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9月29日推出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206個示范項目總投資達6589億元,數量是第一批的近7倍,總投資額則是第一批的3.7倍。
參 與此次項目評選的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相對于第一批,第二批PPP示范項目評選中項目落地的權重比較大,官方更重視項目落地, 這也是穩增長背景下的特定要求,同樣也是對第一批PPP示范項目落地慢的一種管理方式調整。這一次推出這么多PPP項目,也有助于穩增長。
平均每個項目投資32億元
2014年底,財政部從各地上報的120個PPP示范項目中挑出了30個項目,作為財政部第一批示范項目,總投資額為1800億元。第一批PPP示范項目主要集中在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供水供熱等領域。
財政部29日發布《關于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第二批PPP示范項目在項目數量、總投資額、涉及領域都遠遠大于第一批。
金永祥告訴本報記者,第二批項目各地一共上報782個項目,最終206個項目入選。
《第一財經日報》統計發現,第二批PPP示范項目覆蓋幾乎所有省份(包括寧波、廈門兩個計劃單列市),31個省(市、自治區)中只有上海、天津和西藏沒有示范項目,這或與當地沒有上報有關。
從各地入圍數量來看,河南省以41個項目居首,云南排在第二位。重慶、青海、寧夏、新疆均只有1個PPP項目入圍。
從第二批PPP示范項目投資總額來看,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約為32億元。其中,北京市以約1217億元總投資額居所有省份之首,雖然北京入圍項目只有5個,但北京市軌道交通16號線和14號線總投資額排在所有項目前兩位,分別是495億元和445億元。
從第二批PPP示范項目涉及領域來看,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水務、交通等領域,比第一批更為寬泛。市政領域主要涉及垃圾焚燒發電、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垃圾處理等;水務領域主要集中在污水處理、河道整治、供水引水等;交通領域主要體現在城市軌道和公路。
具體來看,206個項目中,市政領域最多,為59個。水務領域以50個入圍項目緊隨其后。交通項目為37個,排在第三位。醫療(18)、教育(12)、文化(11)、養老(10)、科技(4)、旅游(4)和體育(1)等領域也入圍第二輪PPP示范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與第一批財政部示范項目相比,財政部還列出了項目對接人及聯系方式。
項目落地評審分數超過10分
在經濟下行、地方財力急劇下滑背景下,PPP模式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加大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這也是穩增長的一大舉措,而項目能否落地又成為重中之重。
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第二批PPP示范項目評審采用百分制,其中項目落地條件的評審分數超過10分。專家考慮項目落地的因素包括項目推進進度、項目具備的條件、相關佐證文件資料、專家經驗判斷等。
“在評審時,項目落地的權重比較大,越具備落地條件的項目越得高分。據我所知,專家評審后,財政部PPP中心花了較大精力落實項目所需條件,以確保示范項目落地。”金永祥稱。
而在上述《通知》中第一條,財政部也強調,“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財政職能,會同項目實施單位和有關部門,確保示范項目規范實施、按期落地”。
其實,財政部在6月底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示范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列入示范項目名單的PPP項目,一年后仍未能進入采購階段的將被調出示范項目名單。此舉意在推動PPP項目落地。
同月,為了督促地方加快PPP示范項目進程,財政部派出由14個司局組建的督導組對地方進行PPP示范項目督導。
8月份的財政部PPP示范項目督導會議上,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部長史耀斌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大力推動PPP示范項目建設,帶動更多項目落地實施,能夠在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改善民生的同時,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實現“穩增長、惠民生”的雙重目標。
不規范項目被“踢出”示范名單
財政部力推PPP示范項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范例,助推更多項目落地實施。因此項目是否規范成為入選PPP示范項目一大關鍵,這也更多地體現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的篩選中。
金永祥表示,在地方上報的782個第二批PPP示范項目中,由于“硬傷”超過40%的項目沒有進入最后的評審程序,非常可惜。地方政府以后在準備項目文件時,“吃透”政策非常重要,否則跑題就白干了。
金永祥所說的“吃透”政策,主要體現在近期財政部對PPP示范項目劃出的幾條紅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期限原則上不低于10年。對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的項目,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的項目,財政部將不予受理。
另外,融資平臺公司存量項目轉型為PPP項目,對于項目合同變更成本高,融資結構調整成本高,原債權人不同意轉換,不能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降低債務成本和實現“物有所值”的項目,財政部將不予受理。
為了促使PPP示范項目規范開展,財政部建立“能進能出”的項目示范機制,即項目交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不能采用PPP模式,或一年后仍未能進入采購階段的,將被調出示范項目名單。
財政部也正式將第一批3個項目剔除PPP示范項目名單。
《通知》稱,因項目不具備繼續采取PPP模式的實施條件,將青島體育中心項目和膠州灣海底隧道一期項目、江蘇省昆山市現代有軌電車項目調出第一批PPP示范項目名單。
財政部表示,PPP示范項目建設完成后,財政部將組織專家對前期實施情況進行驗收,重點審查示范項目是否符合PPP模式的必備特征。驗收不合格的,將不再作為示范項目推廣。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