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曉芳 王書元 翟櫻櫻 蘭晨見
京廣快速路開通了!三環快速路開通了!
2015年1月26日,鄭州隴海路主線高架橋全線通車了!
有記者驅車體驗,從明理路到西三環僅用了17分52秒,那叫一個“爽”。一條條快速路的相繼開通,除了緩解鄭州市的交通擁堵外,更讓鄭州市民出行成為一種享受。
一條條快速路,也在悄然改變著鄭州市的交通格局。
如今,不少市民寧可多繞點兒走三環快速路,走隴海快速路,也不愿走市區道路。“以前走中州大道到北環,索凌路、豐慶路,哪兒都是堵點,現在好了,只要走橋上東西南北任我遨游!”有著13年駕駛經驗的的哥吳師傅調侃道。
航拍中的隴海高架
和諧環境共創建
做市政工程,離不開與政府各部門打交道。隴海項目部做過統計,施工地段包括自來水、污水、電力、燃氣管道、暖氣、軍用光纜、電信與移動光纜、園林綠化帶、行道綠化帶等問題,涉及大大小小15個產權單位,遷移改遷程序復雜,造成征地拆遷工作進展緩慢。
四分局隴海路項目書記劉金達深有感觸,做不好前期遷改和進場工作,打不開工作面,后續施工就無法順利進行。四標工區隴海路與秦嶺路交叉口的三處35萬伏高壓線遷改,牽涉到電網公司和周邊居民的用電。項目部領導在現場蹲點,主動與電力部門對接,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做好保障工作,將困擾施工近半年的高壓線安全遷改。
一分局承擔施工的隴海七標,該標段位于鄭州市中心,自一馬路始、城東路終,全長2.547公里,途經鄭州火車站。不僅地下管線多,地上建筑物也多。前期施工干擾大,嚴重影響著工程進度。項目部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組織人員參加經驗交流會,邀請專業人員對遷改思路進行講解,加快提高協調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克服情緒影響,面對施工難題,不回避、不退縮,堅持主動出擊,直面挑戰。一個個盯,一點點磨,制定好方案和措施專人盯跑,與業主、遷改單位積極協調配合。最終確保沿線所有管線及時安全遷改,不因為管線遷改造成停水、斷電、無網、缺氣。
姚美嬋,河南工業大學的一名退休教師,今年已經70多歲了,家住隴海路嵩山路口西南側的河工大家屬院。
2014年11月12日早上7點,姚奶奶帶著3大袋近200斤新鮮冬棗來到隴海路嵩山路口施工現場,送到隴海五標項目部。她說自己就在高架橋附近住,每天的建設情況她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想送些棗略表心意,希望隴海高架橋早點修好,方便市民通行。職工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冬棗奶奶”。
因為家就住在隴海路旁的家屬院,每天看著工程的喜人變化,姚奶奶就希望有一天能到施工面上去看一看。了解到該情況后,隴海五標項目主動征求老人意見,做好各方面安全措施,帶領老人到鋪好瀝青的橋面上看一看,圓了姚奶奶的心愿。
隴海五標項目經理陳世軍說:“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對我們施工最大的鼓勵,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實現年底主線通車,為鄭州市民通暢出行做出貢獻。”
“四張簽證”提質量
隴海路互通立交施工,四道主要工序實行簽證制度,落實到專人。沒有簽證,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一個混凝土澆筑前的簽證權,授予質檢部主任席航航,28歲的小伙子已經有8年的質檢工作經歷。檢查倉號中鋼筋制安、模板結構尺寸及預應力安裝、箱梁支架搭設都滿足設計要求后,給作業隊頒發簽證。
第二個允許張拉前簽證權,授予32歲的工程管理部張拉專項主管司自愿。檢查混凝土張拉前設計強度、彈性模量達到規范要求后,司自愿鄭重在簽證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還有一個箱室封閉前簽證權,授予項目部副總工31歲的王亮。每次他都認真檢查完每個角落,確定箱梁箱室內部無混凝土缺陷及箱室清理都已達標后,把簽證發給施工隊伍,允許封箱。
最后是支架拆除前簽證權,授予有19年一線施工經驗39歲的生產負責人董闖。一絲不茍地檢驗張拉灌漿是否完成,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認真的董闖才在簽證上簽下同意兩字。
在施工中通過不斷加強和完善過程控制,施工進度、質量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贏得了監理工程師、投資公司的認可與好評。臨建工程合格率達到100%,永久地下、裸露工程,各單項工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一次性驗收通過合格率98%,無質量事故發生,實現了項目部制訂的質量目標。在隴海路總包部的月質量履約考核中有4次排名第一。
頂推施工創第一
在隴海二標,波形鋼腹板PC組合梁頂推涉及三項創新,一是波形鋼腹板頂推梁在國內是首創,二是頂推梁單雙幅長度均為國內長度之最,三是采用斜腹板設計,腹板傾斜角度75度,同時使用波形鋼腹板做導梁,也是國內第一。
