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所安全管理原則
場所安全管理是指通過有效地組織各種控制手段,以可持續改進的方式,將針對境外中資企業生產、工作和生活場所中人員和財產的風險控制到可接受程度的過程。
在規劃場所安全管理方案時, 應遵循如下原則:
應當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對各項控制措施的特別許可、技術指標等合規性要求。充分考慮場所的封閉性特點,嚴格設定、劃分和管理場所及其各部分的出入和活動權限。
要對場所及其各個分區進行分層控制,確保任何一個威脅事件的攻擊過程都會遭遇數層控制措施的依次處置,直至威脅終結。
要依據對象和風險的等級不同,采取多種控制措施進行有效集成,確保不同控制措施之間的有效銜接,以及整體控制措施的成本有效性。
二、場所安全管理組織機構
(一)管理目標
境外中資企業應將場所安全管理的目標納入項目生產經營管理的整體目標之中,作為整體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組織機構設置
建立健全各級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要在決策層面、管理層面和執行層面設立專門的場所安全管理職位,建立場所安全組織管理機構和應急指揮系統。
(三)管理人員設置
在境外項目全體人員中,各個項目部應設立專職或兼職具備場所安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安全管理人員, 按照不低于1:25的人數比例配置。
(四)安全培訓機制
場所安全管理員需接受安全管理負責人或安全管理部門的指導、協調和指揮,接受持續的專門的安全培訓,在日常防范工作和應急事件處置中發揮核心作用。
對所有的新入職員工或崗位調動員工,要進行充分的入職培訓,包括業務培訓和安全培訓。
三、營地安全管理規控
下面,我們以境外項目營地為例,具體說明一下場所安全管理規控的問題。建設境外項目營地應由項目部或者業主提出方案報境外中資企業審核并經領導層批準以后方可實施。在選設營地等境外項目場所時,應尋求業務需求和安全要求的最佳平衡。
(一)場地選擇
1.環境考慮因素:遠離風險源,選擇在具有開闊地面的高地。遠離間接傷害,避免營地遭受武器火力攻擊,便于發現和監控任何形式的入侵。有利于響應, 靠近軍警、醫院, 易設避險設施, 易設撤離通道, 但盡量遠離潛在襲擊目標或較為敏感的建筑周圍, 例如敏感國家的大使館、集市、清真寺或其他宗教設施。
2.場地位置應遠離主干道,為來訪者提供充裕的停車位,停車區域必須選擇在入口崗哨的監控視線內。場地空間要足夠大, 并滿足如下要求:
(1)周界柵欄以外100米的"武器火力區"內不允許出現建筑或居民區。
(2)設立車輛檢查站,對車輛進行檢查,并能夠阻止車輛進入現場。
(3)設立行人檢查點,對準備進入現場的人員進行身份檢查,并對其行李進行檢查或執行來訪者程序。
(4)員工的住宿活動房、野營房等要保持安全間距,可根據風險等級進行調整,但不得小于規定的防火間距。
(5)帳篷或棚屋要保持安全間距,可根據風險等級進行調整,但不得小于規定的防火間距。
(6)用于辦公的活動房、野營房等要保持安全間距,可根據風險等級進行調整,但不得小于規定的防火間距。
(7)在關鍵區域要配備監控設施,如發電機和通訊設備所在區域。
(8)滿足作業隊伍作業和生活的需要。
(9)滿足營地所有車輛的停車需要。
(10)有足夠的空間設立2.5米高的外部周界柵欄或圍墻。
(二)一般設計和規劃
1.按照常規,營地的保護措施應包含多層安全防護:營地臨近的社區作為第一道防線,應與當地社區保持良好的關系,以提供早期風險預警。周界作為第二道防線,可設計為柵欄、圍墻或其他類似的設施;柵欄或圍墻的監控措施可以通過肉眼巡查、閉路電視或者聲控報警等手段實現。第二道防線的目的是防止閑雜車輛和路人的接近。第三道防線由內部設施和建筑物組成,它們的周圍可以設置柵欄或者圍墻。第四道防線為建筑內墻以及上鎖的門和窗。最后一道防線為房屋內部的門以及應急避難設施。
