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站大多坐落在這樣的環境中:連綿的高山,聳翠的山林,奔騰的江水,以及碧藍如洗的天空。
而景色的優美,掩蓋不了水電施工行業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隨之而來的是保守落后的思想。外面的聲音進不來,自身的聲音出不去。粗放式的施工,經驗型、被動式的管理,這些普遍存在的軟肋,猶如暗中的掣肘,為水電公司“二次創業”之路平添壓力。
2015年9月7日,朱素華總經理主持召開的水電項目管理升級座談會決定,將大華橋項目作為水電項目管理提升的試點工程、樣板工程。朱素華強調,要以大土木的視野看待水電項目,用非水電模式管理水電項目,快速提升水電項目管理水平。
大華橋水電站的質量目標被業主華能瀾滄江公司定位為“行優”工程。為實現業主目標,滿足合同中的質量要求,項目部始終以“創造典范工程,提升八局品牌”為己任。
在這過程中,大華橋的質量管控如平地起風雷般,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優到精的階段。從“精細化”管控到打造“差異化”亮點,八局人打造的“樣板工程”猶如一張閃亮的名片,給了業主單位對于水電八局,乃至水電施工行業全新的認識。
“樣板工程”是怎樣煉成的?
大華橋水電站大壩壩基開挖,從2014年12月20日開工,到2015年3月10日竣工,歷時近三個月。
壩基地質條件復雜、巖性軟硬相間,鉆孔時要穿越斷層帶、擠壓破碎帶,易出現卡鉆、成孔困難,“飄鉆”等現象。開挖邊坡陡峭,道路形成困難,需使用手風鉆修建上鉆平臺,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場地狹窄,道路布置困難,爆破安全要求高。基坑開挖爆破與上下游圍堰混凝土澆筑同步進行,交叉作業,施工協調難度大。
面對重重困難,如何優質高效地完成基坑開挖,是擺在項目部面前的當務之急。而面對這樣的挑戰,打造“樣板工程”,更是難上加難。
為此,項目部制定了《工程質量管理辦法》和《工程質量考核辦法》,明確各崗位的質量管理職責,以切實達到指導和控制工程施工質量的目的。開挖施工中,由大壩質量控制小組全面負責開挖質量的管理、控制、協調和指導工作,經驗豐富的前輩負責和指導建基面開挖質量。
為了嚴格控制開挖質量,經過質量控制小組討論,堅決實行“一炮一設計”、“一炮一總結”和“三定”(定人、定機、定孔)掛牌制度。現場質檢員較量核準預裂空鉆孔角度和方向,測量鉆孔深度,監控主爆孔鉆孔質量,控制裝藥量,盡力降低地質條件中劣勢因素的影響。
時值春節期間,大量員工堅守工地。項目部共投入挖機22臺,出渣車輛120臺,高峰期,日均出渣車次達1200次,日出渣量約2萬方。春節期間,壩基基坑開挖進度控制良好,按照進度計劃要求開挖至1396米高程。
那些呵氣成霜的夜里,大壩基坑燈火通明。工裝外裹著棉衣,一個個矯健的身影在工地的夜色中穿行。
2015年7月20日,大華橋水電站大壩壩基(高程1412米~1378米)開挖工程被業主單位評為“樣板工程”。
國內最高CSG圍堰:由設想到實踐
大華橋水電站上游圍堰,是由水電八局承建,目前國內最高的CSG過水圍堰。
作為一種新型的筑壩材料,CSG(膠凝砂礫石)應用還不十分廣泛。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就地取材”,是采用河床天然覆蓋層砂礫石(粒徑小于250毫米骨料)作為圍堰填筑主要材料,添加少量膠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拌和后碾壓、振搗形成的圍堰。其施工工藝與碾壓混凝土大壩相似,相比之下,CSG圍堰可以較大節約成本。這種新型圍堰屬于綠色施工新工藝、新技術,也是國內專家關注的重點。
2015年3月,項目部根據創優計劃,將上游CSG圍堰選定為“樣板工程”項目,并制定了創建“樣板工程”的詳細質量控制計劃,下決心將CSG圍堰打造成一件兼具有科研價值、使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工程藝術品。
CSG圍堰下游側采用預制件作為施工模板,從某種程度上講增大了施工難度。項目部的目標是打造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閱兵”式的預制件,并實現層層累進的“金字塔”式擺放。根據設計理論參數,預制件共計1327塊,每塊重達5噸,需要四、五個人協調擺放,施工難度大,工藝較為復雜。沒有精細化的質量控制,很難做到完美安裝。
