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海路如同一條俯臥中原大地的巨龍,用他的脊梁為鄭州的快速化建設增添了自己的力量;隴海路如同一張巨幅的名片,鐫刻了中國電建路橋的榮譽和輝煌;隴海路如同一枚沉甸甸的軍功章,蘊含了所有參建人員的每一份付出。”中電建路橋華中分公司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全線通車之際,一名奮戰在施工一線的電建人這樣描述他心中的隴海 路。
2015年10月31日,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全線通車,最興奮的莫過于這些在施工一線摸爬滾打的電建人。他們在建設中經歷了怎樣的砥礪,又見證了怎樣的精彩?通車前夕,筆者多次奔赴施工一線,走近這些可愛又可敬的電建人,傾聽他們與隴海路之間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
進度篇
總 述: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總投資79.9億元,建設工期18個月,施工工期短,勞動強度大。工程于2013年10月開工建設,由于受協調征遷、管線遷改、綠 化移植等因素干擾,前期施工進度相對緩慢,直至2014年8月隨著涉及主線施工拆遷問題的解決,各標段才有大規模作業面,才算真正進入搶工期,而此時距離 市政府規定的主線橋通車目標不足半年時間。工期緊,任務重,華中分公司號召全體參建人員充分發揚電建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贏硬仗”的優良傳統,振 奮精神,同心同德,晝夜兼程搶進度,并要求各部門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科學組織,合理配置,獎罰并行,不斷加快工程進度,最終順利實現了既定的通車目標。
“速 度太快了!”采訪時,隴海路第八項目部項目經理鐘德輝感慨最多的仍是太過緊張的施工工期。當得知隴海路8標總投資6.64億,工期是18個月時,鐘德輝盡 管有思想準備,但還是有些震撼。不管是他參與的國內水電站建設,還是國外的水電站建設工程,數億元的工程都需要三年以上工期。而且8標段位于城中心,地上 建筑多,地下管線密,這也給施工工期帶來很大挑戰。讓鐘德輝有壓力的還不止這些。第八項目部是個新組建的團隊,其成員幾乎都沒有干過三環工程,相比其他項 目部沒有經驗上的優勢,有幾個管理人員從國外回來,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直接就得進入狀態,這對鐘德輝和他們這個團隊無疑是個全新的挑戰。
一 個個阻礙施工工期的“攔路虎”很快地出現在鐘德輝面前。2014年春節快到了,貨站街有一條自來水管道還沒改好,而這個管線又全部壓在需要打樁的位置上, 根本打不了樁。鐘德輝派人找到自來水公司,卻得到“工人都回家過春節了,等春節后再解決”的答復,可施工工期又不等人,怎么辦?鐘德輝他們不等不靠,主動 幫助自來水公司想辦法,做了兩個支管搭接手術改好了管道,使施工工期至少提前了兩三個月。
讓鐘德輝壓力更大的還在后頭。2014年12月5日,鐘德輝接到12號匝道橋納入年底通車任務的指令,而根據前期規劃,該匝道橋并未列入年底通車任務目標。剛接到這個指令,鐘德輝一下子頭大了,這時距離最后的通車時間僅剩25天。
面對著突然發生的變故,施工時間僅有25天,能否按時完成任務,鐘德輝的心里沒有底。
那 段時間,鐘德輝幾乎天天盯在施工現場,督促協調各項工作。為了節省去施工現場的時間,鐘德輝干脆住進附近的一家賓館,“每天凌晨一兩點就醒了,壓力大 啊!”經過20多天的奮力拼搶,12月26日順利完成瀝青鋪設,最終實現高架橋通車工期目標。這時鐘德輝臉上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創新篇
總 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中電建路橋人的不懈追求。在隴海路建設中,華中分公司堅持把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 束機制,激發廣大員工的創新意識和積極性;成立技術攻關小組,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在全線繼續推廣應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讓市民感受到混凝土的自然美。此 外,在鄭州冬季施工中首次采用溫拌瀝青新工藝,縮短了施工工期,如期實現了主線高架橋通車目標;在全國首次采用波形鋼腹板頂推施工工藝,填補了國內相應的 技術空白,這些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為順利實現通車目標提供了有力保證。
“它像個孩子般從無到有,我們見證了它一步步的成長;它像是一件工藝品一樣,從設想到實施再到功成,每當談起它或者看到它的時候,記憶里的那些片段便再一次清晰起來。”作為工程的參與建設者,第二項目部工程管理部部長何斌一談起波形鋼腹板頂推新工藝,話語滔滔不絕。
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第二標段常莊干渠高架橋是國內第一座采用頂推法施工的波形鋼腹板PC組合梁橋。我國的波形鋼腹板行業剛剛起步,相關的技術規范并不成熟,與此相同的施工實例絕無僅有。
說起來簡單,“孕育”過程卻充滿激辯和爭吵。何斌又回到了一年前的一個個瞬間。
“預制梁架設?場地不夠,工期太緊!”
