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新華
伴隨國家“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出臺推進,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必將帶動沿線海外存量市場開發,潛力巨大充滿機遇, “走出去”無疑是施工企業謀求更大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帶一路”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東北亞經濟整合、歐亞大陸經濟整合、 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 必將極大地促進沿線區域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 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 優先推動沿線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建筑裝飾行業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走出去”面臨的沖擊
本土環境長期的“養尊處優”, 一旦“走出去”短期內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 。 “一帶一路”覆蓋面廣,時空跨度大,沿線涵蓋輻射的國家眾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不同的發展模式給施工企業帶來了不同形式、 不同內涵、多方位多層面的沖擊,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地區差異。 發達國家、中等發國家擁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較為先進的技術, 城市化進程步伐較快。 按緩慢發展、加速發展、成熟三個階段論,現在已處于成熟階段,出現了“城市郊區化” “逆城市化”的發展趨勢,建筑裝飾行業市場存量相對較小, 本土企業綜合集成能力非常高。發展中國家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低,城市化進程處于緩慢發展或加速發展階段, 正在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建筑裝飾行業市場存量非常大, 部分地區本土企業不具備綜合開發能力,市場亟待成建制的開發、運營商介入。
文化觀念。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極大地促進了文化領域的多元碰撞融合,發達國家的主流價值觀文化體系較為成熟完善,在國際社會長期發揮著重要影響;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自身發展的局限性,正在受到來自多種文化的滲透和沖擊。不同文化觀念主導的是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方向,開放包容、因循守舊是兩種最有代表性的表現形式。具體到建筑裝飾行業,發達國家的行業發展水平整體較高體系完善準入門檻高;發展中國家的行業管控在體系建設、制度建設、效能監察、市場準入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經營理念。 通過市場經營強化品牌力量和口碑效應是施工企業實現企業愿景的必由之路,產品和服務是最基本的兩個抓手。做產品還是做服務是施工企業“走出去”面對不同層次市場遇到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發達國家的行業市場存量小、趨于飽和、競爭更加激烈,主要比的是服務;發展中國家行業市場存量規模較大,對產品本身功能的要求高于對服務的要求。有的項目合同約定中沒有質量標準,現場沒有監理;有的項目聘請第三國監理公司,執行國外較高標準,凡此種種。如何平衡如何實現差異化經營是施工企業必然要面對的困惑。
條件限制。 “窮家富路”, 在這里引申為外部環境的種種限制。 施工企業外出經營主要面臨 3 個方面的限制:人員、 物資、 貨幣。 首先是人員, 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都要根據具體市場項目實際情況按需外派,要切實考慮辦理邀請函、簽證的時間周期, 人員一多就會出現窩工成本增加的現象。 其次是物資, 一般通過海上運輸, 周期較長; 如遇特殊情況搶工期,在較短時間內組織物資就要進行空運, 空運費是海運費的多倍,運輸成本非常高。 最后是貨幣,受匯率影響不同, 幣種會在一段時期內出現較大波動,導致購買能力和實際收益的變化。溝通問題。 語言不通是溝通的最大障礙, 也是“走出去” 面臨的最大沖擊。這里指的主要是官方語言不是英語的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數是曾經的殖民地國家,一般有 2 種以上官方語言,再加上當地語言就達到 3 種之多。試想一個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同時使用 3 種及以上語言溝通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習俗禁忌,業主、監理的意圖需求,作為承建方想要表達的想法傳遞的信息都需要通過第三方媒介進行轉達。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由于各方理解偏差造成的誤會損失不可避免,這也是嚴重制約運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走下去”的必要條件
組織機構設置。 項目部是施工企業管理層級的基本單位,也是檢驗各項管理實踐效果和效益產出的綜合載體。它的管理職能主要是單一的個體項目施工組織,沒有市場經營職能。 施工企業差異化市場開拓很難在一個地區短期內連續承接項目, 新老項目間隔時間較長或區域跨度較大, 僅僅依靠獨立的項目部只能在理論上滿足日常各項管理工作,不能在地區市場層面做好生產經營和資源優化配置,缺少經營管理主體。 在較為成熟的市場設置地區經理部 ( 大項目部 ) 有利于施工企業拓展區域經營、 強化日常管控、優化資源配置, 加強精細化管理。
