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與西南交通大學(上海)TOD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測算,未來三到五年內,全國城市軌交基地上蓋開發將帶來約2.4億平方米發展空間。] 下半年,隨著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的加大,一二線大城市的地鐵建設也在加快推進。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重新啟動了規劃審批工作。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審議通過了吉林省長春市第三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這是國家發改委暫停城軌建設規劃審批一年之后的首個獲批項目。
隨后的8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蘇州建設6號線、7號線、8號線及S1線等4個項目。而除了長春和蘇州,根據公開報道,成都、西安和武漢新一輪的地鐵規劃也在精簡規模之后上報。
軌交審批重啟
具體來看,長春市第三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包含5號線、6號線、7號線、空港線、雙陽線等8條線路,總長135.4公里,總投資787.32億元;《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2023年)》的規劃期為2018至2023年,線路總長137公里,總投資約為950億元。
根據公開報道,8月5日至7日,四川省發改委組織召開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5年)專家初審會,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順利通過初審。
武漢地鐵集團7月在“武漢市民留言板”回復稱,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已上報待批。在西安,軌道交通第三期規劃也已編制完成,上報至國家發改委報批當中。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當前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結構性問題,像一些人口稠密的發達地區,需求量大,基建的密度仍有加大的需要。比如一些大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目前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城市軌道交通審批的重啟,也為一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空間。這其中,地鐵上蓋的物業開發是重要一環。尤其是,由于我國地鐵造價每公里高達七八億元,一條地鐵動輒數百億元,后期的運營成本也十分高昂。因此,除了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外,拓展其他融資渠道、增加多種運營收入十分重要,而加快軌道物業開發,成為解決“錢從哪里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軌道交通+物業”的典型形態是TOD模式,核心在于以公共交通站點為中心,通過對地上土地和地下空間的集約化利用,在5~10分鐘步行半徑內建立服務中心或者城市廣場等,滿足人群居住、購物、娛樂等多種需求。這種模式在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已發展得較為完善。
2.4億平方米開發空間打開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與西南交通大學(上海)TOD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規劃測算,未來三到五年內,全國城市軌交基地上蓋開發將帶來約2.4億平方米發展空間。
不過,一般來說,就城市軌道交通公司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各自擅長的方面來看,軌道公司與大型房企的攜手合作成為必然,尤其是對于轉型期中的房企巨頭們。
軌道+物業模式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城市的空間格局。由“線跟人走”,發展到“人跟線走”,城市的結構和空間也正經歷一個由“攤大餅”式擴張向“珠鏈式”發展的轉變,也就是先把軌道交通修好,用線帶動人的增長,帶動整個社區,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逐漸把人口引到人比較少的地方。
在不同規模的城市,軌道+物業的發展水平有著很大差距。廣州一位地鐵系統人士告訴記者,北上廣深等城區人口規模大的城市由于人口多、客流量大,地鐵沿線土地的增值空間大,上蓋物業的開發已經比較成熟。但在一些城區人口規模小一些的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地鐵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客流量也比較小,地鐵物業開發處于起步階段。
前述報告指出,由于一線城市發展較快、人口集聚較多,土地稀缺性日益凸顯,城市軌道交通TOD開發數量多、速度快且相對較為成熟。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中軌道交通TOD開發仍相對較慢,從數量和規模來看目前相對仍然較小。
另一方面,目前TOD開發業態同質化較為嚴重。整體來看,目前城市軌道交通TOD開發仍以住宅、商業、辦公物業開發為主,尤其是商辦物業占比較高,進一步加劇了商辦庫存壓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分析,未來軌交物業項目一定要平衡好商辦物業和其他業態的比例關系,要重視新業態,發展更多其他符合市場和城市發展的物業。
尤其是,對一些遠郊區的“珠鏈式”地鐵TOD開發來說,居住的重要性超過了商辦。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