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產業發展的趨勢是逐步互聯網化,并且產業鏈已出現逆向發展的趨勢,正從消費服務業向第二、第一產業包括建筑業滲透,產業互聯網的大幕已經拉開。
是“傳統產業+”互聯網,還是互聯網“+傳統產業”?從根本上來講,這個問題是傳統產業如何融合互聯網的問題。改革和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一個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才有可能從容面對當前和今后的發展環境,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如何改變和創新?當變成為一個常態的時候,一個企業只有順勢而為,隨勢而變,這是保證一個企業持續生存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變的過程中,要堅守本質,充分發揮企業在經營管理上長期積淀的知識與技能優勢,通過保持核心競爭力以不變應萬變。這是傳統企業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應該具有的一種獨特品質與核心能力,可以說傳統企業要秉持贏的道理,以不變應萬變。
在“互聯網+”風口下,我們要看清一個趨勢:未來的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是融為一體的,將不存在所謂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分。所有的企業本質上都是互聯網企業,企業的組織及生產方式都必須互聯網化!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應主動擁抱互聯網。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實質上是以互聯網為平臺和工具,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快速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它以爭奪用戶資源為主導,以入口和平臺為核心,是挾用戶資源以令諸侯的時代。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是聚焦在生產活動,聚焦全產業鏈互聯網化的融合和改造,實現全社會范圍內資源的配置,并基于互聯網實現企業在線化、數據化和虛擬化。具體來講,產業互聯網服務的客戶主要是企業,一定要與企業生產活動中每個環節相結合,對生產活動的設計、制造、采購、市場、銷售、服務等價值鏈的環節進行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革新,并將他們擴展到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因此傳統企業在“互聯網+”下,應該主動去參與、擁抱產業互聯網,不應該是被動適應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給建筑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建筑業是非常傳統的行業,產業互聯網給建筑業帶來的不僅是挑戰,還有發展的新機遇,更給建筑業帶來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戰略發展窗口期。以BAT(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只解決了商業模式創新問題,但并沒有解決產品和技術創新問題。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建筑行業的理解不是特別專業,它們進入建筑行業存在著專業壁壘和技術壁壘。建筑業應該積極發揮行業的優勢,主動擁抱互聯網,通過“互聯網+”進行行業自身的改造,對項目生產活動的設計、生產、采購、施工、運維等全生命周期價值鏈的環節進行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革新,并將他們擴展到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實現跨越空間、時間的限制,在全社會范圍提高資源獲取、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建筑行業上下游企業都應使企業生產、銷售、采購流程、組織結構實現在線化、數據化,加速企業虛擬化進程,主動掌握產業的主導權,把自己變成一個互聯網企業。
一是產業互聯網支撐建造過程的升級:通過以PM(項目管理)為核心,以BIM(建筑信息模型)為關鍵支撐,以DM(大數據管理)為持續改進和提升的基礎,充分利用云計算和移動應用、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改變參與各方交互的方式,保證施工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減少過程浪費、落實環境保護,實現建造過程向以“精益建造”為核心、“智慧建造”為關鍵、“綠色建造”為引領的方向升級。
二是產業互聯網支撐運營過程的升級:通過科技手段和低碳、集約的運營機制,對建筑及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感知、互通互聯、智能處理和協同運作,最大程度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優化資源配置,向“智慧、低碳、集約”的方向全面升級。
三是產業互聯網支撐建筑產品升級: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使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之間有更廣泛的互聯互通,讓人們對其有更透徹的感知,讓建筑有更深入的智能化,打造“智慧、綠色、安全”的產品,使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更美好。
這個行業大家都知道,管理協調難,采購成本高,資金短缺、拖欠款嚴重
、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要素成本依然偏高,這是我們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通過構建建筑產業互聯網,我們可以優化項目全過程,充分整合與配置資源,實現有效的創新發展。例如:
BIM部品部件庫的建立將會成為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基礎,通過利用BIM、云、大數據技術建立部品部件庫平臺,形成基于模型的部品部件庫的收集、整理、標準化、重復利用的良性循環,用以指導項目的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產業鏈環節,支撐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
在設計階段,充分利用BIM的可視化、參數化、共享性和可管理性等特性,提高設計能力,并可進行綠建分析、碰撞檢查、方案優化模擬,提高設計品質與效率,提高可實施工性,減少設計問題引起的施工返工和錯誤等問題。
在采購交易階段,通過BIM進行快速、精確的工程量計算,進行科學的計價。結合采購需求,快速獲取物資需求,制定采購計劃。通過云平臺提供的材料價格信息快速獲取市場價,并進行詢價比價,并可以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更集約高效的進行采購。在電商平臺上,有大量的供應商在展示自己的產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實現聯合眾多采購方進行聯合采購以獲得性價比更優的產品。在產生訂單后,還可以通過電商平臺提供的金融服務,獲得資金的支持。
