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海南瓊崖縱隊的戰士們,為了解放海南人民,在瓊中的山崖叢林間,用鮮血與生命在槍林彈雨間舞出中華民族的大義與氣節。
80多年后,同樣是瓊崖之上,為打破海島電網電源格局之困,水電七局的青年們聚集在一起,延著革命先烈足跡,用青春在熱帶雨林間舞出當代電建人的夢想與執著。
帶鎖鏈的舞者
充沛的雨水,強烈的日照,交錯的河流,大自然造就了海南熱帶雨林優美的自然風光,但也給初入瓊中承建抽水蓄能電站上下庫公路的水電人出了不小的難題。
環保難題。由于海蓄電站施工現場所屬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里面有許多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頻危野生動物和植物,林區內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頻危野生動物有28科58種,林區有許多稀有珍貴樹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5種,是生物多樣性和物種保護的重要"基因庫"。黎母山上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大邊河、白和河、腰子河3條,小溪則數不勝數。這樣獨特的施工環境對施工要求極高,既要保護好稀有的國家保護動植物,又不能污染水資源,可以說這成為施工不可逾越的紅線,施工壓力空前巨大。
氣候難題。2014年全年共有170天下雨,2015年全年略少也有120天在下雨,有時下了整整一個月的雨,自開工以來,項目先后經歷了海燕、威馬遜、海鷗、鯨魚4次強臺風,以臺風鯨魚為例,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持續影響時間近1周。這讓路基開挖等施工極為困難,讓本來就緊張的工期更顯緊迫。另外,長時間的雨季及臺風,讓邊坡施工等存在垮塌等隱患,再加上周邊河水湍急,防汛壓力極大,為確保安全,難免停工。
環境難題。海南多雨,年均濕度為 77至86%,初到海南,許多人都不適應這里的天氣,很多人得了皮膚病,長時間工作人還容易浮腫;海南日照強烈,年均氣溫 23.8℃,夏天一般為38℃左右,最高溫度可達40多度,紫外線強烈,長久在戶外作業,皮膚容易發黑干裂,職工也極容易中暑;高溫、濕熱環境還帶來大量蟲蛇,當地毒蛇、毒蟲遍布,作業地點多為野外,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施工難題。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上下庫連接公路工程施工Ⅱ標合同工程涉及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砌筑防護工程、涵洞工程、路面工程、隧道工程和交通安全設施工程,大小節點15個,工期卻只擁僅僅19月。但施工區距海南省??谑?、三亞市直線距離分別為106km、110km,距昌江核電直線距離98km,施工區山路崎嶇,一遇雨水,泥濘不堪,材料運輸難度極大。
這一切如同鎖鏈纏繞在七局人的腳下。
風雨中的舞者
面對海南獨特的“風雨”,七局人直面而上。
由于處于獨特的施工條件,項目專門編寫下發了《環境保護方案》,對所有施工方案嚴格審核,確保在保證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既做到保護好國家稀有動植物,又不污染水資源。公路Ⅱ標項目負責人吳明說道:“盡管我們企業施工以履約進度與品牌質量為追求,但是我們更深知腳下自然資源的珍貴,哪怕犧牲我們自己的利益,也會從長遠考慮。”項目職工更是樹立了環保意識,施工中格外注意小心,將對當地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以交通洞洞室開挖為例,考慮到施工過程中可能會排放出污染水源的水,盡管只是“可能”,但項目仍當即設置三級沉淀池,層層沉淀,經檢驗合格后,才將過濾后得的水排至外界。憑借務實,項目部在當地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針對臺風及雨情, 項目部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強度,將施工分為雨天與非雨兩類工序,妥善安排資源投入。圍繞安全工作,項目部組織所有施工人員進行防洪度汛應急演練,演練概含險情發現、險情速報、險情調查、監測預報、領導決策、啟動防災應急預案、部門協作、臨時警報、疏散命令發布、災前疏散撤離避險行動、疏散撤離行動安全保障等各個環節,整個演練過程從設計準備到啟動實戰都做到了嚴謹有序、依次進行,正是由于這次及時的防洪度汛應急撤離演練,使得所有人員安全的度過了接下來的兩場比較大規模的臺風。
