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4月,中國交建整合重組在廣東的三家投資公司,中交南方、中交南沙和中交佛投重組成立了中交城投公司。7月,新成立的中交城投正式開始 運營。中交城投在珠三角拓展的在建(中標)項目共7個,其中4個在廣東自貿區內,總投資合同額近千億元,預計到年底投資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文/任明朝 何萬華
2015年4月16日,中國交建在廣州宣布成立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城投) ,對原來的中交南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交南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交佛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三個公司進行整合重組,組建城市綜合開發專業化公司。
日前,本報記者就中交城投成立的背景、目的意義、整合重組工作、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機會等問題,采訪了中交城投董事長、總經理劉成云和臨時黨委書記徐玉華。
適應市場圖強謀變
中交南方成立于2012年,中交南沙成立于2013年,中交佛投成立于2014年,對如此年輕的三家公司整合重組,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三家公司重組成中交城投,最重要的原因是適應市場。 ”原中交南沙董事長、現中交城投董事長劉成云說。
建設適應性組織,是打造“五商中交”戰略的關鍵舉措。“中國交建董事長劉起濤多次強調,改革發展要理解市場、適應市場。我們看到,中國交建在組織架構調整的系列舉措,本質上就是要建立適應性組織。 ”劉成云說。在他看來,中國交建近年來在珠三角的組織布局,都是圍繞這一要求展開。
2012年7月,中國交建以380億元成功中標珠海市橫琴新區綜合開發項目,這是中國交建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當年的珠海橫琴已是集國家級開發區、粵港澳一體化先行先試、港珠澳大橋即將貫通等政策、區域、市場等各種機會于一身的熱地。年底,中交南方投資公司在珠海成立。
2012年南沙新區批復成立后,中國交建就積極與當地政府進行溝通,力求在南沙新區開發建設中搶得先機。2013年中國交建與廣州南沙簽訂 城市開發與建設投資合作框架協議。中交南沙投資公司隨后成立,次年8月,中標82億元大型基礎設施綜合項目——明珠灣起步區靈山島尖綜合開發項目并正式開工。而南沙也在2015年3月升級為自貿區。
2014年,中國交建與佛山市人民政府簽署了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特許經營權協議,采用“BOT+TOD+EPC”模式,投資合同額為390億元。同年4月,中交佛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可以看出,中國交建成立三家公司,既是因勢利導、確保相關項目強力推進,又是通過相關公司深耕區域市場。截至2015年4月,三家公司已建 (在建)項目共6個,投資合同額總計約931億元。并且,中交南沙和中交南方所在區域都成為國家級新區,給中國交建在廣東發展投資業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機。
但是,形勢和市場還在變化,策略也要順勢而為、因時而變,且要有足夠的前瞻性。2015年3月,廣東自貿區成立,橫琴、南沙、前海作為三個 片區納入其中。“統籌謀劃、加強協調” ,是國家設立自貿區的發展要義。國務院甚至要求,廣東省要“總體籌劃、分步實施、率先突破、逐步完善”開展自貿區建設。
“統籌謀劃、加強協調”何嘗不是“五商中交”戰略的根本要求?因此,對中交南沙、中交南方、中交佛投進行整合重組而成立中交城投,打造中國交建在珠三角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專業化投資平臺公司,可謂適應市場、圖強謀變。
橫琴綜合開發項目本島吹填 陳立新 攝
關鍵是資源整合
“幾年來,三家公司的發展態勢良好,但仍存在投資類人才相對缺乏,品牌效應分散等問題” ,劉成云說。
在他看來,整合重組三家公司,有著深遠而實際的意義。一是提升深耕廣東市場、打造專業品牌的優勢。整合后,千億級體量的投資公司,以實力雄厚、名揚海外的中國交建作堅強的后盾,其資金、規模、管理、品牌及發展后勁上都占有明顯優勢。