“掛藍施工?投入太大,工期難以保證!”
“移動模架現澆?投入太大,主線與輔道橋線間距太近存在干擾!”
“支架現澆?安全風險太大,施工投入太大!”……
實地勘察后,橋梁施工方案的設計者們激烈地討論著,一個又一個方案被提出,又被否決。
這 時候,常莊干渠橋的主設計師拿出了最后一套方案——頂推施工。作為一名有著十幾年施工經驗出身的設計師,他的這套方案經過了深思熟慮:一方面,頂推施工可 以解決現場紅線寬度不足、支架搭設困難這一最大問題;另一方面,頂推施工投入不算太大,采取雙向頂推工藝可以節約一半工期。
此后,該方案又經幾番“雕琢”,于2014年2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就要圓夢了,作為一項新技術的見證者、參與者,何斌尤為激動,話語間聲調高揚了許多。
2014年8月1日,首節箱梁預定頂推正式開始。
2014年11月6日,波形鋼腹板PC組合梁頂推順利完成。
文明施工篇
總 述:為打造中電建路橋集團在河南的良好形象,華中分公司將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創建作為切入點,組織總承包部及各項目部大力開展安全文明標準化創建工作,項目 施工中,營造和諧文明的施工環境,高度重視揚塵綜合整治,按照周邊群眾作息時間安排施工,確保施工不擾民;施工現場各種材料堆放整齊,辦公區、生活區整潔 有序,良好的安全文明形象得到了監理、業主等單位的一致好評。2015年,隴海路第九項目部獲得“河南省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榮譽稱號,一、二、三、四、 九、十、十一標等七個項目部分別獲得“鄭州市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榮譽稱號,進一步樹立了中電建路橋集團在中原地區的品牌形象和企業影響力。
干凈平整的保通路面、整齊堆放的施工材料、一塵不染的施工圍擋……每當鄭州市民對隴海路第4標段文明的施工環境投來贊許的一瞥,作為文明施工隊的一員,仝光昊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高興。“工作苦點累點都不算啥,自己干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最大的褒獎。”
隴海路4標處于主城區,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對文明施工要求特別高,一點一滴市民都看在眼里,稍微一個環節做不好,就能被無數倍放大聚焦,對施工方的考驗極大。要在人流車流中做到文明施工談何容易?包括仝光昊在內的這支10多人組成的文明施工隊還真是做到了。
由 于施工區域來往行人、車流量大,周圍散布著居民樓,為了避免揚塵、噪聲等對施工現場和周邊市民帶來的不利影響,文明施工隊請來了灑水車對塵土較多的區域進 行灑水,施工場地出入口設置有洗車池,每輛車出發前都要沖洗輪胎,避免把泥土帶到城市道路上去;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集中回收處理,嚴禁將垃圾亂扔,防 止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施 工地處主城區,路況復雜,人員聚集較多,保通路的清理工作就顯的尤為重要。為了保持保通路面整潔,仝光昊和其他隊員每天早晨5點多就已經清掃完畢,不影響 市民早晨出行,路面臟了就會及時打掃。見我們的保通路每天打掃得如此干凈及時,工地附近的不少商戶動起了“歪心思”:反正保通路上有人專門打掃,干脆也把 自己的垃圾直接丟到保通路上去。每當這時,仝光昊和隊員們總很無奈,他們一次次把這些垃圾及時清理掉。“雖然與商戶們溝通了幾次,但效果并不理想,他們倒 一次,我們打掃一次。再后來,估計這些商戶被我們這種不計較多干活的精神感動了,就很少往保通路上倒垃圾了。”
為市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是為工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施工環境。“我們的一切努力付出,值!”
