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從鐵建重工傳出消息,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在長沙建成投產。該基地由鐵建重工投資50億元建設,占地面積1000畝,形成以鉆爆法隧道施工高端智能裝備、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和盾構再制造裝備為主,集研發、制造、服務、再制造于一體的高端地下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據初步計算,該基地建成投產帶來新增就業崗位3000個,新增年產值50億元以上。 該基地于去年7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高端現代化廠房、高架立體倉庫、研發設計樓和配套大型數控設備、智能化檢測裝備、關鍵核心部件加工裝備、先進高效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工作站及智能物流系統等生產設施。在基地建設中,通過進行關鍵部件制造過程自動化和智能物流攻關,攻克了國內重工行業離散型制造自動化瓶頸。
不僅生產智能化了,產品也更加智能化和國際化了。在生產現場,擁有“三頭六臂”的智能型鑿巖臺車和混凝土噴射臺車、多功能作業臺車等鉆爆法隧道施工裝備正在有序生產;被譽為“地下航空母艦”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有5臺產品在同時進行裝配,其中1臺將參與土耳其伊斯塔布爾地鐵建設的盾構機進入驗收階段,這是我國首臺“自駕出海”到歐洲的國產品牌盾構機。
過去5年,我國鐵路、公路、地鐵、水利等行業的隧道開挖里程每年均在5000公里以上,地下工程裝備既是地下空間開發的主要推手,也是工程建設的主要瓶頸。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透露,“與地面工程機械比,地下工程裝備技術難度更大,需要依托豐富的地下工程技術和施工經驗,在準確獲得目標工程設計圖紙和地質、水文等勘探數據后,才能進行個性化、定制化研發設計和制造。”
劉飛香介紹,目前我國90%以上的隧道施工,仍然采用傳統人工鉆爆法,這種方式施工速度慢、安全系數低、環境污染重。“隨著基地建成投產,鐵建重工正在向全智能化裝備的目標進軍。探索采用虛擬設計、仿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讓每一臺裝備都具有機器人特征,打造出隧道施工裝備智能機群系統,最終實現隧道內黑燈、無人數字化作業。”劉飛香說。
此外,該基地針對再制造產品評估、無損拆解、綠色清洗、高效成型、應用監測等關鍵工藝積極開展技術研究和設備投入,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實力領先、制造過程綠色化率最高的盾構再制造產業基地,2019年底將形成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再制造產業規模。
近年,現行資質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漸暴露,資質標準的不合理之處逐漸顯現,資質掛靠、違法分包和轉包等行為屢禁不止,擾亂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廣大企業,交流了資質管理運行的現狀,提出資質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工程建設網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管理案例 | 會議活動 |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 我要投稿
版權所有: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100070電話:010-68520349傳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