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容量300萬千瓦,安裝風機1900臺,承建項目55個,輻射18個省……這是水電七局在新能源建設領域交出的成績單。
數據無聲,歲月有痕,在打造中國電建新能源建設第一品牌的道路上,水電七局步伐穩健而堅定。
一路走來,為何涉足新能源?什么樣的基因,書寫了他們的新能源速度?怎樣建設“美麗中國”,如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水電七局。
從無到有:想“轉”的夢想
忽如一夜春風來,全球吹起了新能源的發展曲。風力發電,憑借可再生、無污染、前景廣等優點成為了能源界的“新寵”。按照國家發改委風電發展規劃目標,201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500萬千瓦。2015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1500萬千瓦。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000萬千瓦。
2007年,正在為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水電七局領導班子,敏銳地發現了巨大的發展信號。他們認識到,用新型清潔型能源代替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已經成為趨勢。風力發電,已成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能源產品。
進軍風電,安營扎寨,開辟戰場,刻不容緩。同時,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能源競爭激烈,只有把握時機、加快發展,才能有一席之地。必須要增量擴大基礎設施業務,不斷充實資質品牌,優化產業結構,走出一條“后水電時代”的轉型升級之路。于是,在中國電力建設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著力勾畫發展產藍圖,風電由“夢想”變成了現實。
7年來,據不完全統計,水電七局共承建風電項目55個,裝機總量累計300萬千瓦,單機容量從0.8兆瓦、0.85兆瓦、1.5兆瓦到2兆瓦、2.5兆瓦、3兆瓦,安裝風機1900臺,腳步遍及全國18個省,從東南沿海走向西北戈壁,從蒙古草原走向云貴高原,從河套平原走向四川盆地,既有沿海灘涂、潮間帶、海島,亦有內陸山地、戈壁荒漠、山谷。風塔矗立,一排排,一行行;風葉迎日轉,搖動著手臂,挽住縷縷風,化作神奇的能量,點亮萬家燈火……
從有到優:能“轉”的基因
鏗鏘的歷史,注定與使命同行??v觀水電七局風電的歷程,就是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型之路,就是一條記錄夢想的閃光之路。
2007年進軍之初,風電的建設的可借鑒的經驗很少,只能靠建設者們自己去艱辛探索,一步一步地去走。迎難而上,正是水電七局建設者的品質。哪里有建設的熱土,哪里就有他們的足跡。
風電項目施工準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同時規模小、工期緊,大部分風電項目從宣布中標起即要求跑步進場,快速施工,履約風險較大,對此,他們上下同欲,攻堅克難,對癥下藥。
一是注重項目前期策劃,充分分析履約風險并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同時針對不同項目特點采取不同方式優化施組,調控資源保證履約目標。二是強化片區管理,同時推進片區整合,協同履約,人員及設備資源相互流動實行資源共享,保證片區履約全面推進。三是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加強項目施工保證力度。四是在施工技術手段和方法上進行技術研究與創新,開展施組優化工作,使工程履約、質量安全和成本得到均衡控制。
頂著炎炎烈日,冒著凜冽寒風,就著風沙侵襲,懷著職工期盼,北到內蒙古巴音錫勒,南至廣東汕尾,西達新疆富蘊,東接浙江慈溪。他們憑風借力,迎風破浪,承建了風電項目覆蓋道路、基礎施工、風機安裝、塔筒制造、塔筒及集電線路安裝整個業務鏈,在全國各地刻下了奮斗的印記。
承建的首個風電項目:浙江慈溪風電場風機安裝。2007年7月15日,工程開工;2008年8月17日,土建主體施工完成;2008年9月8日,33臺1.5兆瓦風機全部吊裝完畢;2008年10月10日全部并網發電。施工期間,經歷了一個嚴冬、兩個酷暑、三次臺風,施工過程中從未發生過一起質量、安全事故,地腳螺栓一次性入孔率全部100%,創造了一天吊裝一臺風機的新記錄。
