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寫《周易》的書很多,各種解讀不勝枚舉。初讀一頭霧水,再讀還是不懂。科學也好、玄妙也罷,就是和我們的工作、生活關聯不起來,不知道寫的是什么,有什么用。
“人有兩種命:一種是爹娘送的,一種是老天給的;前者是生命之命,后者是命運之命。世事無常,古人叫天命。預知天命,乃有算命”。李零講《周易》是一本算命的書,“易”是指筮占,六十四卦就好像64張撲克牌。
玩撲克牌我們都會。《周易》用于占卜,準與不準我們也不去管它,只從其技術形態和哲學思想入手,心也靜了下來。
《周易》是古代自然哲學的代表
古人尊重自然、敬天地,故遇事、行事都怕違天理、逆自然。《周易》是古代先哲們對宇宙和人生的探尋與追問,是基于生命實踐與認識實踐的思考。“陰陽講世間萬象的二元對立,五行講世間萬象的五位循環,它們一靜一動,構成古人解釋世界的兩把鑰匙”,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合一”,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自然哲學思想。
易學有兩個層面,第一層是術,第二層是道,術是占卜,道是哲學。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如此而已。人只能管人事,管不了天命”。不甘心怎么辦,一是占卜,二是論道。
陰陽五行學說,是講天地造化的大道理,很早就有萌芽;《易經》是西周筮占的經典,古人把《周易》和陰陽五行融合,在《易傳》的闡釋下,《易經》終于成為了中國自然哲學思想的源泉之一。
陰陽五行這種理論,用西方概念講,叫宇宙論,也叫自然哲學。五行似乎在西方星相學和相關的占卜中也有體現,但只有火、氣、土、水四種,每個元素影響3個星座,缺少了相生相克的玄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借用佛家“著相”不同,或可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乾坤伊始,混混沌沌;人生伊始,朦朦朧朧;上“經”講天理,下“經”講人文;64卦每卦6爻,生成384個動變的爻辭;《乾》卦策數為二百一十六,《坤》的策數為一百四十四,《乾》《坤》策數共為三百六十,正好與(農歷)一年三百六十天數相合;《周易》上下兩篇策數為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正好與萬物之數相當,引申其義,觸類增長,天下萬事盡在其中。
《周易》按照傳統的說法,成書的過程是“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所謂“三古”也就是上古、中古、近古三個時代,所謂“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這三個圣人,可見其時代之久遠。正是這種博大精深、系統完善的獨特思考,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哲學思想,開啟了中國文化之源,是中國古人生命實踐的結晶,是古代自然哲學的代表作,不可不讀。
《周易》中的行為智慧勝過占卜本身
古往今來,人類有兩個興奮點,一個是算命,一個是看病。占卜的原理是什么?是投機。投者,下注也。機者,概率也。下注,冥冥之中,若有神助,最能體現隨機性。“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據說是聞之夫子,夫子傳易,至今已2500年。
世皆迷其占,我獨愛其辭。一方面要卜筮,一方面對結果不滿,這需要去研究占卜的心理學。人,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就越高;臨場發揮時,形勢逆轉,“境隨心變”皆有可能。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孔子說他好“易”,是好其中的德,如果不修其德,則不如不占。
“故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是說君子以做事為先,“卜筮然后決大事”只是個儀式,占一占、卜一卜,只是表表愿望。所以說《周易》是行為實踐的哲學,是古人行為智慧的具體體現。
《周易》經常講渡河,“涉大川”出現過12次,它的最后兩卦就是專門講渡河。如《既濟》和《未濟》兩卦,水火交錯,一陰一陽,《既濟》是已經過河,不就是成功了嗎?但“初吉,終亂”,它是個先甜后苦的卦;《未濟》講還沒過河,難免沾濕之苦,前途未卜,拖著車頭往前走,很痛苦,但不用后悔,君子會得到君子的光榮,慶祝勝利,想喝酒就有酒喝,是個先苦后甜的卦。
人生如是,五味俱全,有苦有甜。經歷相同,感受不同,但能吃苦,不懈怠,終能成功。古人告訴我們的是行為的智慧,做人、做事的道理,遠超過占卜的準確與否。若只求占卜不如去問“章魚”。
《周易》之“理”可為管理之“用”
天下萬物,陰陽消長,生老病死,時光流轉。“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從中醫到宗教,從二進制到反物質,從細胞裂變到相對論,是智慧,是巧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對于現代管理,其智慧仍可借鑒,收益良多。
自強不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僅僅是清華的校訓,是君子的品行,也是企業管理的精髓。企業領導者當自強、自信,堅守理想,克服困難,不斷努力;企業要有核心競爭力,才能“龍行于天”,取得發展空間和社會影響力。
厚德載物。《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企業要做大做強,當如君子效法大地,以寬厚的品德和博大的胸襟承載萬物。這樣才能凝聚企業文化,承擔社會責任,惠澤廣大員工。
風險意識。《需卦》,陰雨連綿,困于城郊,要想無災無難,最好耐心等待。《訟卦》,過程雖然不錯,結果卻很糟糕。打官司有風險,利見大人、不利渡大河。企業一樣,應關注風險,安全第一。
危機意識。《旅卦》,我身上揣著錢,有小仆人隨侍左右,很忠誠;后來客舍被焚,小仆人不再忠誠,情況很不妙。企業經營如履薄冰,跌宕起伏也很正常,應有危機意識。危難之時,員工的忠誠度就非常重要了。
懷柔最高明。《比卦》,《師》講用兵,《比》講治國,文武之道,各占一條。打仗難免死人,不如以柔制剛,睦鄰友好,令四海歸心。治理企業如治理國家一樣,重人才、得人心,求雙贏、謀發展,競爭固然重要,懷柔(合作)最高明。
改革創新。《革卦》,革命在于順天應人,時機最重要,“遠行吉”。企業需關注需求和經營環境的變化,抓住機遇、調整結構、改革創新,保持競爭力,有利于長遠發展。
重心與平衡。《井卦》,村中的房子,拆了蓋,改了拆,水井不會改,人們在同一口井里打水,水不因此多,也不因此少。環境變遷,供需變化,管理者應善于抓住本質,把握核心競爭力,保持供需平衡、收貸平衡,不然水沒有了,恐怕剩下的不過是一座空城。
(作者系中國建筑巴巴多斯公司總經理 李零)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