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由中鐵十一局承建的國家重點鐵路項目,成(都)昆(明)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仁)廣(通)段龍川江三線大橋順利轉體。這不僅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史上,橋梁墩中轉體的先河,同時還填補了國內外橋梁施工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為今后同類橋梁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龍川江三線大橋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境內,全長460.8米,為三跨連續梁懸灌轉體橋,其主跨88米。該工程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廣段的一項控制性工程。該項施工不僅創下了世界鐵路橋梁墩中轉體高度41.4米、單體重量7350噸的施工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高墩車站三線梁體的鐵路橋梁施工紀錄。它的順利轉體,為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廣段按期開通,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悉,該橋原設計為懸灌施工工法,但鑒于該橋上跨既有成昆鐵路,每天通行客貨列車幾十列,稍有差池就可能釀成巨大安全行車事故。為確保“安全零事故 質量零缺陷”目標的實現,中鐵十一局進行集體技術攻關,大膽提出了懸灌工藝加轉體工法的施工方案,后經設計院的進一步優化設計后,該方案在轉體過程中顯示出了科學可行、安全可靠的顯著特點。
該項目指揮長、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副總經理劉祖彬說:“2015年3月‘龍川江三線大橋’開工之初,我們就一直為如何安全、快速、優質的完成該橋的施工任務而一度頭疼,如果我們當時僅按照原設計懸灌施工工藝進行施工,我們不僅將面臨著巨大的跨既有線安全施工風險,同時我們還面臨著巨大的工期壓力。另外,我們按照常規同類型橋梁的方法,選擇墩底或者墩頂轉體施工,那么墩底轉體我們又要面臨著因重量過大、重心過高,極易造轉體傾覆的巨大安全風險,或者徹底顛覆該橋不適宜墩底轉體的橋梁原始結構設計,并將投入巨大的經濟成本。而如果我們采取墩頂轉體,我們又面臨著墩頂轉體構件和墩頂支座安裝施工相互干擾大,結構復雜,工藝控制難的嚴重困擾。經反復方案比選,我們最終選擇了最為安全、最為科學,也最為經濟合理的墩中轉體方案!”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是2017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進《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中云南三個鐵路建設項目之一,為我國西南與西北地區的重要大能力通道,其永(仁)廣(通)鐵路是我國西南鐵路網和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四川省攀枝花,南接廣昆復線,全長126.7公里,橋隧占線路總長83.0%,設計為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開行旅客列車速度目標值為每小時160公里。待2019年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貫通后,通過這條客貨共用的大能力通道,從昆明到成都僅需7小時,攀枝花2小時即可到達。大幅提升的客貨運輸能力,對促進我國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西部地區與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