體系建設完善。 在強化職能設地區經理部 ( 大項目部 ) 的基礎上,想要進一步抓好各項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的體系建設尤為重要。業務口和人員是體系建設的兩個主要方面,也是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抓手。 業務口設置, 要按地區發展實際分階段分步驟參照企業內控機構設置,形成專業配套垂直對接關系,強化日常各項工作管控。人員是體系建設完善的基礎, 也是非常關鍵的管理要素。 對人員的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背景。 知識結構與日常業務管理息息相關; 二是梯隊建設。要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切實做好人才儲備。
制度流程重建。 本土化的管理模式顯然不適合海外項目的各項管理工作,施工企業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地區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制度流程。一方面,要滿足日常各項管理工作和企業總部的內控對接; 一方面,是基于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制度流程和企業總部職能部門密切相關, 需要共同貫徹執行。 制度流程的重建主要集中在資源計劃環節, 包括勞動力計劃、 物資設備計劃、 資金使用計劃、 技術服務計劃等,它的實際意義在于前后方以資源為要素建立高效溝通模式, 簡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產品結構調整。 市場是決定施工企業優化產品結構的關鍵因素, 也是衡量各項管理工作成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海外市場由于其地區發展模式、 總量規模、競爭格局、顧客需求、效益目標的差別,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施工企業必須根據不同市場實際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不斷提升應對市場變化能力。 積極探索以地區行業發展實際結合施工企業預期目標,通過實施增加產品組合深度、調整產品組合寬度對策, 多向延伸產品拓寬選擇面, 細分市場需求充分利用生產資源要素有側重地進行地區市場差異化經營,加快產品結構調整, 提升市場競爭力。
資源優化配置。 項目組織的過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 既定工期通過對各項資源要素的分類集中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組織優勢, 在一個項目、 一個地區實現資源的高效流轉, 確保實現預期目標。 海外項目組織尤其要重視資源優化配置,要重點關注人、材、機 3 個方面的優化配置, 最大限度降低項目成本。人員包含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在保證滿足日常管理工作需求和施工進度的前提下要求一專多能, 寧少勿多;材料組織海運、 空運周期較長時間成本發運成本都非常高,寧多勿少;機械、車輛配置遵循選型適配滿足正常施工需求原則。
“走下去”的戰略規劃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 施工企業想要在國際化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高品質地“走下去”,僅僅圍繞企業預期確定目標市場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是遠遠不夠的, 必須對標國際知名同行正視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明確發展目標, 建立形成產品差異化比較優勢著力做好個性化發展戰略規劃。 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深入思考。
管理升級。 切實轉變傳統施工企業以項目施工組織為著力點的管理方式,調整管理重心, 將管理要素集中在以實施策劃、效益產出、品牌建設為中心的關鍵環節。在海外區域市場有針對性地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前后方溝通機制,開設業務口“綠色通道”,降低時間管理成本,簡化工作流程,縮短管理鏈條,提高工作效率。 引入競爭機制,強化以崗位職責對照工作量化的業績考核方式,推進人才流動。做好梯隊建設,加快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培養工作和以區域市場團隊為基本單位的執行力建設。 建立以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進一步深化企業文化建設,增強海外派出員工的企業認同感、 歸屬感,提升凝聚力,助力企業發展愿景。深刻認識海外項目經營風險, 在項目前期策劃階段做好風險預控, 以計劃管理為牽引為抓手重點抓好人員、物資、工期、匯率、履約風險。
