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PPP領域的政策出臺以及監管的大年,經過一年的紛擾繁雜,與大多數觀點不同,作為在PPP領域、土地領域以及基礎設施領域浸潤多年的從業者,在監管之外欣喜地感受到了PPP領域的勃勃生機,感受到了PPP領域經過幾年野蠻發展后生發出來的一縷綠意。 從總體來看,PPP領域操作將更加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邊界將更加清晰,PPP領域在2018年會迎來蓬勃發展的契機。
感受最深的是:PPP監管日趨嚴格,既是監管更是呵護
2017年是PPP監管日趨嚴格的一年。隨著50號文、87號文、92號文和192號文的相繼出臺,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社會資本方,亦或是咨詢機構,都感受到了財政部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和國資委防范經營風險的決心。10%的財政紅線、績效考核機制、保障資本金、強調運營內容在各類文件中被再三提及,為PPP項目的范圍與適用作出了清晰的界定。
最贊成的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回到PPP本源
目前,大部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的社會資本方都是央企或國企,民營企業參與PPP的積極度并不高,而這與PPP的本意是不相符的。對此,發改委于2017年11月28日發布的《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提出十條鼓勵民間資本進入PPP項目的意見。而同樣發布于11月的192號文則對央企投資PPP項目作出種種限制。這兩份政策文件體現了政府方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的意圖。
最擔憂的是:PPP項目不規范導致爭議爆發,需要提前防范
就我們目前參與的PPP項目來看,完全合法合規的PPP項目非常之少。這一責任既有政府方的,也有社會資本方的。例如,政府方在前期手續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強行推動PPP項目;明知項目不適用PPP仍然套用PPP模式;制定實施方案時缺乏合作意識,風險分擔不合理;政府工作人員對于PPP的理解不夠全面,又過于強勢不采納社會資本方的合理建議。社會資本方常見的問題有參與投標前財務測算不足,未充分考慮資金風險;重建設而輕運營,以BT的思維做PPP項目;對運營期風險預計不足,缺乏風險防控意識。為避免各方產生爭議,需要政府方與社會資本方及其他參與主體基于互信,以各方的智慧就合同缺陷予以彌補。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