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不易,37年步履艱難,13年沖刺進百強
宜陵建筑出身早,發育遲。1965年成立建筑站,歷時37個春秋,經過“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風雨,挨過“建筑站大壞蛋”的罵聲,猶如襁褓中營養不良的嬰兒發育遲緩,到2002年,江都其他鄉鎮建筑企業大都已出縣、出省,實現了由勞務起步,分包起家,向獨立承包、施工總承包的演變,并頻創佳績,聲譽鵲起,有些已晉升為二級甚至一級施工資質。而江都十大鎮之一的宜陵建筑卻步履艱難,僅趕時髦似地將建筑站更名為建筑公司,施工資質仍是最低的三級,只能在鄉鎮干五層樓以下的工程,企業年產值不過3000萬,固定資產不足100萬。到2002年宜陵建筑公司資產清核評估結果為負70多萬元。
面對建筑公司的困境,宜陵鎮黨委政府經過深思熟慮,認為只有企業改制,才能突出重圍。在江都建管局的支持下,2002年下半年宜陵建安公司終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功改制。新組建的企業先叫“宏遠”,2005年更名為“龍坤”。龍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其精干的班子,全新的機制,嶄新的面目,出現在江都建筑界。
宜陵古鎮的建筑業,經過長年沉寂之后,終于重新歡騰起來。龍坤公司的一個個動作使同行們刮目相看。
市場是企業發展的載體,沒有市場企業的一切均無從談起。龍坤的決策者將開拓市場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情況,落實開拓市場的辦法。引水行舟,借梯上樓,借船出海,攀親合作,只要能占領市場,他們十八般武藝都用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龍坤公司先后成立的22個區域分公司分布在青海、黑龍江、湖北、安徽、陜西、新疆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億元以上的區域市場有十多個,2014年龍坤公司實現企業年產值38.8億元。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為一切要靠人去做。龍坤公司想盡辦法在人才的引、用、培、留上做足文章,每年到相關院校招聘20多名各類大學生,有時為了一位急需人才,負責人求賢若渴,能低三下四象劉備三顧茅廬那樣上門求才 。凡進龍坤的大學生,先在基層緞煉一到二年,第三年就根據其特長放到相應的崗位上“挑擔子”,并保證人才應有的報酬和待遇。公司鼓勵年青人參加各類培訓和各類專業職稱和建造師的考試,一切費用公司承擔,考上的重獎。僅僅十多年的時間,龍坤公司已培養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32名、二級注冊建造師60多名,擁有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一百多名,并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成立了江蘇龍坤集團研究生工作站。
機制是企業發展的動力。龍坤公司從企業實際出發,不斷深化改革,努力完善企業的決策機制、承包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和監督機制。他們充分挖掘民營企業的潛力,在搞活上多做文章,僅經營承包機制就研究制定了多種方法。重點項目由公司直營,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大部分項目,實行項目股份制;對少數收編的隊伍則采用風險抵押承包制。任何方式都十分重視風險防范,十多年來龍坤公司基本沒有出現大的經營官司。
龍坤公司的發展,一枝獨秀,甚至讓人難以置信。市場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經過大浪淘沙,一些原本較好的企業因種種原因慢慢蕭條,甚至倒閉,而龍坤公司卻扶搖直上,且勢不可擋。要說龍坤是跨越式發展那是決不夸張。2002年企業改制時,他們僅是三級施工資質,改制后的2004年,當時的“宏遠公司”就晉升為二級施工資質。緊接著,龍坤以四年一個里程碑的速度,直奔省級龍頭企業平臺。2008年龍坤公司經建設部批準晉升為房屋建筑總承包一級資質。此后,他們實現優質擴張,到2012年已擁有江蘇龍坤園林有限公司、江蘇龍坤投資實業有限公司、江蘇龍坤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揚州龍坤物資經營有限公司、揚州寶來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個子公司,并被省有關部門批準為省級集團,成立了“江蘇龍坤集團有限公司”。
龍坤公司的品牌越做越響,進入江蘇一流。付出總有回報,做大后的龍坤變得更強。這個后起之秀在各級考核評選中,在各類爭先創優中,以其明顯的優勢得到各級的認可,獲到社會的青睞,贏得了一項項榮譽。僅去年一年他們就創省級優質工程1項,市級優質工程3項,創省級文明工地5個,市級文明工地8個,創省級工法2項,創國家實用型專利3項。從2005年開始,他們甩掉了多年來的落后帽子,擠進江都建筑業先進企業行業列,2008年后,他們成為揚州市建筑業先進企業,2010年進入“揚州建筑業20強”。2011年起成為江蘇省建筑業先進企業,2013年和2014年經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統計局聯合考核,連續獲得“江蘇省建筑業百強企業”稱號。
龍坤公司是如何在這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從一家默默無聞的鄉鎮小企業成長為省級大集團,從一個偏居一隅連出縣施工都無資格的三級企業演變為全省百強?
西寧曹家堡空管及塔樓二期工程 2014年度青海省“江河源杯”優質工程獎
輻射效應,一個企業帶活一方天地
敢跳火坑的人充其量僅是一位勇士,而能將火坑變成財富的人才是奇葩和瑰寶。董事長徐洪林就是江都建筑業的一朵奇葩。在他的帶領下龍坤公司不負眾望,踏上灑滿金色陽光的征途,進入了花團錦族的世界,徐洪林也找到了更高的生存價值,他真正體會到創造和奮斗才是輝煌壯烈的人生!徐洪林辦企業的出發點不僅僅是為公司賺錢,為員工增收,他更追求社會貢獻,他盼望的是能造福一方。
國家的貢獻不能少。龍坤公司堅持按章納稅,做一個合格的納稅人,僅2014年有稅票可查的國家稅金達3858萬元。其中繳納本地所得稅623萬元,因龍坤公司的注冊地在宜陵,龍坤無疑是宜陵鎮的納稅大戶。
建筑業是一項富民產業。2014年龍坤公司的企業總產值為38.8億元,按照通常規律測算,建筑業除去材料款等直接費,總產值的30-33%為企業增加值,龍坤公司去年的增加值可達12億多元,所增加的部分就是企業利潤、人員工資、管理費用包括各類稅費。也就是說這12億元大部分都回到了江都,或者說龍坤公司一年為江都掙回了十多億元,使國家、集體、員工都受益。此外,龍坤公司現有施工人員六千多名,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本地,有效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力,也解決了一批人的就業問題,真可謂一個企業帶活了一方天地。
龍坤公司積極參加社會建設,鎮村修橋筑路,只要有人找到龍坤公司,他們總積極支持,前年僅宜陵鎮雙橋村要修一條通往小學的水泥路,龍坤公司就獨家捐資20萬元。為了支持江都的職教事業,龍坤公司出資100萬元,以徐洪林父親命名,設立了徐福茂基金,專門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和代培生。為了支持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龍坤公司還出資100萬元,為云南芒市興建小學。為了感謝龍坤公司,當地將這所學校命名為龍坤希望小學。徐洪林個人生活節儉,但資助貧困學生卻出手大方,他請區婦聯每年為他推薦20多名貧困學生,對這些貧困生徐洪林每人每年資助一萬元。僅此一項徐洪林每年就要付出二十多萬元。龍坤公司的作為收到社會各界的掌聲,龍坤公司的社會形象日臻完美。
徐洪林創造了龍坤公司的風流,龍坤創造了江都建筑業的奇跡! 這個團隊不僅是宜陵鎮的自豪,也是江都建筑業的驕傲!
(作者:雷鋒太 揚州市江都區建筑業協會)
楚州如意里小區 江蘇省“翔宇杯”優質工程獎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