在施工過程階段,充分利用BIM模型,集成進度、成本信息形成5D模型,輔助現場管理的精細化。充分利用BIM模型和“云+端”技術,輔助現場協同應用,通過PAD或手機終端設備進行建筑模型和圖紙瀏覽,進行設計交底、變更洽商、施工指導、質量檢查、虛擬施工、溝通管理等,滿足項目現場“走動式管理”特性。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提高現場管控能力,針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對各階段、各部位、各實體,通過RFID、電子標簽、測量器、傳感器、攝像頭等終端設備,實現對建設過程的實時監控、數據采集、智能感知和有效管理,加強了人與建筑的交互,實現智慧建造。
一是專業應用。專業應用就是通過以PM為核心,以BIM為關鍵支撐形成了大量服務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可研、設計、采購、施工、運維)的專業應用軟件。專業應用軟件可服務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為參與各方提供正常運營所需要的各種數據,提高各方協同能力,保證施工質量、安全、進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過程浪費,確保項目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同時積累了海量的行業數據。
二是大數據。隨著專業應用的不斷深入,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將項目生命周期中產生的交易數據、進度數據、質量數據、成本數據以及在運維階段的能耗數據和設施運維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加工,形成行業大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為各方提供非常有價值的數據服務。應該說建筑行業分散性的特點本身,企業在工作和生產過程中更需要數據的支持和服務,通過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以輔助工作和決策支持。例如需要查詢和獲取市場材料價格,需要獲取工程造價指標支持造價估算,通過數據分析找出管理和生產的問題。通過精準的大數據服務,提升行業、企業和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
三是征信。建筑產業的大數據在提供業務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數據價值的同時,也會提供以工程項目為核心的信用數據,并形成基于大數據的建筑行業的征信體系。通過征信服務平臺為項目參與各方、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提供工程項目評估、企業征信和個人征信。例如,在招投標、監管、合作等業務中,可準確地獲得和判斷客戶的資質、履約能力、誠信等情況,為項目投融資、采購交易、雇主用工等商業活動提供決策依據。在個人征信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行業從業人員的從業經歷、工作能力、專業水平、執業資格、教育培訓、職業誠信、客戶評價等情況,從而為建筑業的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勞務人員提供誠信數據。征信服務平臺的建立對建筑業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和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互聯網金融。傳統的金融機構對建筑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需求反應相對滯后,貸款條件嚴苛、審批效率低。互聯網金融是在征信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為項目參建及投融資各方提供訂單融資、購貨貸款、保理、票據融資、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履約保函、投標保函等業務。它能有效連接資本需方和供方,降低各方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的便利性,更好地為建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靈活、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項目各方的資金來源難、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效率低等問題,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從價值鏈向價值環轉變。以前傳統產業的價值鏈是面向客戶的單向和線性的價值鏈,所有企業圍繞著單一的價值鏈在運作和產生價值。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是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多層次的價值環。在每個環內部以及環之間,都產生不同的價值,實現多方的共贏。
三是從企業科層式組織向扁平化組織轉變。在組織機構層級上,要改變原有的金子塔式的復雜層級的組織體系,要以客戶價值為導向,從中心化向扁平化,從組織驅動向自我驅動轉化,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和創新能力,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各種環境。
虛擬化:通過應用BIM技術,可以建立數字化的建筑,可以進行虛擬化設計、虛擬建造,指導加工生產和建造過程,最大的降低浪費,提高交互和協同工作效率。在運維階段,可以進行可視化的虛擬運維,提高運維效率與管理水平,發揮建筑的最優性能和功能。
互聯化: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建設參與各方相互交互的方式,實現企業內部組織、企業內部崗位、企業與項目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互聯互通,實現建造全過程以及建成后使用運維的協同工作的目標。
數據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對建筑過程的業務數據、建設參與各方的用戶行為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分析和利用,實現數據化的全過程業務管理,并基于數據分析提高協同能力、管理水平和效率。
集成化:基于云和大數據,結合各種靈活的端應用,可以為管理提供統一的協同平臺。通過對各種崗位專業應用信息、管理信息基于云平臺集中管理,實現突破地域、時間等的集成化管理。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將推動管理理念的變革,其特點是聚焦在為生產者/作業層服務,通過整體規劃,碎片式應用,實現自下而上的信息化。并將原有的管控模式變革為服務模式,以服務的心態和態度去調動各級組織及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適應互聯網+下瞬息萬變的環境,保持企業的組織活力和創新能力。
未來的產業生態圈,是需要與大家合作共建,不僅需要與行業內上下游企業合作,還要與相關行業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企業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助的,是相互攙扶的,而不該是競爭的關系。我們需要合力打破另一個利益體系,實現行業企業的共同發展。
(作者賈小平,系廣聯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