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模式,旨在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讓政府與社會資本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及長期合作關系。之所以如此大費周折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不僅僅是看重它的資金優勢,更是希望通過其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帶來效率的提升。
自從2014年國務院倡導大力發展PPP模式以后,中央相關部委、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推出了投資總金額達到萬億級的PPP項目。各地推行PPP的熱情高漲。
然而,在運行一段時間以后,不少問題被暴露出來,例如不少地方政府僅將其視為一種融資手段,并未在體制機制上進行轉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PPP項目心存疑慮,造成信貸支持不足,項目落地存在困難。對于地方政府官員來說,至今依然有一個困惑——PPP工作究竟該哪個部門主導?
目前,發展改革部門和財政部門高度重視PPP工作,兩部門從各自職責角度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從PPP模式的管理制度、操作規則、篩選標準、項目庫(或示范項目)甚至相關合同文本等方面均提出了細致的要求。兩部門競相發文、定規則,這讓實際操作的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頗為為難。
PPP政策政出多門,帶來了不小的分歧和沖突,例如發展改革部門更強調特許經營模式,而財政部門堅持PPP模式為政府采購;發展改革部門主張PPP適用招標投標法,而財政部門主張適用政府采購法。發展改革部門推進PPP項目庫,而財政部門公布PPP示范項目。由于兩部門均有對PPP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這讓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有些左右為難。
歐洲國家最早采取PPP模式,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些外資企業通過BOT(建設-運營-移交)等方式參與中國的一些發電廠、收費公路、城市供水等競爭性領域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最早主導這一模式的是原建設部,2005年以后,發展改革部門在建設部門的基礎上牽頭推進了相關條例起草,主管投資的發改部門逐步成為PPP工作的牽頭部門。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此后國務院大力倡導推行PPP模式,并明確財政部作為第一牽頭人。2014年以來,財政部下發了推進PPP發展的指導意見等諸多政策文件,并公布了兩批PPP示范項目。從此,PPP工作進入兩大部委共同主導的局面。
在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PPP研討會上,財政部官員正面回應了這一“棘手”的問題。該官員坦承,雖然確立了財政部作為第一牽頭人,但是由于政府投資主要由發改委負責。雖然PPP有民間和政府兩種發起方式,但是現在99%的項目來自政府規劃,而政府規劃的項目依然是發改委負責。
盡管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和研究人員呼吁,應該明確PPP工作的牽頭部門,防止政出多門,實際上,這種局面暫難消除。在上述官員看來,改變這種多頭管理、多頭出政策的局面,會有一個過程,或者說,有一個逐步理順的階段。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