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PPP項目投標過程中,頻繁發生低價中標事件。對此,有人擔心低價的結果會帶來低質,有人質疑是故意壓價、惡性競爭,還有人猜測企業玩低價中標再提價的貓膩。
低價中標只是個別企業、個別地方的不自覺行為嗎?我們不妨跳出環保行業進行解讀。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不僅資本的預期回報率降低,而且很多傳統產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煩惱,急需抓住機遇轉型升級。相比之下,環保行業雖算不上暴利,但它作為朝陽產業,在我國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面臨著巨大發展機遇,有很大的潛力。因此,一些實業資本看中了環保產業前途光明、回報穩定的優勢,紛紛進行戰略轉移。我們應及時因勢利導,使這部分資本更好地服務于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行業外資本的進入,必然會加劇市場競爭,但這未必是壞事。它有利于促使環保行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環保企業應積極適應新的形勢,調整好心態應戰,通過努力掌握核心技術鞏固自身優勢。另一方面,資本的進入,也有利于從整體上做大做強環保產業,改變環保產業占我國國民經濟比重偏低的局面。環保企業也可以尋求和資本合作,利用資本市場壯大自身實力,加快發展步伐。
深入了解發現,低價和市場競爭策略有關,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通常會使出低價“殺手锏”,不惜賠錢做項目,為的是迅速打開局面、占領市場,通過項目鍛煉隊伍、積累經驗,建立示范效應。通過一個項目的低價,換來更多的項目,正是商家的精明之處,和商場里的“先嘗后買”異曲同工。當具備規模優勢后,企業可以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降低采購成本,最終實現盈利。出于此目的,低價中標的企業未必會“破罐子破摔”。這種“賠錢賺吆喝”的競爭手段已經在互聯網經濟中廣泛使用,環保企業不應固步自封,而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應變。
總之,低價中標現象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新情況、新挑戰,關鍵是要嚴格監管,確保工程質量。政府在招標過程中,應綜合考察企業資質、信譽、技術、實力等因素,不可盲目貪圖低價;同時,應努力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加強監管和追責,嚴格保證項目達標,杜絕“豆腐渣”工程。(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 名)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