二是提升專業管理水平,增強風險管控能力。新公司可以有效統籌戰略規劃、投融資、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科學規劃在廣東區域的整體布局和投資策略,提升與政府的對接能力和商洽水平,加強在建項目管理,降低投資決策和項目管理風險。
三是集約利用有限資源,發揮資本規模效應。新公司資本金成倍增加,大幅度提升了企業資信,同時充分發揮自有資金杠桿作用,能撬動更大規模的投資。
四是加快專業團隊打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重組后,各業務系統核心人才緊缺、梯隊斷層的狀況將得到有效緩解,專業團隊打造、專業能力建設方面,規模效應會促使大家的思想更統一、工作效率更高。新公司具備更強的發展實力,企業加快發展也將為人才成長提供更大更好的平臺。
2015年4月16日,中交城投成立,這對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市場、資金、人才等資源,進一步提升投融資能力和中國交建品牌影響力,科學規 劃在廣東區域的整體投資布局和投資策略,加強在建項目管理,降低投資決策和項目管理風險,提高投資業務整體效益,探索城市綜合開發運營的成功模式,全力打造“五商中交”具有重要的意義。
“快、穩、優”增大聚合效應
三家公司的整合重組,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需要發揮1 + 1 + 1 > 3的聚合效應。整合重組領導小組確定了“快、穩、優”的原則進行整合重組工作:“快” ,就是加大整合工作力度,力爭7月完成重組;“穩” ,就是保持員工隊伍穩定,持續推進在建項目,維護好各類合作關系;“優” ,就是確保重組后的新公司得到提升,形成一個更優質的整體。
一是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加快整合重組工作。 “文化融合的確是大問題,每個公司有各自不同的規則和習慣。但好在三家公司都很年輕,現在還沒形成太多固化的不良文化積淀。 ”劉成云說。為了了解三家公司的員工意愿,整合重組領導小組對近400名員工進行了不記名問卷調查和個別談話。調查結果顯示,員工對新公司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整合重組表示支持和擁護。許多員工還對新公司的定位、機構設置等提出了許多建議。
整合重組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利用每星期六休息時間召開會議,對有關事項進行研究和集體決策,快馬加鞭,僅用2個半月完成了公司設立和管理架 構搭建,從7月1日起實現合并報表并正式運作。目前,公司總部設置8個職能部門、 4個事業部,下設4家全資子公司、 5家參控股公司、 1家研發機構,并受中國交建委托管理4家單位,將更好地實現管理效率與風險控制的平衡。
二是內外兼顧保持經營管理穩步推進。中交城投加強與廣州、珠海、佛山三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溝通聯系,取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后續會從深耕市場的角度,與政府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增強政府的信心。 ”原中交南方董事長、現中交城投臨時黨委書記徐玉華表示。
在確保原來的業務、項目有力推進和各項管理工作持續有序的基礎上,中交城投不斷加大項目拓展力度,積極延伸完善產業鏈、探索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新模式,取得了深耕珠三角的又一重要成果: 6月30日,中交城投與四航院聯合體中標順德高新區西部啟動區一期36億元城市綜合開發項目,成為該項目投資人與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方。
三是戰略梳理、管理優化使新公司得到整體提升。中交城投整合原有三家公司管理資源,集合領導班子和廣大員工的智慧,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發展思路進行梳理,制定了公司發展戰略,科學規劃在廣東區域內的整體投資布局和投資策略,同時優化管理、完善體系,厘清公司總部、事業部及子(分)公司權責界 面,啟動了組織管理手冊和權責體系建設的專項工作,并對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了系統梳理,為保障經營管理工作規范、高效運行開創了一個好局面。
核心競爭力何在?