一分局項目總工王寶兵帶領著以工程部長何斌、技術骨干李相會、張清超開始他們的上下求索之旅。安裝分局項目總工張芳麗是整個隴海項目唯一的一位女總工,每天她帶著技術人員、質檢人員奔波于現場。
首先是重力驗算,剛開始大家意見就各自對立。分歧、激辯、論證、通宵反復驗算,得出結論。2014年2月21日,波形鋼腹板PC組合梁頂推預制平臺專項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此次評審由國家級橋梁設計大師王用中擔任此次評審會專家組組長,他對施工方案給予充分肯定。
2014年7月31日,開始試推,一分局鄭州BT項目群負責人李三民緊盯現場,查看各個施工工序。項目經理韓亞軍手持對講機,有條不紊指揮作業。安裝分局隴海項目總工張芳麗,認真記錄每個控制點的數據,查看關鍵控制部位。各位測量員在總工王寶兵的指令下,在各個關鍵點認真測量、記錄,精確各類數據。現場投資公司、隴海項目部、總承包部、監理、設計、監控單位,因為同一個目標,一切忙碌都是忙中有序、各司其職。一切準備就緒,調試千斤頂開始發力,按照預定頂推拖拉法施工工藝,首節箱梁順利移動。
2014年8月1日上午八點半,隨著大量籌備工作的落實到位,頂推正式開始,“動起來”之后,首節箱梁平穩、勻速的向前移動。歷時8小時,頂推圓滿成功。
“嘗鮮”溫拌瀝青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隴海路瀝青鋪設現場,一首《青花瓷》不禁涌上心頭。不過,這里不是炊煙,也不是隔著江水,而是水蒸汽彌漫下的瀝青道路鋪設。
一分局隴海瀝青路面項目負責組織實施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29公里的瀝青路面施工,高架橋橋面和地面共需鋪筑瀝青75萬余噸。按照施工進度,隴海路瀝青鋪設正好在冬季。受熱脹冷縮影響,如果在冬季低溫下鋪設容易留下隱患。由于瀝青施工對氣溫要求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城市主干道在氣溫低于10℃時,原則上不能再鋪設瀝青。但如果停工,會影響鄭州市民出行,也會耽誤工期。對此,經中電建路橋項目公司及總承包部的協調,在多方考察和討論后,項目部果斷引進南方瀝青路面施工采用的熱拌溫壓施工技術,開始了低溫瀝青施工的技術創新。首先,對進場原材料進行性能檢測和配合比的設計優化,對溫拌劑和瀝青、瀝青混凝土之間是否有性能影響進行檢測。其次,進行試驗段施工,采集相關數據和施工參數,通過室內試驗及試驗段的檢測,得出了低溫季節施工的邊界條件。再次,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組織召開四次專家論證會,對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論證。最終,熱拌溫壓瀝青施工技術順利通過專家論證,被允許在低溫瀝青混凝土施工中應用,確保了隴海路瀝青施工穩步有序推進。
俯拾即是皆創新
“整個混凝土塊色澤均勻,真棒!”、“哎呀,真的很光滑,就像鏡子一樣!”、“這是混凝土嗎,這么漂亮,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來自鄭州大學材料系、工程系80余名大三學生贊嘆到。六分局副分局長兼項目經理周曉通自豪地向工地上來的“新朋友”介紹,清水混凝土又稱裝飾混凝土,因其極具裝飾效果而得名。它屬于一次澆筑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直接采用現澆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為飾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它是對鄭州隴海快速通道工程主供的混凝土,其質量得到了業主和施工單位的一致點贊。
與清水混凝土同樣“結緣”隴海工程的還有二分局預制廠的路緣石。路緣石施工工藝采用了高強度塑料模具塑型,經振動臺振搗密實、現場自然養護一次成型。產品成型后表面光亮如鏡,質量優于市場同類產品,受到了鄭州市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BT項目指揮部及總承包部的好評。
隴海路工程施工中,技術部門將盤扣式支架、普通環扣支架和大力神支架這三類支架進行經濟技術分析,最終大量采用新型高強支架——大力神支架。它比普通碗扣腳手架節約1/3材料,直接縮短了搭、拆腳手架的時間,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率,保證了工期目標的順利實現。
2014年初,隴海路總包部下發各項課題研究,四標項目部在總包部大力支持下,率先將電腦運力張拉運用到施工中,隴海全線第一家購買使用智能數字化張拉設備。這種張拉方式,可以更快更精準采集數據和控制張拉機械。四標項目部將其應用前景進行綜合分析,在實際施工中把智能數字化與人工相結合,創新施工工法。正是在這樣的科技創新引領下,隴海路四標項目部實現了全線工程進度方面的六個第一:第一個樁基施工、第一個承臺施工、第一聯箱梁施工、第一個全線貫通、第一個全線瀝青鋪設完畢、第一個具備通車條件。
……
從三環到隴海,一條條綠城天塹躍然而起,一座座高架猶如玉帶明珠點綴中原錦繡,為中原大地再添壯麗奇景。一條條道路書寫著中國電建人的智慧與汗水,一座座橋梁彰顯著中國電建人的努力和拼搏。
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