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會員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郵箱登錄

保持登錄

用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

返回

您可以選擇以下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工程建設網,一分鐘完成注冊

登錄 | 注冊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

投稿郵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聯 系 人:靳明偉

聯系電話:010-68576852

在線咨詢: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靳編輯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邵編輯 ×

所在位置:首頁 > 案例分享 > 正文案例分享

嚴謹的設計方案--餐廚廢棄物處理

發布日期:2015-06-09來源:本站編輯:李香玉

[摘要]

  來源:中建一局二公司PPP中心

  湖南省某市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位于該市荷塘區新市村(南郊垃圾填埋場西北側),項目總設計規模為日處理餐廚廢棄物(包括地溝油)300噸,擬分2期實施,其中:1期工程達到日處理150噸,2期工程后達到日處理300噸的規模。項目1期工程估算總投資7320.27萬元。目前項目引入社會資本招標談判工作已經完成,簽訂了PPP合同。

  PPP項目方案設計包括技術方案及技術路線的選擇、運營管理模式、PPP具體方式、回報機制等諸多方面。在該市餐廚廢棄物PPP項目中,在PPP實施階段各方皆高度關注項目工藝技術方案的合理選擇,以實現資源化利用程度更高、處理成本更低,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于更多的公共服務項目,實現社會資本和政府方雙贏。

  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餐廚廢棄物不規范處理引發的“地溝油”“泔水豬”等危及食品安全和衛生防疫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要求各地加強對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的整治工作,確保民眾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餐廚廢棄物含水量高,有機物含量高,油脂含量及鹽分含量高,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等)含量少,但腐爛變質速度快,易滋長細菌和繁衍病毒,使得如填埋、焚燒、堆肥等傳統垃圾處理技術不能適用于餐廚廢棄物,因此餐廚廢棄物的處理一直是城市垃圾處理的一大難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廚垃圾產生量越來越大,成為影響市容環境衛生和市民食品安生的重大因素。在某市政府常務會議和食品安全工作會議上,市政府作出了餐廚廢棄物的統一回收及處理的決定,從源頭上杜絕潲水油、地溝油流向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餐桌。

  方案設計:處理端前移

  項目研究階段,咨詢機構和業主單位初步選用的工藝技術路線是餐廚垃圾綜合利用處理技術,采用濕式、中溫厭氧消化工藝。即“分選預處理+濕熱水解+厭氧消化+沼氣發電”工藝,主要產品為工業油脂和沼氣(用于發電)。在委托北京金準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專家對項目的工藝技術方案進行論證時,專家提出如果工藝回收的工業油脂和收集的地溝油數量足夠,需共同建設深加工裝置;濕熱水解后分離出的固性物可采用高溫好氧發酵技術制肥料;視濕熱水解后固性物進入厭氧發酵系統的多少,可考慮分別選用高溫厭氧或中溫厭氧技術。如固性物全量進入后續厭氧發酵系統,應考慮添加其他碳源廢物進行混合發酵。項目生成的沼氣建議優先考慮廠內熱源利用,當沼氣量過剩時,可以考慮發電。項目運行產生的沼渣建議運至附近填埋場填埋,建議項目產生的污水結合當地污水處理廠或填埋廠滲濾液處理單元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論證。同時,專家提出工藝方案最好考慮處理端的前移較少成本。

  經論證后,由于該工藝技術路線存在所需投資大,產沼氣效果不明顯,沼渣沼液難處理,存在資源化程度欠佳,收運成本、排污處理成本偏高和政府補貼負擔偏重等問題,政府方決定考察、選擇新的工藝技術路線。

  最后經考察論證,項目選用“餐廚垃圾源頭預處理+環保收運+末端高溫生物降解制取生物質燃料和餐飲廢棄油脂生物柴油轉化的一體化處理”工藝,并配套物聯網監控管理應用。

  新工藝通過餐廚垃圾的前端分類預處理(前端油水分離、固液分離結合人工分選),將餐廚垃圾固形物與餐飲油污水實現源頭分離,固形物含水率由80.75% 降至70%左右,消除了運輸過程中的污水滲漏污染環境問題,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運輸成本;針對餐廚垃圾固形物,將經過預處理的餐廚垃圾通過高溫生物降解機,運用高溫生物降解技術進行干燥、減重、減容(減量率達到85%)后加工成生物質燃料出售;同時將廢棄油脂轉化為生物柴油,即可杜絕地溝油的回流餐桌。項目實現了最大可能的資源化利用。

  新工藝充分考慮了處理端的前移,資源化程度更高,處理成本更低。具有如下的優勢與創新:

