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天堂网,东京乱伦精品,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會員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郵箱登錄

保持登錄

用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

返回

您可以選擇以下第三方帳號直接登錄工程建設網,一分鐘完成注冊

登錄 | 注冊

我要投稿(工作時間:9:00-17:00)

投稿郵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聯 系 人:靳明偉

聯系電話:010-68576852

在線咨詢: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靳編輯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邵編輯 ×

所在位置:首頁 > 風險應對 > 正文風險應對

王守清:現階段PPP 缺少物有所值評估

發布日期:2015-07-27來源:中國房地產報編輯:宋珍珍

[摘要]

  文/邢鵬飛 林淼

  “PPP不是政府推卸責任的借口。”近日,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設管理系教授、PPP領域著名專家王守清,解析PPP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之路。

  中國房地產報:國內大力推行PPP的原因何在?

  王 守清:廣義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其實通俗的解釋就是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即企業獲得政府授權,與政府合作,提供本該由政府投資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公共產品或服務,進而達到政府與企業雙方共贏、提高 效率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PPP項目的實施,可以轉變政府職能。政府從參與提供基礎設施的全過程,變成對該過程進行規制,更加注重市場規 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是,PPP項目的實施,還可以緩解政府資金短缺的問題,用民間資本提前建設公共設施,讓人民提前受益,促進城市化建設, 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房地產報:政府部門該如何選擇PPP項目進行實踐?

  王守清:是否采用PPP,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項目本身的性質,包括技術復雜性、收費的難易程度、生產或消費的規模、設施的規模等。

  從理論上講,純公益性的項目不適合做PPP。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投資者要獲得回報,這些公益性項目本身并沒有收益,投資者的回報要么來自政府財政補貼,要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獲得,那么這些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PPP。

  凡是財政補貼額度太大、投資者回報的70%都通過政府補貼獲得的項目就不要做PPP。因為70%的補貼都付給了投資者,還不如自己做,沒必要把地方政府有限的資金用來補貼投資者。

  中國房地產報:目前在PPP推廣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王 守清:現階段我國的PPP項目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PPP的物有所值評估。企業最擔心的,是政府沒有契約精神,尤其是對于民企來說,法制和政府信用是比較大 的問題。所以,一旦缺少PPP的物有所值評估,部分政府又缺乏真實有效的PPP項目運作經驗,觀念認識轉變相對較難,把思想局限在緩解債務壓力上,將推廣 PPP當作又一次甩包袱,沒有把注意力放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上,反而加強市場監管,就可能導致風險分配不公。

  按照規定,PPP項目的建 設、運營風險由社會資本承擔,法律、政策調整風險由政府承擔。這樣的規定本沒有錯,但是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PPP項目實踐中的風險是 很多的,遠不止文件中提到的幾項,但是在實際簽訂的合同中普遍有風險分配不對稱的問題。另外,風險和收益要匹配,才會有企業愿意承擔風險。

  PPP項目就像是一場婚姻,而不是一場婚禮。PPP項目一旦簽訂,就可能要涉及政企雙方多年的責任與義務。就像婚姻一樣,政府和企業要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準備。所以現階段我國要推行PPP,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有力的法律環境支撐和有效的物有所值評估。

  中國房地產報:在PPP落實過程中,政府該如何設定對企業的考量指標?

  王守清:民企和國企在PPP項目上最大的不公平,就在于融資能力的問題。國企負債達到80%~90%,還能得到貸款,而民企即便負債大大低于這個比例,也很難獲得貸款。這當然有企業信用的問題,但這也是目前國企、民企起點差距最大之處。

  但 是,由于國企和民企的優勢不同,在對PPP項目的推行中,國企和民企各有優勢。對一些需要大型設備和高技術的項目,比如地鐵、高鐵這些項目,可能更適合國 企;其他類型的PPP項目,民企都可以做,且它們的表現不差,特別是在污水和垃圾處理等領域。在PPP領域,完全排除民企是不合適的。如果基本由國企、央 企主導,就與之前的政府財政支持模式沒有太大區別了。

  所以要推行PPP,就要綜合各大企業的優勢,并且政府得給些實在的鼓勵和優惠政策。如最近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鐵路建設、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財政部與稅務總局給予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等。

  不過,目前的鼓勵政策遠不足以吸引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因此,政府部門還應從法制、信用、融資、公平等方面進行改善。只有將這些大問題解決了,才能更好地推行PPP。

【相關閱讀】

案例分享

操作實務

能力建設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

返回頂部 返回建設網首頁 投稿 用戶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