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位于金雞湖畔的蘇州萬科玲瓏灣花園工程。(顧慶生攝)
文/顧慶生
走進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萬科玲瓏灣花園住宅小區,你不僅會被這里一幢幢錯落有致、極富現代氣息的高層住宅樓宇所陶醉,更會為蘇州金雞湖畔這片熱土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與活力所感染。而在8年前,這里卻是一片荒蕪待拓之地。
如今的這些變化與一支優秀的項目團隊息息相關。這就是——上海建工二建集團蘇州萬科玲瓏灣花園項目部。這是一支取得過驕人業績的優秀團隊,這是一支有著良好職業素養的優秀團隊,這更是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充滿凝聚力的優秀團隊。
傳承精神樹信譽
優秀的團隊離不開靈魂人物。郁鳳兵正是這支優秀團隊的領軍人。作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用“難忘使命,進取不輟”來描述這位年過半百、在建筑行業奮戰了30多年的領軍人絲毫也不為過。尤其是近10年來,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滬外市場,郁鳳兵始終堅守信念、全力以赴,帶領著項目團隊縱橫馳騁、披荊斬棘,竭力為企業塑造品牌、展示形象、贏得信譽,抒寫出一篇篇令人艷羨的璀璨華章。
“要做就做業主信得過的造房人!”。多年來,作為項目領軍人,郁鳳兵始終堅守著這樣一種信念,因為他深知“做一項工程,創一塊品牌,拓一方市場”的真正內涵。正是基于這樣的工作理念,在10多年的項目經理生涯中,郁鳳兵率領著項目團隊一奪“國家魯班獎”、五摘上海市“白玉蘭”獎,并多次獲省市級工程質量獎,屢屢在激烈的市場搏擊中為企業贏得信譽。他所帶領的項目團隊也一舉獲得“上海市勞模集體”榮譽稱號。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郁鳳兵帶領的項目團隊善于把普通的住宅項目打造成出類拔萃的“精品工程”。無論是在春申萬科螞蟻工房項目,還是在周康航大型保障性住房基地,項目團隊始終將“細節決定成敗”的精細化管理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優異的施工質量受到了多方認可。在蘇州萬科玲瓏灣花園工程,項目團隊同樣以驕人的成績贏得了尊重與信任:自2006年至今,項目部已連續8年榮獲“蘇州市文明工地”稱號,并獲評“江蘇省綠色施工觀摩工程”,江蘇省文明工地稱號;累計完成建筑單體40幢,建筑面積達67萬平方米,先后獲各類獎項41個,其中36幢單體獲“蘇州市優質結構工程”稱號,10幢單體獲“姑蘇杯優質工程獎”。
優異成績的背后彰顯著勞模精神的傳承。2008年,郁鳳兵率領一班人回滬,需兼顧世博會中國船舶館和小南國花園酒店兩項工程,于是蘇州萬科玲瓏灣花園項目“當家人”的角色落在了徒弟房國琳的身上。受諸多因素影響,項目上留下的大多都是年輕人,最少時僅有12名管理人員。青年項目經理房國琳頓時壓力陡增:如何繼續扛好大旗?如何進一步凝聚好團隊?如何傳承發揚好勞模精神?這些立馬成為縈繞在房國琳腦海中的問題。徹夜思索中,房國琳想起了師傅郁鳳兵常常提起的那三句話——“把企業的事當家里的事”、“認真干好份內事”、“用心做好每件事”。對,這正是這支優秀團隊的立身之本和精神內核!這正是這支優秀團隊得以在滬外市場扎根奮進的堅實后盾!