質量管理篇
總 述:隴海路工程是華中分公司繼三環工程、南北延工程后承建的鄭州市又一重點工程,華中分公司秉承“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的理念,深入開展質量管理小組 活動,充分調動全員參與質量改進的積極性,并針對現場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在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7月 9日,在2015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發布會上,華中分公司《提高樁基施工成孔一次驗收合格率》、《提高橋梁橋面鋪裝層高程控制精度》兩項 QC成果獲得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副總經理吳建平獲得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推進者”稱號。
“終于通車了啊!”隴海路的通車終于讓13標項目經理劉千里松了口氣。作為隴海路十三個項目中最年輕的項目經理,劉千里瘦瘦高高的個頭,長著一張娃娃臉,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顯年輕,歲月的年輪似乎未曾在他臉上留下印記,以至大家都號稱他為“長不大”的經理。
隴海路工程是市政工程,工期緊、強度高、任務重,在這些不利因素下,如何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劉千里有自己的一招:以精細化的管理思維來管控施工質量,每個施工細節都不容疏忽,這樣才能鑄就精品。
隴 海路工程作為城市交通道路和城市景觀工程,要使澆筑出來的墩柱既光滑又美觀,就需要在施工質量下功夫。為保證混凝土外觀達到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在墩柱澆 筑過程中,劉千里提前籌劃,前后經過五次試驗墩澆筑,最終試驗得出了最合理的清水混凝土配合比、最優的模板漆涂刷方法和混凝土澆筑工藝。雖然五次試驗墩澆 筑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劉千里感覺猶如走了一道萬里長征。“施工工期在那擺著呢,試驗墩澆筑的快慢及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下一步實體墩柱的澆筑,在保證質量的 同時,每一點時間顯得比黃金還貴。”
當撫摸著澆筑出的光滑如鏡子的墩柱時,劉千里臉上樂開了花:“工程質量是一個企業立足的根本,只有實施精細化管控才能出精品。”
安全篇
總 述:在隴海路工程建設中,華中分公司繼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通過下發制度、制定標準。將各項工 作標準化、常態化;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現場觀摩交流、組織專題培訓、內部檢查評比、“安全生產月”等活動,積極推動安全生產的組織實施;明確“齊抓共管、 逐級監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推行月考核制,按照考核結果,嚴格獎懲,切實做好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確保無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發生,為項目健康、順 利、高效推進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隴海路建設中,未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公司連續三年被電建集團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太驕傲和自豪了!”去年7月剛畢業就參加了這么大的一個工程,吳松晨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通車那天,他一大早爬起來,興奮地站在黃河南路一段高架橋的中央隔離帶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機把這一瞬間定格下來。
去 年7月吳松晨剛到隴海路項目時,大干150天的熱潮猶如鄭州近40°C的高溫,工地上處處彌漫著熱火朝天的氛圍。當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安全管理這樣一個崗位 時,學土木工程專業的他著實失落了一陣子。在他看來,隴海路工程工期短、任務重,時刻充滿挑戰,而自己干的工作和自己所學專業一點都不對口,挑戰肯定更 大。
