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體現在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主要包括:
(1)對稅負的影響 根據測算,“營改增”后,建筑業稅負普遍提高,主要受建筑業工程施工板塊、成本結構、物資設備供應商或租賃商、勞務分包商等多種因素綜合的影響。
(2)對投標報價的影響 營業稅稅制下,投標報價采取綜合稅率計提稅金的方式,沒有考慮流轉稅制改革對建造成本、稅金及利潤的影響。“營改增”后,這種方式將發生根本變化。因為,增值稅為價外稅,且實行減法計稅,在進行工程量清單子目綜合單價測算時,由于很難預測有多少成本費用能夠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難以準確測算工程的稅費情況,使得標前測算時投標綜合單價難以確定,影響工程的預期收益。因此,投標報價時也需將此作為重點關注項目。
(3)對組織架構、資質管理與業務模式的影響 企業的組織架構、資質管理與業務模式三者在“營改增”的影響下,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營改增”后,根據建筑業增值稅納稅主體、納稅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對現有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資質問題產生重大影響。 如:局管模式下,“營改增”后,若建筑業采取“項目部就地預繳、法人單位匯總繳納”的匯總納稅模式,在集團公司與參建的子公司不屬于同一匯總納稅范圍的情況下,將會存在如下問題:一、合同主體與施工主體不一致;二、收入、成本分別并入集團公司和子公司匯總報表范圍。根據現行建筑法的相關規定,存在被認為肢解建筑工程的風險;三、匯總納稅模式,存在多級的母子施工組織雙重預繳增值稅,影響資金流;四、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受增值稅的影響,如果要規避前述三個問題,可能需要調整現有的組織結構,如將母子公司變更為總分公司。
(4)對物資、設備采購、勞務分包管理方面的影響 影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交易主體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勞務分包模式是影響稅負高低的首要因素,如與個人發生的交易行為或個人分包,無法形成進項稅額導致增值稅稅負上升,進而導致凈利潤降低。二是“營改增”前購進資產不能抵扣,導致“營改增”后企業增值稅稅負的上升。三是“營改增”后合同主體、采購價格、付款發票、發票的取得與傳遞,每個環節都是影響增值稅稅負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5)對合同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對建筑業合同的影響,包括總承包合同、物資采購合同、設備采購或租賃合同、勞務分包合同、合同的審批簽訂等各個環節所涉及到的合同和相關涉稅條款,要降低企業的稅負,完善合同管理,需要針對不同的合同結合增值稅要求進行完善。 如:對總承包合同中有關質保金、甲供材、預收款等,影響企業稅負或資金流的內容如何進行談判、修改和完善;對物資采購合同中,發票、稅金等如何明確。
(6)過渡期對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后,建筑業所適用的增值稅政策,將會對施工企業變更索賠、期初存量資產、營業稅清繳、已完工未結算項目、超驗或欠驗、潛盈潛虧等方面的問題產生重大影響。
(7)對稅務管理的影響 增值稅專用發票要求比照現金管理,稅金的征收機關由地稅調整到國稅,計征采用憑票抵扣制度,對發票的管理、納稅申報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稅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稅務風險。 (8)對企業現有管理制度及部門之間工作協調的影響 施工企業現有管理制度均是基于營業稅制下的制度,“營改增”后,企業現有的很多管理制度條款可能不再適用,需要及時進行清理或修訂。 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配合的,所以,“營改增”后涉及部門之間的配合十分重要,強化相關部門的分工配合及職責要求,確保從整體管理制度到經營活動各環節,合同的簽訂、工程分包、企業每筆支出憑證的取得、傳遞到會計核算、納稅申報等,將風險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