2.同時需注意以下事項:根據風險級別,配備相應的保安人員,為保安人員配備警械、報警器、視聽設備等,并設置機械或電子的進出控制系統等來輔助保安人員實施防護。如果可能,可以請求警察、軍隊等當地國家司法機關提供更高級別的保護。組建快速反應部隊,在必要時可對崗哨和巡邏隊伍進行支援。后備保安力量要有足夠的靈活性,充足的資源和武器彈藥配備,以及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所有保障措施的功效取決于所用材料的質量、材料使用的方式、保安力量的資格和能力,以及現場管理層與當地相關安全部門、機構之間的關系。對于整體安全目標來說, 管理者與所雇用員工, 現場與當地社區之間保持良好關系非常重要。
(三)營地進入路線
在來訪者訪問之前給他們提供帶有標記的地圖,用坐標位置來告訴他們從哪離開主干道,從哪進入通往營地的道路。
為了對正在靠近營地的車輛或者行人及早預警,進入路線應處于營地周界周圍的崗哨監控范圍內。該路線應與主入口形成一定角度,這樣可以使入侵車輛在進入之前被迫減速和轉彎。
在主進入路線中,入口一定距離處應設置機動車緩沖裝置,可設立車障或者一連串的減速帶。
(四)營地規劃布置
營地規劃布置可參見下圖,規劃所包含區域定義如下:
外區──公共地帶。
綠區──位于營地周圍的受一定程度保護的作業區。
限制區──營地周界外部,包含從營地周界的視線以內的外部環境以及需要巡查的基礎設施的保護區。
保護區──營地周界,以營地周界為界,該區域包含柵欄、地面和大門。
核心區──關鍵資產或者營地作業必需區域,該區域需要被保護。
(五)周界柵欄
如果風險級別高,那么在總設計中針對周界安全的設計需要使用自然屏障、柵欄、地貌或者其他物理的、心理的邊界以便向營地的來訪者顯示安全區域。在理想的情況下,周界的邊界應該是直的,以便能連續地觀察到來訪的人。整個營地只能有一個入口,在此處控制所有人員的進入。營地應設置一個應急出口,一旦內部出現緊急情況,必須保證所有的人員和車輛都能迅速地撤離,設計應急出口時應考慮不易從外部被發現和進入。除自然屏障外,周界柵欄外100米以內的植被需要清除以保持良好的視線。在營地周圍需要建立高約兩米的互連金屬柵欄,并在這些柵欄頂部設立高約一米的帶刺鐵絲網或者在底部設置蛇腹形帶刺鐵絲網。大門的安全等級不能低于柵欄,必須做到能夠對車流進行控制,比如通過使用簡單的可升降橫桿等。
如果以上建造標準既不可行,也不經濟,或從安全等級上看沒有必要,也可選擇另一種提供相同保護措施的方案。該方案將會使本地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充分發揮天然的地形、護坡或地貌等優勢。
在沙漠和半干旱環境, 易于建造護坡和壕溝系統, 也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壕溝應處于障礙物的外層,約為一米寬半米高。護坡主要由護道和蛇腹鐵絲網構成,護坡至少要有兩米高底部三米寬,蛇腹鐵絲網需為三層結構,置于護坡邊緣,用于固定鐵絲網的高兩米的支柱之間的最大間距為5米。支柱周圍單個帶刺鐵絲網與蛇腹形鐵絲網的每個線圈相連。在這里至少需要四個警戒塔。警戒塔應能控制四周的環境并且能進行360度觀察,塔間的最大間距為250米。根據不同的地形,如波浪形,對間距進行適當的調整。塔與塔之間應能相互支援,一旦出現情況,塔的位置應有利于相互迅速增援。為便于將塔移動到其他地點,警戒塔應該獨立設計。如果這點不能實現, 則有必要在護坡的頂部放置沙包"掩體"。
(六)出入口與通道控制
僅設置一個主公共入口。在不使用的情況下,外部大門應處于關閉狀態。在安全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以及其他監控系統、巡邏系統、入侵探測系統都就位的情況下,可不關閉外部大門。