  (1)解決了餐廚垃圾收集難的問題。通過在大中型餐館、食堂和食街安裝固液分離和油水分離等前端預處理設備的前端布點,將管理重心前移,實現餐廚垃圾的源頭上控制,有效解決了收集難的問題。

  (2)有利于推行垃圾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控制轉變,促使從源頭減少餐廚廢棄物產生量。

  (3)將打擊地溝油的重點從傳統的防止流通轉變為從源頭上控制。

  (4)減量率高。通過源頭分類預處理、末端高溫生物降解,實現了餐廚垃圾的快速減量處理,減量率達85%以上。

  (5)資源化利用程度高。餐廚廢棄物的源頭上控制,配合隔油池的改造,提高了油脂回收率,并較大程度轉化為生物柴油,其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經濟性好且市場接受度高,其資源化程度比生產工業油脂高;生物質燃料熱值高達4000大卡,可廣泛應用于農業、養殖業、工業水泥窯等。餐廚廢棄物經高溫生物降解后制成生物質燃料,資源化程度高。

  (6)進一步改善了環境衛生。通過對大中型餐館、食堂和食街原有的隔油池進行配套改造,并實行統一管理,改善了以往的隔油池的“臟、亂、差”形象;通過安裝前端收集和預處理設備,使餐廚垃圾的油、水、渣3分離,并通過密閉式環保運輸,杜絕了傳統模式所產生的運輸環節的“跑、冒、滴、漏”現象。

  (7)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監控和管理,打造了收集、運輸、工廠處理全過程的電子監控平臺,使物料的流向清晰可控,提高了項目公司管理效率和政府監管效率。

  運營模式:項目收、運、處一體化

  餐廚項目的運營模式是PPP方案設計中的主要內容之一,關系到項目運營能否達到PPP實施目標。該類項目運營模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具體的收運作業通過招標委托一家或幾家企業來負責,收運的餐廚垃圾再由取得資格許可的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如北京、寧波等餐廚項目;另一種是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理由一家企業來負責整體實施。如蘭州、西寧等餐廚項目。

  從國內各地餐廚項目實施情況來看,收運和處理兩個環節的分開產生了部分問題。

  項目在進行專家評審時,專家組提出的意見是一體化的運營模式符合該項目的工藝技術路線,同時應明確餐廚垃圾與地溝油都歸投資人收集。地溝油和餐廚垃圾應分開運輸,各餐飲單位必須安裝封閉式的油水分離器。考慮收運利益關系的復雜性,餐廚垃圾處理廠建成后,需要將現有的非法收運單位和個人納入項目統一安排。從制度上,政府方應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收運制度,各部門配合采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從源頭上解決收運問題。經濟和投資上應考慮餐廚垃圾的分類收集和源頭減量,提高所收集餐廚垃圾收集的質量。同時,收運系統既要重視硬件的建設,更要重視收運的監管和管理體系的建設。

  模式選擇:BOT

  該市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實施方案編制階段,在進行方案設計時,研究考慮政府是否參股到PPP公司。政府參股到PPP公司一般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基于政府監管目的:一般政府基于監管目的則象征性入股即可,某市已制定完善的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已無必要以入股方式增強項目監管。

  (2)作為投資引導,增強社會資本信心:垃圾處理行業投資人市場非常成熟,經市場調研不少投資人看好該項目,政府沒有必要為吸引社會資本提供額外支持。

  (3)政府資金是否需要投資盈利:該項目是需要財政部門使用財政資金提供部分收運補貼,如果政府資金投入部分需要投資盈利,將導致政府角色混亂,政府方在該項目中將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通過充分論證,該餐廚廢棄物項目投資可完全由社會資本承擔,市政府資金可優先用于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該項目采用BOT方式來具體實施。

  回報機制:合理補貼,以油補運

  餐廚廢棄物處理的特點是收運階段難度大,成本高,沒有收益,終端處理和產品生產階段有經營收益,特別是廢棄油脂生產生物柴油的收益較高。根據該項目特點,在進行項目回報機制設計時只對項目的餐廚廢棄物收運進行補貼,項目終端產品生產不給予補貼。政府要求社會資本利用自身專業和技術優勢進行創新和開發,提高產品質量,增加項目收益,用終端產品的利潤彌補收運中的部分成本,落實PPP項目的物有所值,最終實現雙方的共贏。

【相關閱讀】

管理案例

中建-結構轉型

中建-結構轉型

推進基礎設施業務,不能像“群眾都過河了,你還在摸石頭”的慢,也要防止“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亂,務必高屋建瓴,長遠謀劃,做好推進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專項考核的頂層設計。

 

名家

魯貴卿

魯貴卿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總經濟師

冷 靜

冷 靜

中鐵五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操作實務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