結合中國交建“五商中交”戰略和“率先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中交城投確定了“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的發展目標。
劉成云說:“我們要建立一個權責分明、分級清晰的體系,集約優勢資源,深耕區域市場,打造專業品牌,實現投資收益,擴大中國交建的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動‘五商中交’戰略落地,將中交城投打造成為一個專業的、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公司。 ”
在新型城鎮化和區域一體化等政策背景下,全國各地城市運營發展地如火如荼。對企業而言,城市運營使得企業從單一業務向復合業務發展,實現跨越式提升;對政府而言,運用市場化力量,讓城市更加美好;對城市而言,交通、產業等快速發展,實現城市化進程。這是企業、政府和城市三方共贏的結果。
中國交建參與城市運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關系、產業鏈協同等。然而,中國交建的房地產業務尚處于市場弱勢地位,旗下中交地產、中房地產以及收購的綠城地產仍在整合;城市的招商、運營、產業導入經驗缺乏;從施工方轉向投資商,商業模式和思維方式都需要轉變。面對城市運營 領域眾多市場競爭者,中交城投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劉成云認為,對于整個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的產業鏈而言,前端是項目策劃設計,描繪藍圖,中間是投融資建設,把圖紙變成交通便捷、市政配套、環境優美的新城區,后端是城市營銷,產業導入,把新城區變成繁華都市。這一流程就像一條“微笑曲線” ,兩端是高附加值區,中間是附加值低谷,而中國交建以往最擅長的建造,恰恰是附加值最低的環節。
為了更好地在廣東市場拓展投資業務,彌補價值鏈短板,提升企業作為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劉成云去年在主政中交南沙時組織開展了《核心競爭力課題研究》三個子課題。但凡投資,要對目標區域的產業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個子課題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區域經濟與產業定位研究” 。中國交建提出了“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智慧、讓生活更美好”的企業愿景,如何結合智慧城市對城市開發提出建議,劉成云要求開展“基于城市綜合開發與運營的智慧城市研究”的子課題。另外,投資公司需要對金融進行創新,“公司金融業務創新及應用研究”的子課題隨即被提上議程。
中交城投與中大、暨大、華工等高校和社會研究機構合作,并邀請政府部門及社會業內專家當課題組顧問或者評審專家,目前三個課題研究的成果正運用于在建項目開發和業務拓展的實踐中。
此外,中交城投與中交四航院、中交二航院聯合成立一個城市區域研究院,以城市開發為主線,對區域發展的相關課題進行研究咨詢。
整合重組需要吸收原來三家公司的成功經驗。徐玉華負責中交南方已有數年。她指出,“做優秀的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要著重考慮兩個方面問題, 一是加強自身實力,包括促進管理提升,提高投資專業化水平,加強項目成本控制,增加風險防控能力;二是提升投資商思維,維護好外部關系,包括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等。 ”
她說,在與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深刻理解把握企業與政府的合作共贏關系,要更多地站在政府的角度上理解政府的管理體系、管理架構和思維慣性,通過暢通的交流和溝通渠道,清晰、明白地向政府表達企業的需求;跟政府談的時候要換位思維,合法、合規、合情地把雙方的利益關系、合作關系、共贏關系 梳理清楚;要從可持續發展的層次來策劃、規劃。在她看來,這需要不斷努力轉變觀念,從工程承包商的思維轉向投資商、發展商、運營商的思維。
南沙靈山島項目開發航拍
立足珠三角走向海外
中交城投未來發展的基礎首先是立足廣東,深耕珠三角市場。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開發強度最高的地區,與港澳聯系密切,是我國華南、西南等地區進出入國際市場的主要樞紐,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有望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成為國家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窗口。
“有時候我喜歡看著地圖,珠江上游是廣州,然后這里是南沙、中山、東莞、珠海,都是在珠江兩岸,一個小時交通圈非常便利。現在還有一些正在推進的其他項目,如果把這些通道都打通后,珠三角的價值提升將是十分驚人的。 ”劉成云說。
除了基礎設施,珠三角經濟基礎好,占了全國GDP將近10 %,市場化程度高,社會和政府具有較好的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投資環境優越。“我們的投資項目模式多、投資額巨大、周期長、環節多、涉及部門多,項目風險 比較大,經濟基礎、市場化程度、行政環境和誠信意識等對我們防控風險尤其重要。 ”劉成云說。
新成立的中交城投擁有資本金31 . 5億元,目前在珠三角區域拓展的在建(中標)項目共計7個,其中有4個項目在廣東自貿區內,預計還有項目即將陸續落地,到今年底投資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中交城投先在珠三角深耕拓展,鍛煉隊伍,積累經驗,強身健體,視時機向國家的其他重點發展區域拓展業務,并積極探索與集團海外平臺對接,共同拓展海外城市綜合開發運營、產業園區建設和房地產開發項目,共同擴大中國交建的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 ”劉成云說。
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