在此后的工程建設中,房國琳帶領著項目團隊克服重重困難,舍小家、顧大局,延續著與蘇南萬科的良好合作伙伴關系。萬科項目要求高、管理嚴、價格低。為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繼續取信業主,房國琳長期駐守在工地,很少回已安在上海的家。他繼續組織開展“想業主所想,急業主所急”活動,與青年管理團隊成員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承諾:業主交辦的事必須設法盡快解決,不能說“不”;項目經理離開施工現場超過兩小時必須向業主和監理請假;施工員只要接到業主和監理口頭整改通知,必須在第一時間予以落實解決;工期緊張時,全體管理人員主動趕往現場,與工友們一起綁扎鋼筋、整理鋼管扣件、清掃場地。正是在這樣一種堅持為業主和監理“解決具體問題、提供最大方便”的過程中,項目團隊再次贏得了口碑與信任。
凝心聚力重管控
“凡事必須管控從嚴、落到實處、立顯實效。”,這是房國琳和項目團隊的共同承諾。正是這樣一份承諾,讓他們的質量和現場標化管理在蘇州地區樹立起了樣板,受到蘇州園區有關領導的高度贊賞:“你們的項目完全可以免檢!”。
為提升工程質量管理水平,房國琳繼續堅持“細節決定成敗”的質量管理理念,并持之以恒地貫穿于施工管理全過程。對于承建的每一項工程,他都會精心組織施工質量策劃,并針對工程特點和關鍵工序,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和質量對策,同時通過與各分包單位建立有效銜接的質量組織保證體系,細化各專業、崗位的質量管理職責,進一步完善了以“制度化、信息化、精細化”為保障的質量管理模式,為工程質量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蘇州萬科玲瓏灣花園二期工程施工中,項目部使建筑面積達18萬平方米的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并使交付使用的498套現房一次性通過業主驗收。蘇州萬科的地區主管在慶功宴上喜極而泣:萬科有史以來的首次“零投訴”終于在這里實現了!
為加強項目成本控制,項目團隊一方面注意與業主方加強溝通協調,始終做到“心中有數、量入為出”,另一方面對材料費、機械費和人工費加強嚴格把控。例如,每次材料進場,必須以地磅計量作為結賬依據,并嚴把質量驗收關。在材料使用上,材料數量的申請必須經過經營部門準確核算,并按“限額領料單”執行。與此同時,項目團隊嚴格執行每周項目經理帶隊巡視制度和每月成本分析制度,加強各業務條線對現場情況的及時分析與把控,及時尋找材料損耗原因,研究制定降本增效辦法。一次,混凝土實際澆筑方量總比預算方量多6-8立方米,地磅稱重及小票上的數據相吻合,經過各條線的共同分析,大家發現供應商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上有造假嫌疑,于是馬上約談糾錯,最終避免了損失。
為及時發現施工現場管理漏洞,及時落實解決辦法,房國琳要求各業務條線每周必須出一份工地巡視報告,在每周的項目生產例會上對查出的問題和封閉情況進行講評,并在會后到現場加強溝通協商,徹底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高了項目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規避了諸多安全和質量風險。
循序漸進塑形象
年輕是把“雙刃劍”。年輕往往意味著經驗欠缺、容易犯錯;但年輕更意味著敢闖敢拼的銳氣和勇不服輸的精神。
面對來自五湖四海、70%以上都是年輕人的管理團隊,房國琳和團隊成員并未放棄對于精細化管理作風的弘揚與傳承,更未放棄對于工程品質的執著追求。
萬科集團的管理一向以“嚴苛”著稱,尤其是每季對在建項目進行的實測實量檢查。無論是最初的《產品實測質量操作指引(A1版)》,還是目前最新的A6版,其評分標準之嚴一年勝似一年。在萬科實測實量A4版的實施階段,由于未能及時適應新的標準和要求,2011年4季度項目團隊在上海區域標桿工程實測實量綜合評比檢查中排名一度大幅跌落。青年團隊成員的心態開始浮躁起來,一些青年漸漸失去了信心。身兼黨支部書記一職的房國琳率先自我反省,并逐一找大家談心,重點分析了“心態浮躁、準備不充分”等主觀因素;隨后,項目團隊由黨員牽頭,成立了實測實量專項攻關小組,認真分析所有萬科集團項目的各類別實測實量測評數據。作為萬科集團的戰略合作伙伴,在認真查找項目自身不足的同時,項目團隊還及時發現了實測實量評分辦法中的評分弊端,并形成了一份意見中肯、可行性頗高的書面報告呈送萬科集團。這份“切中要害”的專題研究報告最終贏得了萬科集團管理方的尊重,并被及時采納實施。在此后的檢查評比中,項目團隊經過努力,連續多次保持“蘇南萬科實測實量第一名”的驕人成績。