圍繞施工與安全,項目部在合理統籌,保證施工的同時,防治人員中暑,并有送清涼活動,項目部為工人送去涼爽可口的西瓜、防止中暑的藿香正氣液還有消除蚊蟲叮咬的風油精花露水,專門采取措施防毒蟲等;針對雨季等惡劣天氣,項目部為確保人員安全,停止施工,將職工安全及職業健康放在首位。
2015年12月5日,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上下庫連接公路II標工程成功通過驗收,七局人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愛追夢的舞者
在海南,無數愛追夢的七局人用樂觀、拼搏演繹青年舞者美麗的畫面。
鏡頭一:
測量隊----李勇、鄭燚
為測得上下庫連接公路初始線形,獲得準確數據,確定便道位置,李勇和鄭燚沒少翻山越嶺。一次,由于測量地區偏僻沒有路,項目部的車只能把他們送到山下。他們索性負重徒步上山。當時身處山林,灌木下雜草叢生,雜草里毒蛇出入,除了攜帶部分對付毒蛇的藥物,他們義無反顧地奔向測量地,直到完成工作,回到山下,兩人才發現身上多處被帶刺的植物劃破,刮出道道血印。兩人還打趣道:“上趟山,還給免費刮痧按摩,巴適!”
鏡頭二:
工程部---韓飛
2014年7月,正是上下庫連接公路Ⅱ標工程施工的關鍵時節,一批新分的大學生很快的便投入到了緊張施工當中。韓飛,作為一名工程部的技術員,自分下來就將主要精力投入到Ⅱ標施工中。雖然大學里所學專業是水利水電,對公路施工不是很了解,但是他肯學習,能吃苦,白天跟著去工地到現場學習,晚上還專門學習公路施工方面的規范、圖紙,由于工程施工有很多共性,韓飛便很快吃透了其中的含義,更好地掌握了公路施工的關鍵。正是由于這種工作學習的熱情,讓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很快的成熟起來,后續的工程量清算工作、竣工圖紙的編制工作基本由他獨立完成。雖然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題,但是他勇于直面困難,將困難化作前進的動力,鼓勵自己不斷成長。
鏡頭三:
安全部---李軍
同樣作為2014年7月新分下來的大學生,安全部的李軍也毫不遜色,對待工作踏實肯干,絕不含糊。他經常徒步行走在上下庫連接Ⅱ標,一路走下來檢查設備的運行是否安全,檢查邊坡的防護是否到位。海南的天氣時而艷陽高照,時而暴雨臨盆,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天氣原因,對邊坡的巡查顯得尤為重要。看到邊坡上施工工人沒有帶安全帶的,李軍立刻進行說教,有時候說教不管用,便直接拿起相機進行拍照罰款,絕不因為一時的包容而釀成大錯。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工作態度,讓他很快的成長起來,明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海南的濕熱氣候也是蜈蚣的最愛,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同事在宿舍準備休息,正要準備躺下的時候發現枕頭邊有一只長達10多厘米的蜈蚣,當時真是膽戰心驚,那只蜈蚣被抓到之后,那位同事還苦笑這說,“蜈蚣都來陪我們睡覺了”。不單單是他,即便項目上有女孩也笑稱“我見毒蛇、蜈蚣等還覺得新鮮,感覺最常見的就是老鼠了,以前剛看到都會驚叫一聲,現在,都淡定了,也習慣了。我認為面對困難,首先要堅強,其次就是樂觀,沒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正是這樣一支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9歲,卻在海南的叢山峻嶺間舞出了七局人的風采,在企業轉型的大道上留下一段鏗鏘的足音!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