為了實現預期目標,項目部嚴格落實安裝程序。從預制件的設計到安裝,細化每一個影響擺放平整度的流程。通過找平基層,每層測量拉線定位,控制每一層變態CSG平整度,再以預制件中線為基準線,兩塊預制件之間空隙控制在2厘米吊裝擺放。隨后再由測量校核安裝精度,采用花籃螺桿微調,使之水平。相鄰預制件模板高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最終累計整體水平高差不大于2厘米,相鄰預制件模板之間的縫隙用砂漿填實,待下層變態CSG終凝后用砂漿壓實勾縫。
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工藝難點成功轉化成了最大的亮點。
從生產性試驗,到第一倉基礎混凝土澆筑,到圍堰主體正式開倉填筑,再到成功過水,任憑瀾滄江水勢兇猛,圍堰在挾泥沙奔騰的江水沖擊下巋然不動。大華橋水電站CSG圍堰的澆筑質量得到了最直接的證明。
日前,CSG圍堰“樣板工程”申報材料已提交業主審核。
大壩工程質量控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大壩碾壓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項目部嚴格按照建管局“施工工藝質量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要求,從混凝土澆筑前基礎面處理、鋼筋、模板、預埋件等工序檢查,澆筑過程冷卻水管鋪設、壓實(振搗)到澆筑完成后的收面、缺陷處理、養護進行全過程施工工藝質量控制。
在每倉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項目部都會召開會議深入總結分析,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將優良工藝進行固化和推廣。提高碾壓混凝土實體及外觀質量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質量管理水平。
2015年9月,項目部借鑒房建質量控制標準和施工工藝,將左岸1439米高程灌漿廊道作為“樣板工程”進行打造。
經過策劃,先將左岸1439米高程灌漿廊道作為試點,在模板拼縫處采取鑲嵌PVC T型鍵條工藝,以整齊順直的鍵槽代替不規則的模板拼縫,實現混凝土表面整體美觀的目標。這一試驗取得了明顯效果,1439米高程灌漿廊道外觀質量得到了業主瀾滄江公司領導的贊揚。2016年1月,根據成功的經驗,再對該項工藝進行不斷總結改進,繼續運用到大壩廊道群。
目前已完成的大壩廊道部分,外觀質量以遠遠超出預期目標,得到了國家質量監督總站專家及業主單位的高度評價。“樣板工程”申報材料已提交業主審核。
而其中的“T型鍵條”工藝,是大華橋項目部首次將非水電施工工藝引入水電工程的嘗試。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消除了拼縫縫隙漏漿形成的麻面或砂線;二是達到隱縫及美觀的效果。“T型鍵條”為PVC材料,其端部是約2厘米寬的弧形面,通過尾端卡在模板縫內,再使用鐵絲加固,弧形面覆蓋模板拼縫縫面,混凝土澆筑成型后,模板縫處形成寬度約2厘米弧形面,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外觀質量。
項目部領導始終認為,要想贏得水電市場,必須改變“重施工輕策劃”的陳舊觀念,施工質量必須從粗向細、從傳統向創新轉變。從施工管理、質量控制的細節,到項目部體制機制的改革,一場“于無聲處聽驚雷”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在風瀟雨晦的中國水電市場,只有眼界更寬廣、頭腦更清晰、決策更果斷的人,才能更好、更頑強地生存。
大華橋人仍將一如既往地貫徹“敬業、專業、人品、精品”的質量方針,在細節著手、苛求完美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中國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22號外經貿大廈6層東區郵編:100037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國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