在主入口處需要對所有的機動車輛進行檢查,核查駕駛人員帶照片的ID卡如本地執照、護照或者類似的身份證件等。另外,發放必要的通行證來控制載貨車輛的外出。
人員的出入控制應采用帶有保安控制的"通行系統"進行身份識別。來訪者的車輛不允許停留在營地內或者入口對面。在接待者允許其進入營地之前,所有的來訪者必須暫時停留在崗哨處,如需停留,來訪者必須一直有人陪同,陪同者必須對來訪者的全過程負責。
在高威脅風險區域, 警戒塔必須能夠觀察到通往入口的道路。并且應在車輛檢查站之前的路段設立一連串的車障和減速坡。為了控制所有的出入, 并對其進行檢查, 檢查站應位于兩個出入控制系統之間, 并設置在接近第一個出入控制系統的地方。
(七)照明瞭望系統
設置照明瞭望設施的目的是為了起到晝日觀察和震懾的作用,常用的設施有本地照明、探照燈、望遠鏡(光學、紅外夜視)、瞭望塔和觀察哨等。設施的設置要滿足照明度、防破壞、備用性、放大倍數、辨識度、高度和堅固度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可采用如下幾種照明系統。周界照明:周界照明應使得保安和巡邏隊伍能夠發現試圖攀登、破壞周界的人員。檢查站照明:為了給人員、車輛的檢查提供充足的照明,大門附近的整個區域需要安裝充足的照明系統。區域照明:為了照亮大面積區域,燈具可被安裝在臨近的建筑物或者特殊立桿上。燈具的類型和安裝高度取決于所要照明的區域。泛光燈:泛光燈可以照亮不易被發現的區域。
(八)臨時避難所
避難所的建造目的是當營地遭受攻擊時,為人員提供人身安全保障,例如一個可拖動的營房。所有避難所的門應安裝能從內部上鎖的鎖定插槽,并可以控制基地警報器。所有避難所內部需要存放未開封的水、食物、通訊和醫療設備等應急物資。
(九)水電與消防設施
1.水電設施:發電機或配電箱是最重要的設施,其他設備均依賴其提供電力,因此需要對架空線路進行巡查和監視。變電器往往會成為攻擊目標。如果變電器位于建筑物之外,應在其周身覆蓋金屬網或在其外部安裝金屬籠,并安裝警報器。總開關應設置在24小時有人值守的區域。需要設置水泵和過濾設備。將管道埋于地下以提供保護。一般情況下,如果管道暴露在外部,則需要對其進行巡查或者安裝警報器對其進行保護。閥門和水泵需要安放在安全地點。閥門放置于其他地方,如果處于暴露狀態,應該在外部設置磚塊/混凝土"盒子"或者金屬籠對其進行保護。
2.消防設施:營地設置消防設施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探測火情、緊急滅火和排煙排氣等,常用的設施有火勢感應器(煙霧或溫度)、自動噴淋、消火栓、滅火器、蓄水池、消防泵、消防車和通風設備等。設施的設置要滿足感應的靈敏度與準確性、布局與密度、滅火物質與保護對象理化特性的對應、備用水源與電源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消防設施必須進行有效性的定期檢驗檢查,并對營地安全管理人員舉行定期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消防演練。
(十)鎖具管理
選擇鎖時, 需要注意以下事項:固定鎖要比掛鎖安全;單閂鎖要比彈簧鎖安全;插鎖的強度取決于與之相配的門及門框的強度;外裝的鎖體安裝在門框表面上的鎖的強度取決于它的安裝強度;只能從一邊進行操作的單邊鎖要比雙邊鎖安全。
所有的鑰匙和密碼鎖的密碼必須被妥善地分配和控制。鑰匙的保管必須與使用其鎖的設備執行相同的安全標準。當選擇鎖的時候,請慎重考慮以下要點:根據被保護物品的價值,來選擇用哪一種質量的鎖;鎖的防撬等級;鑰匙的使用權;鎖的使用頻率;鎖是否能夠承受外部氣候環境的考驗。任何鎖具都可以被強行撬開, 因此必須有其他的安全配套措施,如門插、橫木等。另外,經常對鑰匙鎖進行維護來確保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在日常作業時,打開屋門和大門,其他時段用掛鎖鎖住,另外還需要對掛鎖進行檢查,避免他人將其置換。
