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寶明 鄭 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歐洲六國結伴踏上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末班車,競相追逐,建筑業發展機遇幾何?自 3 月 12 日英國向中方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來, 越來越多的國家趕在 3 月 31 日創始成員國資格確認截止日期到來前, 加入申請行列。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將在今年 6 月開會商定亞投行章程終稿并簽署。 完成各國審批程序后,亞投行計劃在 2015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運行, 總部設在北京。
亞投行,點燃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新引擎
2013 年的 10 月 2 日, 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先后出訪東南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投行的想法。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英文縮寫 AIIB。這是一個中國主導的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 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 明確,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 1000 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 500 億美元左右。而中國作為主導國,將出資 50%,擁有最大股份。從世界區域來看, 已有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 一個負責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一個是為亞洲國家脫貧。
財政部長樓繼偉稱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系。亞投行的主要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全面投入運營后,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運用一系列支持方式為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包括貸款、 股權投資以及提供擔保等,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鐵公基”項目(鐵路、公路、機場、橋梁、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未來亞投行的投資將不完全局限于基礎設施領域,也包括節能減排項目等,農業也會是一個投資方向; 同時, 亞投行不僅僅青睞創建型的綠地投資, 還會包括褐地投資( 跨境并購),參與一些前景看好的現有項目改造。
追逐亞投行,建筑業發展新機遇
2013 年 9 月 ,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東南亞等國家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這就是“一帶一路” 。整體框架包括圍繞陸權與海權建設,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等,形成互聯互通的亞洲經濟體系。
目前, 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已有近 60 個國家表態支持,同時也獲得東盟、歐盟、阿盟等多個國際組織的支持。 “一帶一路”已經有一些項目取得了突破。 在東南亞,如中緬鐵路、公路、皎漂港及特區、西哈努克港及開發區、中老泰鐵路、印尼港口及開發區、泰國羅勇工業區。中亞方向有中吉烏鐵路、 中塔公路二期以及中亞天然氣管道 C 線、 D 線。東北亞方向則包括中俄東線、西線天然氣管道。南亞方向為中巴公路、 核電廠、 工業園區等。除此之外, “一帶一路”將實現與中亞、 西亞和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及戰略通道合作。
創造更多的國際機會。 最近, 湖南遠大集團用了 19 天蓋起了一座 57 層的大樓,這座樓高 200 多米,建筑面積18 萬平方米, 包括 3.6 公里的步行街、19 個 10 米高的大廳, 可容納 4000 人的工作場所及 800 戶住宅。除此之外,中國地鐵的建設速度,幾乎一個城市一年一條線。 經過 30 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在基礎設施裝備制造方面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在公路、橋梁、隧道、 鐵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經是首屈一指。
全球建筑產值 2020 年將增至 12.萬億美元,預計建筑公司 2015 年的海外營業額將超 7800 億美元。 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建筑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復合增速有望達 7.7%。中國建筑企業海外區域主打亞非拉, 領域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基建業務,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增加為中國具有顯著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制造產業提供了潛力巨大的市場。
亞投行的建立, 助力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產業更快走向國際。 如果機場、港口、公路和高鐵建設能夠大面積鋪開,將為中國建筑業創造巨額訂單。并在中國制造和中國建筑走向海外同時,將中國的基礎設施標準加以推廣,使中國基礎建設和裝備制造業擁有持久競爭力。
帶來資金支持。 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0 年 ~2020 年, 亞太地區約有8 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領下,對標中國 70、 80 年代基建投資占 GDP比例,由該比例以及 IMF 對沿線國家未來 5 年 GDP 的預測,未來 5 年沿線國家基建需求為 5.8 萬億美元。 僅印度就有1 萬億美元資金缺口,而亞開行每年只能提供 100 億美元的資金,因此亞投行有巨大的商業機會。
“一帶一路”沿線有 44 億人口、26 個國家地區、 21 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 中國發起并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要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 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絲路基金為中國建筑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足夠支持。
釋放建筑業創造力。 亞投行的成立和發展, 不僅能實現國內剩余產能的消化, 推動中國金融服務業的改革發展和國際化接軌, 也將帶動中國建筑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對于發展至關重要, 同時能夠釋放企業的創造力。
建筑行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 對于承接基礎設施工程為主的企業更是如此。歷史上受制于平均市凈率的約束, 企業唯有通過債券融資來維持自身規模的擴張, 然而伴隨著資產負債率的提升,企業債券融資之路舉步維艱。隨著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的影響, 伴隨著未來企業融資途徑的逐漸多樣化, 國家“一帶一路” 相關規劃、配套支持政策出臺后, 中國建筑企業規模的擴張速度將進一步加速, 在基建行業,不久將會迎來新一輪并購重組浪潮, 無論是國內并購或者跨國并購業務都將有大幅度增長。提高中國大型企業的創新水平,已經成為更加迫切的議題。
眾所周知, 中國建筑業走出去, 一直不順利,多數因為沒有搞清楚國際規則。英法德等國家加入亞投行,想在亞洲基建市場分一杯羹,其國際工程實施經驗與中國相比占據一定優勢。 部分國家持“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雙重戰略, 加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環境不如歐美, 中國的投資回報也存在一定風險。
當中國建筑業回歸低速增長時代,中國建筑業也正在改變以往所有的發展模式, 相信建筑企業必須用全新的視野和發展理念, 才得以應對新時期的行業變化。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