承建的最大風電項目:江蘇響水風電場,是當時國內在建的最大風電場之一,號稱“風電三峽”的骨干工程之一,水電七局在浙江慈溪風電項目與業主良好合作的基礎上,2008年6月20日再次中標承建134臺風機土建及安裝工程和潮間帶2臺試驗風機土建及安裝工程。
承建的首個風電土建項目:江蘇灌云風電場,位于沿海灘涂地帶,是公司首次承建涵蓋風電土建主體施工的項目。2010年6月1日,江蘇灌云風電場最后一臺風機吊裝成功,標志著公司掌握了同類型風電項目的技術及管理要求。
承建的“窗口”風電項目:廣東臺山上川島風電場。2010年7月并網風電,憑借良好履約,成為開拓華南市場的窗口工程、文明工程,實現市場開發拿訂單的連帶效應,也是公司在海島上的風電嘗試。
承建的首個塔筒制作風電項目:遼寧北票王子山風電場。這是公司的首個塔筒制作項目,需制作塔筒及法蘭約4430噸。2013年7月10日,33套塔筒全部按期交貨,打響了進軍風電塔筒制作行業第一炮,進一步拓展了風電市場,延伸了產業鏈條。承建的“敲門磚”風電項目:新疆哈密苦水第四風電場一期。項目部全體員工挺進茫茫戈壁灘,頭頂風沙烈日,腳踏荒灘礫石,面對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艱苦的施工環境,齊心協力迎難而上。憑借良好的合作,高效優質的履約能力,贏得了業主方及監理單位的信任和高度贊揚,敲開了新疆風電場市場的大門,并相繼中標新疆哈密苦水第四風電場二期工程土建工程、升壓站監控中心土建工程和新疆阿勒泰富蘊恰庫爾圖風電場土建工程,為后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承建的首個EPC風電項目:四川魯南風電場。水電七局承擔風機平臺、基礎澆筑、風機安裝、110千伏升壓站、35千伏集電線路鋪設等建設為一體的工程項目,項目開創了公司EPC方式承包風電項目的先河,成為創新商業模式的“試金石”。
承建的“天府杯”金獎風電項目:云南梅家山風電場。由水電七局四分局承建的云南梅家山風電場土建工程項目,被評為2013年度四川省建設工程“天府杯”金獎。四分局在施工中采用梁板式風機基礎結構,填補了云南風電工程施工的一項技術空白。
從一枝獨秀,到千帆競發,風電項目不僅培育了一批人,提煉了一批技術成果,更拉動了當地的經濟,擴大了就業,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銀色的風車聳立于高空,轉動的槳葉猶如一只只隨風起舞的雄鷹,見證了七局風電人的汗水,也見證了他們的貢獻。
從風到光:“轉”出的能量
一架架拔地而起的白色“大風車”,一排排藍色光伏板迎晨曦翩然起舞,伴晚霞燦爛飛旋,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根據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00萬千瓦。對此,七局人明白,誰抓住了綠色能源建設的先機,誰就搶占了未來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科學發展的主動權。于是,新能源的另一只也振翅欲飛,開啟“光伏時間”,2014年涉足四川攀枝花光伏發電采購和施工總承包。
按照水電七局統一部署,該項目由四分局具體實施。該項目擬裝機123萬千瓦,預計建設周期5年,首批建設的萬家山計劃裝機3萬千瓦,總投資約3.2億元,預計年底并網發電。電站建成后,每年可減少使用約1.2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2.18萬噸。
敢于吃螃蟹的人,總是要有勇氣,走上最前線。由于攀枝花地區受雨季影響,該項目主體工程實際工期不足4個月,工期緊張。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為確保年底發電目標,項目部采取多種舉措,強化施工組織,加大資源投入,開展勞動競賽活動提高全體參戰人員的積極性,僅國慶期間就實現3個重要節點目標,掀起大干熱潮,爭取年底發電。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風到光,水電七局的新能源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奧秘何在?以開放的思維把握發展的機遇,激活全身細胞,集聚發展能量,這就是奧秘。在新的起點上,他們將繼續揮毫潑墨,奮力前行。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