但 當他耳聞目染太多大家頂著高溫加班加點奮戰在一線的感人瞬間和場景后,他的思想很快起了變化。既來之則安之。他開始忘我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基坑的防 護、墩柱箱梁的防護、用電消防、特種設備、滿堂支架的安全、大方量混凝土的澆筑、過路棚架的搭設和拆除……這些安全工作的重點他很快了如指掌。
吳松晨說,安全員就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隱患,不能存在任何僥幸心理,把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 他看來,這些并不難,難的是要挑戰自己的極限。吳松晨永遠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爬上塔吊檢查設備時的一幕。“上去后,兩條腿都發軟打顫,心跳加速,腦子一片 空白,竟然忘了自己上來要干嘛!”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爬上幾十米高的塔吊時,吳松晨至今仍心有余悸。那天上午,為了檢查剛裝上的塔吊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他竟 然連著爬了9臺塔吊。從塔吊上下來后手還在發抖,他想用微信跟好朋友分享自己的這一經歷,由于手抖得打不成字,從不用語音的他這次竟然使用了語音。
協調保通篇
總 述: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地處老城區繁華地段,涉及6個行政區,人口眾多,管線密集,交通流量大,既要保證正常施工,又要保證市民正常通行,保通難度可想而 知。華中分公司轉變觀念,不等不靠,確立以“見縫插針施工促拆遷”的工作思路,建立多層級的協調對接機制,加強與鄭州市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并建立了“六 級審批、四級評審、三級細化”的保通工作程序,有效解決了制約施工進度的關鍵因素,確保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
隴海路工程順利通車,對第一次參加市政工程建設的楊棟來說,激動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參與了整個建設過程,往小處說付出也好,往大處說奉獻也罷,努力了,也成功了,再沒有比這更讓人激動和自豪的吧。”
在 八標負責現場管理工作的楊棟眼中,隴海路工程一大挑戰就是復雜的管線帶給施工的阻礙。八標段位于老城區,管線密布,且多為有壓管線,管路走向不確定,埋 深、位置均沒有詳細準確的資料,給施工增加風險的同時,也嚴重影響施工進度。楊棟清楚地記得1月中旬,要進行門架基礎施工的5號匝道口旁邊有一條燃氣管 道,此時離市政府要求的通車時間僅剩10多天時間,光是找這條管道就費了不少功夫。燃氣單位告知管道深兩米左右,我們的施工人員挖了三四米也沒找到。管道 到底在哪?再次把業主單位人員叫到現場,他們也支支吾吾說不清。后來,我們的3名施工人員整整挖了一天才把這條管道找出來。
工作這么忙,回過家嗎?談到家庭,這個剛毅的大男人忽然柔情起來。前年才剛結婚的楊棟感覺對不住妻子。結婚后只在妻子生產期間回去過一次,在家待了10多天。初為人父的他,想起可愛的女兒竟然呵呵笑出聲來。
除了正常的保通外,參與隴海路建設的一線施工人員還可能遭遇一些因突發因素而帶來的保通任務,但這些并沒有阻礙電建人的一腔熱情,他們用氣魄和豪邁,用責任和使命譜寫著一曲曲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保通之歌。
2015年1月28日傍晚,中原大地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隴海路主線高架橋剛剛通車,能否經受住考驗,保證全線高架橋道路順通和人員安全?
還 沉浸在通車喜悅中的隴海路11項目部資料員卯云云,著實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打了個措手不及。“晚上10點多突然接到掃雪通知,馬上跟商家聯系掃雪工具, 天黑路滑商家又不送貨,幾番折騰,到凌晨2點多才把掃雪工具送來。”沒有休息,沒有喘息,卯云云等人連夜組織人員立即投入到掃雪工作中。
這個夜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此時,隴海路其他項目部也都在行動……一夜辛忙,第二天早晨看到一輛輛過往車輛順暢通行,大家感覺格外溫暖。
隴海路戰役結束了,如今,這些可愛又可敬的電建人又踏上了新的戰場,用責任、堅毅和汗水,繼續抒寫著他們的故事和精彩。中原大地上的路橋之夢,在他們腳下不斷延伸……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