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一支強大的建筑大軍,它們支撐起建筑產業這個名副其實的“萬億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建筑企業們勇立潮頭,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以中天集團為例,在PPP市場上,不斷嘗試,敢于破壁,開啟了打造“浙江建造”品牌的新征程。
浙江民資搶先PPP市場 爭做“吃螃蟹第一人”
浙江,民營經濟大省,民營企業勇立潮頭,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PPP市場,亦是如此。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2014年,PPP模式在國內興起,為了促進民間投資“放大招”,全國多地拿出更多優質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浙江,是全國探索PPP模式最早的省份之一,走出了一條將充裕的民資“活水”引入交通、市政、公建、醫療、教育以及環境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新路徑。
以土木建筑、地產置業、產業鏈業務、投資與教育為主要經營業務的全國500強企業集團——中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集團”),也是較早試水PPP模式的浙江民企,參與的PPP項目包括:麗水市首個PPP模式項目——金麗溫高速公路麗水北互通工程、(金華市)S313(45省道)婺城至蘭溪段改建工程PPP項目、麗水市桐嶺路道路工程PPP項目、金華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PPP項目、臺州隧道PPP項目等,主要涉及公建、市政、交通、環保等多個領域。
據中天建設集團常務副總裁張勛俊介紹,今年6月30日開建的麗水市圖書館新館PPP項目是中天集團與麗水市政府合作的PPP項目,總投資3.03億元,已入國家財政部PPP項目庫,是全國首個入國家財政部PPP項目庫并已落地的圖書館PPP項目。
業內專家表示,推進PPP模式是實現政府和企業共贏的投資模式,利于吸引投資商回歸,實現招財引智。
據PPP有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月-7月,全國已成交的PPP項目數為1599個,比去年同期增長28%;投資規模達到2.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6%。
建筑企業尋求轉型之路 PPP模式助力角色轉換
在中國建筑業“版圖”上,浙江一直是重要的版塊。
700萬人的建筑大軍,眾多的建筑強企,強大的品牌實力,6個建筑業年產值超千億的縣……2016年完成產值近2.5萬億,是浙江名副其實的“萬億產業”。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粗放的建筑業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浙江這個建筑大省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對于亟待轉型升級的建筑業而言,PPP模式是重要的途徑。
“在傳統模式下,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業主一般是政府所屬城投公司或國有控股公司,它們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并不是獨立的市場主體,以致于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角色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中天建設集團PPP事業部副總潘敬鋒說,在PPP模式下這種情況則可以改變,政府是監管者,項目業主是社會資本成立的項目公司。這一改變,帶來的最直接變化是項目的決策、運營等事項都要遵循市場規律,而企業則從之前的“打工者”變成了投資者、建設者和運營者,不僅責任更大了,而且對自我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了。
在他看來,PPP模式的大力推廣是建筑業企業轉型發展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PPP模式解決了許多項目的融資困局,使一些傳統模式下無力投資的項目變為可能,這為建企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二是采用PPP模式建造、運營的項目,其質量、效益將好于傳統項目,“優質優價”的市場原則將使建企獲得更大的利潤;三是建企將分享項目投資、運營收益,不僅能增加利潤來源,還會使企業的盈利更趨持續、穩定;四是使得建企有了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并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機會,為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提供機遇。
以麗水新圖書館PPP項目為例,合作期限15年,其中建設期2年,項目運營期13年,2019年底建設完成后同時開展項目運營和維護。“在整個項目中,中天集團負責在麗水注冊成立項目公司,并由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及后期部分運營維護工作。”中天建設集團PPP事業部經營處副經理吳平介紹,后期運營內容主要包括圖書館房建主體及設備養護維修、物業管理、公共停車場經營管理、綠化養護及來館人員提供商業配套服務等。
逐漸完善行業法律法規 打造“浙江建造”品牌
PPP改革逐漸駛入快車道后,規范發展和管控風險已成為當前工作重點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表示,控制PPP模式的潛在風險,首先要根據PPP項目運行進程,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合作雙方進行有效的法律約束,消除民營資本的顧慮。
據悉,今年初,國務院將PPP條例列入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并作為重點工作。隨后《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50號文)、《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87號文)等連續出臺,初步實現了對當前地方政府及其部門規范融資方式的政策全覆蓋。
在浙江,為實現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強省轉變,努力打造“中國建造”標桿省份,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關于加快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統一開放市場,打破省內區域和行業市場準入壁壘,各地不得以備案、登記、限制投標等名義變相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妨礙建筑市場公平競爭。同時,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在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準入方面,不得違規對民營建筑業企業設置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
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政研室(發展研究院)社會發展部部長薛曉波提出,浙江要盡快建立PPP投資動力機制,增強有關政府部門責任,把PPP機制的推廣落實情況納入到各級干部的政績考核之中,實行精準化的目標管理。同時出臺傾斜扶持政策,包括相應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利用政策搭建平臺,組合起來形成疊加效應,把浙江的PPP投資模式真正做大做強,助力浙江勇立潮頭,走在前列。
“希望推出更加公平的風險分擔機制及合同范本,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推進與雙方長期合作關系的建立,助力建筑企業更好地轉型升級。”中天建設集團PPP事業部副總潘敬鋒如是說。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