為把上海先進的施工工藝引入蘇州萬科玲瓏灣項目,項目團隊自我加壓,對其中的51、52號樓采用了“倒置式壓花屋面施工工藝”。由于其防水層做在屋面底部,所以對屋面結構的自防水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為降低滲水隱患,確保工程質量,項目黨支部牽頭成立了以年輕同志為主的QC攻關小組,對如何提高屋面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展開專題攻關。白天,攻關小組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認真學習討教,并仔細勘察現場情況;晚上,大家通過大量查閱網上資料,將理論與經驗相融合。多次開會研討、實地考察分析,攻關小組最終解決了屋面易滲水的難題,其后期撰寫的《倒置式壓花屋面施工控制》論文成果還獲得了上海市實事工程優秀QC成果二等獎。
在工程建設的具體實踐中,項目團隊還把“門窗防水節點做法”、 “外墻淋水施工規程”等先進施工方法及時引入蘇州市場,有力規避了房屋質量通病的發生。這些施工方法和建議均已被萬科集團2012年發布的《產品實測質量操作指引(A5版)》所采納。項目部首次在蘇州使用防塵網受到了蘇州市建管部門的表揚。2011年,蘇州萬科玲瓏灣PC實驗樓被江蘇省建設廳批準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綠色住宅示范技術展示中心”。江蘇省副省長何權、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周嵐、副廳長徐學軍先后帶領江蘇省各級相關行業負責人參觀項目,并召開了江蘇省節約型城鄉建設現場推進會,肯定和贊揚了項目團隊的出色成績。
圖為青年黨員項目經理房國琳(中)正在與項目團隊成員商討工作
團結協作創和諧
努力構建一支團結協作、氛圍和諧的項目團隊——在郁鳳兵擔任第六工程公司總經理后,這一重任落在了青年項目經理房國琳的肩上,并成為他多年來身體力行的執著追求。
作為一名領軍人,對屬下的最大關愛,莫過于助推他們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在房國琳看來,現在的年輕人有學歷、有熱情、有能力,精力也很充沛,但缺的是經驗。在項目管理中,重要的是如何為年輕人提供發揮才干的舞臺。新員工來到項目團隊后的第一年沒有任何考核指標,讓其最大限度地在各個崗位上熟悉體驗,增加現場施工經驗,從而為適應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年,充分尊重本人意愿自由選擇工作崗位,并針對青年自身特點調整崗位,實行“師徒帶教”,逐步激發其潛能,提升獨立工作能力,有效擔負起崗位工作責任;第三年,則要成為這一崗位的業務主管,能夠在業務領域內獨當一面開展工作……,張永、王智、曹恒亨、王中偉、趙俊亮,一批又一批青年管理骨干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逐步成長起來。
為進一步提升青年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項目黨支部一方面通過組織施工規范標準宣講、解說優秀施工案例等形式,豐富青年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一方面通過組織開展施工儀器操作技能競賽、辦公軟件使用技巧大賽等形式,提升年輕人的業務技能,同時也豐富了大家的業余生活。和諧的團隊氛圍匯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年輕人在這里找到了歸宿感,談朋友、讀書深造、主動學技術,項目部都是一路綠燈,他們也收獲了個人的成長,開始獨當一面挑起重擔,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強手。晚上下班后,這里延續著團隊成員集體運動、集體看電影、集體過生日、集體聚餐的傳統,處處洋溢著大家庭的溫馨和諧。項目團隊44名成員,外聘職工占70%,但至今沒有一人提出辭職、想要離開,而是很快融入了這個集體,找到了第二個家。凝聚力匯成了戰斗力。在日常管理中,項目團隊成員思想一致、團結協作,從來沒有推諉和扯皮,充滿著和諧融洽的濃濃氛圍。工程公司里很多新入職的員工會主動請纓,向往著成為這個和諧團隊的成員。
“工程評獎與不評獎一個樣、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上級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會上講的與實際做的一個樣”。這個團結協作的團隊始終遵循著這樣的職業行為標準。當每天清晨民工進入施工現場時,管理人員的身影早已出現在工地;當節假日民工紛紛回鄉過節時,管理人員都會義務勞動清理現場;當見到現場有散落的材料時,管理人員會毫不例外地主動撿起;當施工圖紙不能滿足實際施工進度時,青年員工會連夜幫著業主進行深化設計;當凌晨兩點暴雨突襲時,管理人員都會不約而同地沖到現場組織抽水排澇……
“水本無華,石本無音,水石相激,乃生玲瓏”。8年前,初到項目團隊報道時,房國琳在筆記上記下了這句鐫刻在金雞湖畔石碑上的古語。8年后,這句古語仍在激勵著房國琳和他的團隊肩負起“走出去”的神圣使命,義無返顧地執著前行!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