產品升級。 今天的產品就是明天的市場, 這個觀點已經成為建筑裝飾施工企業的共識。 從傳統單一的以滿足功能為主的建筑裝飾產品到產品 + 服務的轉變, 體現了由市場因素主導引發供求關系變化帶動產品升級的過程。 單一的產品、 單一的產品組合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海外市場需求差異化競爭選擇,以科技為引領延伸產業鏈拓展經營范圍轉變承包方式是促進建筑裝飾產品升級的有效途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強在施工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創效加速科技成果總結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 逐步建立起依托產學研相結合,以綠色施工技術、綠色建材為組合的產品體系, 尋求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 注重圍繞地區市場形成有鮮明特色的差異化發展模式, 優化產品組合方式強化 EPC 模式下的總承包管理發揮服務 + 產品優勢,關注高端市場、關注對口項目, 調整低端市場轉移低附加值工作。
服務升級。 服務是區別于實體品的一種特殊產品, 存在于建筑裝飾工程全周期范疇, 它和實體產品共同決定著施工企業競爭力的強弱, 在管理層面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 就當前而言,施工企業主要服務形式按總承包方式實施的有 EPC、D-B、E-P、P-C、BT、PPP,按專業承包方式實施的有專業總承包、 采購—施工、 設計—施工、 施工。實現由施工為主的傳統單一模式向以設計引領為主設計咨詢、技術輸出、 投融資開發為輔,專業、跨專業資源整合為補充的 EPC、BT、PPP 工程、專業承包工程服務的轉變, 是施工企業服務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突出設計的引領作用有利于以設計為先導帶動標準適用理順各方關系為施工創造條件。深入推進資源整合與國際知名建筑事務所、監理公司、管理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充分發揮組合優勢, 通過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技術支撐能力提升企業的一體化運作服務能力。
業態融合。 “互聯網 +” 是創新 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 “互聯網 +XX 傳統行業 =互聯網 XX 行業”是這種新型業態融合模式的組成方式。它的實際意義在于通過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深度整合資源,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緊密結合促進行業升級,形成新領域和新生態。新常態下,國內裝飾行業已出現基于家裝市場個性化需求與互聯網融合的定制智能新業態,傳統家裝市場格局將出現根本性轉變, 公裝市場的融合為期不遠。以綠色施工、綠色施工技術為引領的建筑行業在未來通過 BIM 技術、3D 打印技術、裝配式建筑技術等結合細分市場需求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醞釀。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海外市場開拓在業態融合方面發展潛力巨大,圍繞市場需求的構成要素,服務和體驗是施工企業定位發展“互聯網 +” 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危機意識。 “黔驢技窮”的典對施工企業在海外市場搏擊極具警示意義, 危機意識是促使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進化的強大動力。 放眼全球經濟復蘇形勢, 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為主導的單一經濟格局已悄然發生轉變,以發展中國家、 中等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多極多元經濟體的出現標志著新型經濟格局正在形成,市場競爭加劇。 面對國際知名同行的來勢洶洶,走出國門同行的同臺競技, 施工企業唯有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 “逆水行舟”的危機感專注既定目標、 直面發展問題、 正視差距不足,以永不懈怠的學習精神、 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不斷縮短與知名同行差距形成比較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同行走出國門尋求發展,以低價競爭為手段降低產品建造質量的現象引發市場口碑分化,嚴重影響了“中國建造”的市場開拓品牌效應合理收益,施工企業必須維護正常市場秩序警惕信任危機。
理想信念。 前進的道路從來都是一帆風順, 總是充滿艱辛坎坷, 面對困難和挑戰有兩種選擇,要么淺嘗輒止知難而退, 要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想要達成目標就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施工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國際化道路是提升企業發展在更高層次的追求,拋開企業的經營屬性, 任何市場行為都是在為民族企業代言。從這個角度出發, 明確的發展目標就是正確的航向,也是企業堅守發展底線嚴守職業道德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行為準則,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緊密圍繞展把理想信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過“樹典型” “學先進” 強化導向激勵,開展“企業文化講堂” “導師帶徒” 、主題征文等形式多樣的“傳幫帶” 活動,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隊伍。以企業愿景為統領加強團隊建設執行力建設凝聚發展共識,使理想信念形成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強大精神支撐助力企業發展,堅定“走下去”的執著。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