同時根據浙江省建筑業發展現狀、地區間的差距,結合深化建筑業體制改革,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穩步實施,持續改進。
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由建設主管部門牽頭,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參與,落實責任制,統籌協調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
(二)完善服務監管機制
要盡快建立一系列地方性法規,以法律手段保障和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
探索建立PC部品準用證制度和質量認證制度,逐步建立起企業自控、行業管理、政府監督相結合的建筑質量管理機制。實行建筑產品全過程的追蹤管理,完善質量追溯機制,推行產品部品質量終身負責制。制定產業現代化項目的招投標、施工圖審查、取費結算、建設監理、質量安全監督、工程驗收管理辦法,明確工程預決算方法,編制配套定額,逐步建立適應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管理制度。
(三)加快標準體系建設
引導企業在提升鋼結構和PC結構兩種生產方式技術水平基礎上,鼓勵互相融合、科研集成,為建立標準化部品構件體系創造條件。組織有關專家,盡快出臺浙江省統一的、不同結構體系的設計、生產、施工、驗收標準及相關圖集,技術規范和產品推廣應用目錄。
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過硬的質量引導市場信心,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制定激勵扶持政策
從土地供應、稅收減免、容積率獎勵、工程總承包建設、財政補貼、綠色審批、信貸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產業扶持政策。
明確在現有各類經濟(高新)開發區內優先安排產業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將符合條件的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有關科研支持、人才引進、稅收優惠等政策,并從節能專項資金中重點支持產業現代化投資項目。明確由政府出資建設的各類保障房項目、公建項目及農房改造、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領域,率先推廣應用PC構件和鋼結構。優先將產業現代化示范項目評定為綠色建筑。省、市政府設立專項基金,重點支持企業開展產業現代化技術集成研究、標準編制和示范基地、示范項目建設,引導更多骨干企業加入到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創建中。
(五)加強專業人才培訓
建筑企業推行建筑工業化后,原有的技能崗位和專業要求發生很大變化,需要一大批由現場操作轉為車間操作的技術工人,這是培養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要契機。
建議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充分利用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和浙江省建筑安裝高級技工學校的教學資源,定向培養適應產業現代化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和技術操作工人,并強化對勞動者職業技能考核,做到持證上崗。促進農民工向高素質產業工人轉型,是實現浙江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