相對于使用鑰匙的鎖來說,號碼鎖有兩項特殊優勢:相對于保存一個鑰匙來說,保存一個密碼要容易得多;在危及安全的情況下,很容易更改密碼。反之對于鑰匙鎖來說,如果丟失了一把鑰匙則整套鑰匙和鎖都需要更換。使用鑰匙時要在管理員處登記,貼過標簽的備用鑰匙需要妥善保管在保險柜中。
(十一)保險柜
現金、機密信息等貴重物品應保存在保險柜中。保險箱一般為整體結構,能夠承受數小時各式各樣的破壞,如盜竊、火災等。重量較輕的保險箱需要用磚塊、水泥或者螺釘將其固定在地板上。使用密碼鎖要比使用鑰匙鎖更加安全。符合安全標準的保險柜應該由金屬制成,并且是單塊整體結構。合頁和折頁軸應能承受攻擊,鎖可以是使用鑰匙的鎖或密碼鎖。
(十二)安保資源配置
1.配置原則,需要部署的保安數量取決于風險級別,一般情況下保安人員的配置根據如下情況而定:
(1)重點、要害部位守衛、巡邏;快速反應小組;必要時對貴賓的貼身保護;必要時對車輛的護送。
(2)將崗位的需求數量乘以換班的次數,如2人x12小時或3人x8小時;加上指揮管理人員,如部門主管、管理人員等。
(3)中控室監控;
(4)整體反制力與威脅攻擊力的匹配(后援時間);
(5)交火時的火力匹配;
(6)彈藥的基數和儲備。
2.資源要求
(1)合規性;
(2)體能與格斗技能;
(3)武器使用與戰術技能;
(4)觀察研判與執行能力;
(5)武器安全性;
(6)武器性能。
3.日常管理
(1)人員定期與隨時培訓;
(2)人員課堂與實操演練;
(3)武器專門保管;
(4)武器日常養護;
(5)彈藥補充與更新。
4.安保力量分組
(1)固定崗保安;
(2)巡邏崗保安;
(3)快速反應部隊;
(4)貼身護衛;
(5)車輛護衛隊小組。
5.突發事件應對程序文件
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工作場所;非法的環境污染行為,這里特指有毒有害物品;在項目工作場所發生員工之間的打斗;與武裝分子接觸;綁架或企圖綁架;工作場所撤離;緊急醫療救助和意外事故;火災、水災及其他自然災害;持有武器者闖入;遭遇武器襲擊時的反應;遭遇搶劫或其他暴力侵害。
(十三)視頻監控和報警系統
除了火警系統,每個營地都應設立一個不同于火警的視頻監控與聯動的安全報警系統。營地的視頻監控和報警系統主要有模擬、數字、網絡和雷達(100MHz-1GHz)、微波、紅外、震動、電磁射頻等類別。所有使用監控系統的地方,攝像頭應每天檢測,清晰度至少為480線或更高。報警揚聲器應安裝在營地內部,以便所有區域都能清晰的聽見警報。同時,其應安裝在從地面平視看不到的位置,如營房頂部。在武裝保安的崗哨、廣播室、經理室、財務室等核心區域都應該設有警報按鈕。防入侵者探測系統(IDS)可以探測進入保護區的入侵者,它的信號可以發給遠程區域,以便立即采取相應行動,用于高風險區域。
(十四)通信設備
企業需要一份定期更新的應急通訊錄。使用的基本通信設備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設備:
1.甚高頻(VHF)無線電網絡。
2.高頻無線電。
3.衛星電話,包括海事衛星、銥星、亞星、歐星電話等。
4.衛星數據傳輸設備。
(十五)跟蹤、定位系統
在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為了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反應,及時確定車輛/人員的位置和狀態,應使用車輛或人員跟蹤、定位系統。跟蹤、定位系統包括全球定位系統、車輛自動定位、定位服務或其他方式,以便對車輛、人員或其他財產進行精確定位。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