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暢 唐海超
“萊州電廠C標段循環水取排水項目,是個看不見的項目。”開工伊始,項目經理周躍平在對項目人員交底時如是說。的確,中交一航局承建的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一期(2×1000MW級)工程C標段循環水取排水項目,全部為隱蔽工程,在項目完成后是“看不見的”。然而,項目部并沒有因為“看不見”而放松對質量的要求。相反,在工程建設初期,就定下了高調子——爭創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四度寒暑,千余日夜,中交一航局的能工巧匠們在水下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的畫卷,也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碩果:2014年11月12日,華電萊州工程榮獲“2013-2014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懷揣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也開啟了那段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
不打無準備之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第中交一航局“馳騁疆場”多年必先走的第一步棋。
秉承“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扎扎實實地開展工程施工”的過程控制理念,中交一航局在前期策劃上下足了功夫。你見過項目部人員需持質量證方能上崗的嗎?這在中交一航局項目部早已不是新鮮事,而是大家自覺踐行并以此自檢的一門“必修課”。項目前期策劃的“三大法寶”——《華電萊州電廠C標段工程施工總體策劃》、《華電萊州電廠C標段工程創優總體策劃》、《華電萊州電廠C標段安全文明總體策劃》被第一時間發放到每人手中,特別是對工程管理風格策劃、施工方案策劃、質量管理策劃、安全管理策劃、進度目標策劃進行了“碎片化”的分解。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月召開質量總結會,雷打不動;對原材料嚴格審查出廠報告并進行復檢,確保合格,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進入工地;各作業班組開展工序質量自檢、互檢和交接檢查,工地配備質量工程師,工程施工過程中每一道工序必須經過項目部質量工程師檢驗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在時間異常緊迫的情況下,項目部還是拿出了足夠的時間用在前期策劃上。
“創精品,拿大獎”、“像裝飾家一樣干好這個工程”,從開工之初,鑄精品的責任與使命意識,就如一粒種子深深埋在每個人的心中,直至生根發芽。項目部“奪金”攻堅戰也就此打響。
看不見不等同于放得過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是項目總工唐海超常說的一句話。
華電萊州電廠工程C標段循環水取排水工程包括循環水壓力管道、鋼筋混凝土取排水溝道、虹吸井、尾能發電下部結構及二期循環水管道地下預爆破與回填。這個工程看似簡單,但由陸上施工轉為水下施工,施工難度陡然增加,尤其還要打造“看得見”的高質量,對第六項目部而言,這是一場挑戰,更是一次機遇。
“循環水管道,埋深2米,引水溝道,埋深4米,還有尾能發電地下結構,全部要求回填,大約有兩三個人羅起來的高度,要繪制水下完美的弧線,這考驗的可就是真功夫。”從項目負責人張若秋口中得知,當時工期極其緊張,但項目部絲毫沒有放低對質量的要求。這時候也真正發揮了“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作用。項目部把人員分成了兩個組,黑白倒,一方面搶工期,另一方面嚴格監督有“偷懶”心理的協作隊伍,混凝土澆注出現色差——返工!外觀質量沒達到要求——再返工!“因為看不見,所以不放過”,這幾乎成為了現場主辦們的口頭禪。“這搞啥子哩,一遍遍返不就拖工期哩?”一開始,協作隊伍也理解不了項目部的行為:這邊業主要求的節點工期在即,而那邊只要有一點“紕漏”就堅決不放過,無條件的返工,這不自相矛盾嗎?但返工的次數多了,協作隊伍也漸漸明白了項目部的“苛刻”,甚至在項目部沒有提出整改要求時,他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也會主動重新修整。慢慢地,質量整改通知單下發得越來越少,直至后期創造月度為“零”的紀錄。“雖然不是‘面子工程’,但代表的也是咱的‘臉面’,等工程獲獎了,俺也跟著沾沾光。”協作隊伍負責人老劉憨厚地笑著說道。
工期決不讓質量打折扣!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在那片涌動的海面上,有一群身著“中交藍”的建設者正迎著海風,以近四年的光景,在這片渾然天成的海域唱響了一曲工期與質量交融的華麗樂曲,更收獲了業主數次“一航二,好樣的”高度贊譽,他們以實際行動向“金獎”又邁進了一步。
工藝創新鑄精品
精品離不開精雕細琢,質量提升也離不開工藝的革新。
談起工藝創新,項目總工唐海超回憶起來頗為自豪。項目部引水溝道施工按照原設計方案是預制安裝施工,但由于業主碼頭項目施工調整,導致引水溝道施工沒有作業時間窗口,無疑,通水時間成為了未知數。未曾想,業主一句“我看好你們”,直接將這一“難題”丟給了項目部。
循環水壓力管道,直徑3.8米,是國內電廠直徑最大的循環水鋼管道,單節管道達4米,吊裝則需要200噸的吊機,不光費用高,施工現場空間也不夠。
面對這個“新鮮活”,二公司臨危受命,上上下下“全體總動員”,集思廣義想對策,光方案就提了5個。那段時間,技術員腦子里想的不是圖紙就是數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論證,項目部最終決定在圍堰內吹填形成陸域,通過高壓旋噴樁進行截滲止水,然后進行引水溝道陸上施工作業。這一“金點子”,不但能為業主要求的按時供水上交一份滿意答卷,還節約了成本67萬元。
像這樣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舉不勝舉。正是這些絕活兒的陸續問世,中交一航局在電力系統逐漸展現了技術實力,更為電廠按時點火發電做出了巨大貢獻。
仰望沉甸甸的國家優質工程獎章,這里不僅僅有“看不見”的C標段,還有“看不見”的汗水灑落工地,更有“看不見”的精神在萊州電廠回蕩。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