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文競
中交三公局承建的京新高速臨白8標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全長40公里,施工路段地處內蒙古飛沙走石的無人區。然而,三公局的建設者們面對困難,打響了施工建設的第一場戰爭。
先遣部隊開疆拓土
2014年12月底,阿拉善盟正處于零下25攝氏度的寒冷天氣,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時常刮起大風。在中標后的第一時間,三公局迅速組派一支“先遣部隊”走入這片無人區,開始了項目的前期策劃和實地考察工作。他們的任務是中樁恢復、水準點加密、導線復測及加密、原地面復測、紅線放樣等工作。
由于施工標段距離最近的額濟納旗200公里,生活條件不完備,先遣部隊在離標段最近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廢棄的礦區駐地作為暫時的落腳點。進場之初,他們面臨的最大考驗是在這片茫茫的戈壁灘,根本就沒有路,沿途凹凸不平,還遍布黑砂石和駱駝刺。沿途沒有明顯標志和參照物,測量和找水源工作只能依托GPS和測量儀器一步步摸索前進。
“2015年1月30日,天氣晴,今天的工作任務是臨白段K 784 + 000 -K 824 + 000兩公里紅線放樣……”這是一名測量人員的工作日志,他們肩扛十幾公斤重的測量設備,迎著風沙行進著,顧不得大風卷著沙子灌進眼睛,依然堅持著施工放樣和數據采集。晚上回到駐地,他們還要加班將各個控制點的數據詳細記錄。有時太疲憊,趴在電腦前就睡著了。
為了在春節后拉開項目施工大干的序幕,先遣部隊在春節期間留守項目。歷時20多天,項目副經理袁正武帶著大家用腳步丈量了40余公里的施工沿線,共完成了120多個水準點、 800多個中樁恢復任務,而且還為施工便道定點、放線30余公里。他經常對大家說:“測量是工程施工的‘眼睛’ ,不能出絲毫差錯。 ”
攻克“三無” ,迎難而上
“喂……媳婦兒,你別著急啊,我這不是好好的嘛……”項目工程部部長喬園園一邊用手抹著臉上的沙子,一邊舉著電話哄著愛人。他趁著休息,趕緊給家人報個平安,這已經是他和家人失聯的第7天了。
春節剛過, 30余名施工人員迅速到位。雖然施工區域面臨著無水、無電、無信號的“三無”環境,但是大家沒有退縮。
“我還有400毫升水,晚上可以暢飲一番了! ”技術員袁子龍打趣道。由于地下水鹽堿度極度超標,項目部的飲用水需從200公里以外的縣城運來。大家都覺太不容易,所以自覺地定量控制飲用水,約定每人每天的飲用水不超過1升。袁子龍拿著紙巾擦去了嘴唇干裂處的血跡,戈壁的風沙吹得他皮膚黝黑,皮膚開始一層層地脫皮。“我已經有30多天沒洗澡了……”愛干凈的袁子龍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剛到工地,沒有信號的手機只能當鬧鐘來使用。盡管如此,大家在項目經理王增全的帶領下,迅速進入角色,認真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既然選擇了開辟道路,就堅決不能退縮。 ”王增全的話語里透露出堅定和執著。項目自備的發電機每天晚上9點鐘準時停電,這時候每個房間里都會亮起大家自備的充電小臺燈,有的人在整理施工資料,有的人在熟悉施工方案……星星點點的燈光,給這個荒涼的戈壁深處帶來了希望。
“四快四到位” ,打開局面
3月28日, 18天,一條40公里長、 7米寬的施工便道貫通,作為中國交建管段內的樣板工程在全線推廣。
3月30日, 20天, 4100平方米駐地標準化建設,分設項目辦公區及職工生活區,無人區之中的“家”成功落成。
4月18日, 5天, 200米路基工程試驗段通過驗收。
4月20日, 20天,兩個HZS 50雙砼拌合站建設完成。
這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王增全和他的團隊秉承著“四快四到位”的經營理念,積極做到班子組建快、項目臨建快、征地拆遷快、開工快,并且迅速集結力量,保證了人員、設備物資、項目管理、技術工作的快速到位,項目工作由此全面展開。
復雜的地質環境是基礎施工階段的一大難題,鹽堿超標的地下水使澆注工作面臨阻礙。王增全綜合考量后,確立了以項目部為中心, 10公里以內區域為半徑“找水澆注砼” 。經過多方尋找,問題迎刃而解,在距離項目部9公里的廢棄礦區水井水量和水質滿足施工要求。
王增全說,方法總比困難多,等路修好了,這里就再也不是無人區了,而會成為推動阿拉善經濟社會進程的一條快車道。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