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地勢陡峭,人跡罕至,海拔相對高差達1170米;這里,車輛無法到達,需要步行四個多小時;這里,是偏僻遙遠的渝東北群山深壑,沒有電,沒有手機信號;這里,早晚溫差10度以上,滴水成冰也毫無夸張。這,就是重慶電建承建的巫溪黑草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二標段所在地的真實寫照。
就是在這樣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惡劣環境中,一批堅強勇敢、無私奉獻的重慶電建人,用自己的堅毅和果敢,一次次穿越無人區,譜寫出一曲戰天斗地的電力建設之歌……
無人區里顯身手
巫溪黑草壩35千伏輸變電工程,起始于巫溪縣尖山鎮田壩變電站,一路跨過大巴山脈無人區原始森林的崇山峻嶺,在途經109基新建鐵塔之后,抵達位于紅池壩森林公園景區內、海拔2000多米的黑草壩變電站。
田壩至黑草壩線路工程屬于黑草壩輸變電工程的一部分,為地處巫溪崇山峻嶺中的正在建設的高樓、建樓兩座水電站提供電源送出通道,同時肩負著改善巫溪縣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紅池壩景區的供電結構、調整供電網絡的重任。
工程開工伊始,重慶電建全面加強人力、機械、物資調配,大力加強施工組織、責任考核、內外協調,全力確保各計劃目標順利實現。高標準定位、高起點策劃,從工藝質量策劃到過程質量控制,都以創國網公司優質工程為目標,用心打造精品工程。為確保施工進度,公司副總經理馬軍督戰一線,及時協調解決現場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38號至63號塔基位于石門坎到江家灣段的無人區地帶,大部分塔基沒有公路、機耕道到達,最遠的塔基從項目部坐車一個多小時后,因山高陡峭、溝壑縱橫,還需步行五、六個小時才能達到。
“由于許多塔位是在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上,根本就沒有路,這里的路都是用刀砍、用腳踏出來的。”項目經理用沙啞的聲音說:“冬日的清晨,天還是漆黑一片的時候,質量驗收小組人員就必須整裝出發,我們的參建員工與睡懶覺無緣。”
天氣和材料運輸是制約工期的主要因素。夏季豐富的降雨和冬季皚皚的白雪以及馬匹無法運輸的塔材,都像一只只“攔路虎”擋在了參建員工前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辦法總比困難多。參建員工們深知對付無人區這些“頑敵”,用“短、平、快”手段肯定是不行的,而要打“持久戰”。為了節約時間,參建員工在山上搭建的簡易帳篷里過夜,灶用幾塊石頭砌成,板凳就是兩個樹杈中間放一根粗樹棍,浴室則用一張塑料布圍成,做飯取暖的燃料用山上撿的干柴。
在無人區施工區域,狹窄的山路人難行,車輛或馬匹運輸材料上山更是難上加難。項目部根據地理條件采用索道運輸材料到作業點的方式。認真對地形進行踏勘,選擇合理路線并編制索道架設方案,最終成功架設索道,既保證了運輸安全,又節約了運輸時間,還節省了小運費用,提高了運輸效率。
在艱苦的條件和緊迫的時間面前,全體參建員工用高效率與之較勁。他們見縫插針地搶時間,爭先恐后地比效率,共同全力以赴地推進工程進度,在無人區書寫了一段電力傳奇。
現場難忘的39歲生日
陳紅兵,項目部安全員,2014年12月14日是他39歲的生日,為了回重慶和親友們一起慶祝人生中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他提前安排好工作,請好了年休假。
12月11日晚,當他定好餐館,逐一通知親友的時候,突然接到了來自項目部的電話,項目經理夏智橋委婉的告訴他,12月13日重慶市電力公司檢查組將對黑草壩工程進行抽查,希望作為安全員的陳紅兵能趕回項目部配合檢查。
令夏經理沒有想到的是,陳紅兵非常爽快的答應了,退了生日宴席、又將取消生日宴的消息逐一通知親朋好友,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項目部駐地,投入到緊張的迎檢工作中……
在大家的努力下,該工程得到了重慶市電力公司檢查組的高度贊揚,并得到了檢查組的一致好評。
當晚,大巴山深處小鎮上樸實的餐館、簡單的晚宴,烤火爐噗嗤跳動的火苗,參建員工臉上洋溢出了久違的微笑,他們共同為陳紅兵唱起了生日之歌,舉起了甜蜜的生日之酒。
“雖然沒有了生日蛋糕,沒有了生日宴會,但這樣一個獨特的現場生日,檢查組的贊揚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壽星陳紅兵激動地說道。
爬山是個體力活
在很多人眼中,爬山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親近自然,還可以和朋友一起聊天暢談人生,但對于在大山深處摸爬滾打的電建人來說,爬山僅僅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可以不爬山,能睡到自然醒,對他們而言,那才是最好的休閑和娛樂。
在延綿近10公里的高山無人區,項目部主任工程師余大江和技術干部張軍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千方百計確保這10公里無人區內的36基重冰段和普冰段鐵塔安全優質的完成施工。為不耽誤驗收工作,起早貪黑是必然的事,無人區里住幾天帳篷也已習以為常。
每次上山驗收,余大江和張軍都要背著折疊式帳篷、量具、飲用水、食品、電瓶燈等重達十余斤的裝備,手機和充電寶當然也是必備品。遇到下雨天,上山的道路就是泥濘路,爬山上坎的難度可想而知,爬山拼的完全就是體力。
時間對于荒郊野外群山深處的、伸手不見五指的漫漫長夜顯得格外漫長。這里沒有移動信號,手機也只能躲在單人帳篷里玩玩單機游戲,打發那難熬的、毛骨悚然的、原始森林的夜晚。
“第一次獨自走這種無人區的山路,要說不害怕那是騙人的,四周一片靜寂,密林中陽光幾乎照射不進來,泥濘小路上時不時還可以和小松鼠來個‘親密接觸’,夏天的小路雜草叢生,常有毒蛇出沒,我只能穿著筒靴穿梭在山路上,抵達目的地時雙腳早已磨出了一圈水泡。”回憶起第一次自己上山的場景,張軍仍心有余悸。
一曲《你會到工地看我嗎》唱出了電力工人的心聲,也為我們描繪了無人區濕暗的帳篷里的感人事跡。無論風雨交加,還是冰天雪地,電建人都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的電力建設默默地奉獻。他們的身影,在一次次穿越無人區后,高大得如矗立山巔的“鐵塔”,一條銀線,也跟在他們身后,順利穿越無人區,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