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廠的負責人告訴來訪者,這個廠子有70%的員工都帶有某種殘疾。他們有四樣東西在這里可以得到,這就是:被愛、受到贊美、為他人服務、被他人需要。所以他們能夠自動自發地工作。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管理的本質是挖掘員工的心理訴求。這種訴求不是來自個人欲望的滿足,而是企業真正做到能給員工帶來快樂、幸福、滿足感和成就感。企業一定是給予者,從“給予”的角度看待企業,那些偉大的企業都是在“給予”——給予顧客物超所值的產品,給予員工安定的工作條件和精神激勵,給予社會大力的支持和贊助。所以要達到員工慎獨的心治境界,這個企業一定是一個文化的引領者和社會道德的模范踐行者。
人治、法治和心治是管理的三個層次,中國現在看似成功的企業大多是這三個管理層次的某一種選擇和三種管理層次的綜合體。
早期的中國企業由于創業者的吃苦和拼搏精神,即使靠人治也能使企業成功,因為社會的競爭環境和所處的時代造就了魅力型企業家的英雄用武之地,如柳傳志、張瑞敏等。但是面對日益完善的市場環境和市場信息化,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人治已失去了生存環境,只靠人治企業很難再可持續增長。而只靠西方的法制管理,走古典管理學的老路也是行不通的,完善的機制固然能規范員工的行為,但員工是被迫的,被迫的管理行為就可能產生消極怠工和逆反的心理,這種管理層次也不能使企業很好地發展。
心治管理作為管理的最高層次,標志是企業實現員工的心理訴求,員工從內心歸屬于企業。人治管理的實現,必須有完善的制度和優秀的企業文化。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西方管理學在企業中的應用。而對中國企業來說,優秀的企業文化就必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如儒家的慎獨就是心治管理境界的表現形式,王陽明的心學及禪宗的明心見性其實都是心治哲學思想的表達。
中國古代著名的商幫都是靠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員工進行心理訴求的改造和滿足,使他們成為從內心上忠誠于組織系統的可靠骨干,著名山西票號日升昌靠的就是企業文化來維系整個商業的運營模式和員工的忠誠度。當然,也有一些制度做必要的保證,但心治管理是它成功的關鍵。
企業管理作為社會管理的分支,很大程度上受到整個社會文化的影響,沒有文化生態的大環境,很難打造一個優良的小環境,但反過來小環境又會影響大環境,所以凈化企業這個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對改良社會文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目前大部分企業還處于人治階段,我們進行企業的升級換代和產能轉換的同時,企業管理水平也應該升級換代,也應該從原始的人治向心治轉變。
筆者一直提倡的中國化管理,就是西方的管理科學機制與中國傳統哲學管理文化思想的結合,中國化管理是企業管理到達心治的必經之路。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