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北京林業大學校園,校園內的樹木林園蒼翠有致、引人贊嘆,而最挺拔的莫過于坐落在校園東南的學研中心大樓,大樓別具匠心的在樓中嵌入樹塔結構,米白色的外立面映襯在藍天白云之下,宛如一株參天玉樹,也正應和了北京林業大學“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校訓和精神,以獨特的形態承載著北京林業大學的校園文化。
北京林業大學學研中心項目于2011年1月開工,總建筑面積89989.7㎡,是一座匯集教學、辦公、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由杜煥宇團隊承建,2013年8月竣工交付。期間項目團隊克服了環境、技術、工期等方面的重重困難,在標準化管理、質量管控、綠色施工方面下足了功夫,成為當時公司和局級標桿項目,先后斬獲了安全文明施工、質量、技術等多方面獎項,并于2015年榮獲國內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
鋼筋為骨 架起參天玉樹
整棟大樓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東區的樹塔結構,一至七層為堅實的底座。七、八層是挺拔的樹干,八層及以上是茂盛的樹冠,大樹栩栩如生、枝葉可辨,這里也是整棟大樓的核心區域,施工技術的重中之重。因造型獨特,大樓也成為國內首個擬態樹木且涉及多種結構形式的建筑,結構形式包括鋼結構、勁性結構、核心筒、挑梁、挑板,包含了勁性鋼柱的精確安裝、桁架吊裝、拼裝,鋼梁吊裝及大量的鋼結構吊柱安裝,鋼結構和土建結構穿插施工等復雜課題。
項目團隊針對樹塔的復雜構造,通過預先的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先確定樹冠部分鋼結構、勁性結構、核心筒、挑梁、挑板的施工順序,決定先搶主體結構,封頂后將樹冠整體鋼結構及土建挑板甩項后施工;樹冠部分的鋼桁架采用工廠分段制作、現場用塔吊分段吊裝,在高空拼裝的方法進行安裝就位。
在施工過程中,借用土建支撐于八層屋面的樹塔挑板高支模承重滿堂架進行拼裝施工,不另行設置桁架支撐系統。借用滿堂架操作平臺拼裝鋼桁架,避免了樹冠桁架整體幾何尺寸失控的質量問題,樹冠施工中土建與鋼結構使用同一腳手架及安全防護體系,大量節約了施工費用?,F場運用了合理的施工配合,減少了樹塔施工整體窩工現象,成功地控制了工期,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和安全。
經過八個月的艱苦奮戰,東樹塔作為整個工程的最大亮點,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成為林大校園內外津津樂道的話題,并以“樹塔倒掛鋼結構高空安裝施工技術”獲得專家一致認可,評定國內領先水平,榮獲北京市工法。
創新施工 鑄就學術殿堂
從樹塔之上看去,大樓西區像是大樹下的一個合院。而從合院回看,蒼天玉樹之下、威嚴教學大樓合圍的西區更像是一個彰顯學術尊嚴和知識價值的殿堂,整個空間由3榀主桁架與38榀次桁架組成。裝飾架中桁架整體重量約55t,安裝高度60m,跨度42m。
項目團隊經過研究測算,采用了與樹塔截然不同的鋼結構安裝方式——大跨度桁架整體提升方案進行安裝就位,即主次桁架構件及現場整體拼裝的工裝架均在工廠內分段制作,運輸至現場后在地面處的拼裝平臺上將桁架拼裝成整體,13~14層桁架連接處結構施工完畢后,在14層混凝土梁頂放置6臺40噸千斤頂做提升點,將桁架整體提升至設計標高,然后放入抗震支座,最后卸載千斤頂,將桁架落在抗震支座上。
全面統籌 達成機電全功能
工程主要為教室、研究所、設備機房和辦公用房,樓內有多處豎塔結構,樓內多層有挑空造型,結構復雜,給機電工程預留預埋帶來很大難度。項目團隊在施工前通過CAD對預埋管線進行優化,對管線密集的地方進行排布,減少管線疊加層。
樓內走廊空間狹小緊湊,專業系統非常全面,各種管線及其支護系統縱橫交錯紛繁復雜。排水、強弱電、暖通、消防等專業的圖紙又往往是分開設計,沒有相互交圈,在方案推演時常常出現管線布設不規范、相互碰撞、甚至無法安放的情況,很可能直接導致質量返工、材料浪費、觀感雜亂,嚴重的還可能延誤工期。項目團隊用運用CAD等軟件對于復雜的交叉位置,畫出詳細的剖面圖,出圖后再到現場認真核對,進一步修改,使各項管線在建筑空間上占有合理的位置,最終完成管線綜合圖,以幾乎完美的數據通過了后期質量檢測。
如同播種培育一般,項目團隊一路攻克難關,經過一次次方案論證推演,將學研中心從地下播種、破土萌芽到澆水灌溉,終于培養成為參天玉樹。2015年初,這棵參天玉樹不僅枝繁葉茂,還結出了甜美的果實——項目團隊又憑借優秀的服務態度和管理水平承接了北京林業大學新建宿舍及食堂工程,在北京日漸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中樹立起一面光輝的旗幟。(馬陽 王洋)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